登陆注册
9350100000023

第23章 佛教宗派传承(3)

04.其他学派

在当时,另外有以《阿毗昙心论》与《杂阿毗昙心论》为主的毗昙学研究,一度被称做“数论”,曾经盛行于中国南北地区,且经常为成实论师所兼学,但由于缺乏师承传统,仅成为风行一时的义学。

此外,依无着、世亲的瑜伽行派经论而深入研究的,有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地论派依《十地经论》而成立,又以相州为界,分为南道派与北道派。北道派以“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识”,而立阿摩罗识为九识,此说后来被摄论学派所吸收;南道派则主张阿赖耶识为净识,采八识之说。到了唐代,地论学派又被华严宗所吸收,并且为华严宗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摄论学派则是依真谛所译的《摄大乘论》而立。真谛依《摄论》所立的九识说,为此派的一大特色,故与地论派之中的北道派主张相近。

至于净土、戒律等宗派,也都因新经论的译出而勃兴。大抵而言,南北朝时期各派学说的蓬勃发展,是隋唐佛教八大宗派创立的因缘。

中国佛教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拓展发扬,随着隋朝统一南北,不但在政治、文化上形成新的局势,在佛教方面,南北各派的思想学说也有新的发展。到了唐代,综合南北体系,经典的翻译更加完备,义理更为明确,且各有师承、宗规,于是各宗派学说大放异彩,八大宗派正式确立,开创了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

05.天台宗

北齐慧文禅师因诵读龙树的《中论》及《大智度论》,而证悟“一心三观”的心要,后以心观传授慧思禅师;慧思将“禅”与“观”融合并重,实践一心三观,悟入法华三昧。当时,年方二十二的智,闻名前往光州大苏山,亲近慧思禅师,苦参法华三昧,精进禅观。有一天,智持诵《法华经》,至“药王品”中,诸佛同赞言“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时,豁然彻悟,证得法华三昧。从此,辩才无碍,讲解佛法妙义,口若悬河,仅是《妙法莲华经》的“妙”字义,他就讲说了三个月,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九旬谈妙”。

智者大师感慨闻法者多,证悟者少,唯恐佛法流于文字知解,因此,三十八岁时上天台山,从法华三昧进入止观双修的境界。后移居金陵光宅寺,讲《法华经》,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其后西行,至当阳玉泉山创建玉泉寺,于寺讲说《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教理、实践兼备,阐扬《法华经》的奥妙,建立天台教学的体系,世称此三书为“天台三大部”。

由于智者大师以《法华经》为依据,开展一宗之教说,因此称此宗派为“法华宗”;又法华思想透过大师的阐扬而盛行于世,因此依大师彻悟法华圆顿实相的天台山,立名为天台宗,是当时最早成立的宗派,世人尊称他为天台大师,并以他为天台宗的初祖。

智者大师的门人众多,其中以师事大师二十多年的灌顶最为杰出。智者圆寂后,灌顶致力于教团的兴隆,被视为天台宗第二祖,世称章安大师。灌顶之后,先后传承三祖智威、四祖慧威、五祖玄朗。玄朗门下的湛然,著有《法华文句记》《止观辅行传弘决》等佛学书籍二十多部,提倡“无情有性”之说,主张草木瓦石都有佛性。他又糅合《大乘起信论》的义理,确立天台宗严密教理的基础,被称为天台宗中兴之祖。

湛然之后,为道邃、宗颖、良谞等诸祖。不久,遭逢唐武宗的会昌法难及唐末五代的战乱,天台宗逐渐衰微,直到十二祖义寂、十三祖义通相继弘扬教观,没落之势才得以扭转。由于对智《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产生“唯心论”与“实相论”的对立看法,义通的门下逐渐分裂为两派,这就是北宋初年长达四十多年的“山家、山外”之论战。主张实相论的山家派以四明知礼、慈云遵式为代表,倡导“妄心观”之说;主张唯心论的山外派以慈光志因、孤山智圆为代表,倡导“真心观”之说。二派之中,以山家派的法系较为兴隆,派下人才济济,在后世被视为天台宗的正统。传到明代,以藕益智旭最为著名。他以唯识、净土、律宗、禅宗为旨要,来发挥天台宗的教观,又主张释、道、儒三教一致,并力求佛教诸宗的调和,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

天台宗强调解行并重,“教相门”与“观心门”兼摄圆融,故能显现教观双美。就是在教义方面,将法界实相与众生的法性一同摄入组织体系,发展成圆融无碍的思想架构。例如“五时八教”的教判,即为理论上的教相门。在修行、实践方面,智者大师依据他在大苏山所证的三昧,融合在天台山修头陀时的妙悟,开显出止观双修的修道法门,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即为实践上的观心门。教相门与观心门,如鸟双翼,相辅相成。

就天台宗的教学特色而言,《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注重玄义及提出“消文四意”的解经方式,以玄义贯穿经义,成为千百年来研究经文、讲说佛法教理的最好范本。观心门的《摩诃止观》,不只是天台宗观心法的至宝,也是修习禅定的圣典。此外,天台五小部所说的《小止观》《六妙门》等,也是禅修的必备良书。

天台宗以义理组织严密而独步于其他宗派,尤其对佛陀一代时教,判摄为五时八教,为所有教判中最完整的;但其义理的繁复也影响到发展的情况,因此不易普及。

06.三论宗

三论宗是以印度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所著的《百论》为依据而成立的宗派。鸠摩罗什将这三部论传译至我国,在中国形成一股研究龙树中观学说的风潮,因此中国的三论宗,通常远推鸠摩罗什为开祖。

罗什的门下,号称桃李三千,而以僧肇、道生、僧叡、昙影、慧观、道融等人最著名。其中,慧观、道生、僧叡等人弘法于江南,僧肇、昙影、道融等人则在关中一带宣教,因此形成三论宗南北两大学派。百年左右,三论宗渐趋沉寂。直到梁代,僧朗得梁武帝的崇信,稍振三论之势,僧诠、法朗相续大振宗义。

到了隋朝,法朗的弟子吉藏大力弘扬三论的般若思想,是三论宗教义的集大成者,也是三论宗真正的创宗者。吉藏七岁就跟随法朗出家,十九岁开始讲经弘法,声誉远播。开皇元年,法朗圆寂,吉藏前往越州嘉祥寺,专心讲经说法,著作论疏,世人因此尊称他为嘉祥大师。他一生中讲解“三论”一百多次,讲《法华经》三百多次,对于《般若经》《大智度论》《维摩经》《华严经》等,也都大力宣扬,著作四十多种,不下一百余卷,被誉为文海。

吉藏大师门下有慧远、智、硕法师等人,皆为法匠。硕法师门下的元康,曾在唐太宗时奉诏入长安讲“三论”,著述颇多。在唐代中叶以后,天台宗、唯识宗、禅宗盛行于世,三论宗便逐渐衰颓了。

三论宗的基本立论,主要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破邪显正,就是以缘起性空的道理,破除一切有所得、有所见的妄执。第二,以真俗二谛为根本思想,来阐扬世间法的一切万有,与出世间因缘和合而有,毕竟空无所得的中道观。依据三论宗,“空”才能“有”,不“空”就没有“有”,所谓“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空”是成就“有”的要因。第三,八不中道,就是借“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道理,来破除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等偏颇的见解。

07.唯识宗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瑜伽宗、有相宗、相宗,或慈恩宗,是以三藏法师玄奘为宗祖,主张“万法唯识”的宗派。在印度方面,可远推到弥勒菩萨、无着、世亲、无性及护法、德慧、安慧等几位著名大论师。可以说,在玄奘西行求法之前,瑜伽宗风就已经风靡全印度了。

玄奘大师在唐太宗贞观三年,只身从长安西行印度,历经十七年,带回六百多部佛经,其中主要是唯识宗的宝典,如《唯识三十论颂》《唯识二十论》《摄大乘论》《瑜伽师地论》等。他在回国前夕,早已扬名全印度,当时有数十个国家共同请他开讲唯识教义,召开无遮大会,高举法幢,盛况空前。

玄奘大师回国后,广译经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糅合护法、难陀、安慧、亲胜、火辨、德慧、净月、胜友、最胜子、智月十大论师所造的《唯识三十颂》的释论,综合各家见解,编译为《成唯识论》十卷。在译经过程中,他采取随译随讲的方式,不但将法相唯识学的义理传播开来,并培育了一批优秀门人,最著名的是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四人,有“玄门四神足”之称,其中以三车度化,才华横溢的窥基,为直绍玄奘大师之法统者。

窥基大师,十七岁依止玄奘大师座下披剃出家,二十五岁开始参与译经,受到玄奘大师器重。他著述宏富,较重要的有《成唯识论述记》《大乘法相义林章》《唯识掌中枢要》等注疏传世,窥基因此有“百部疏主”之称。其中,尤以《成唯识论述记》最为重要,被后世唯识学者奉为圭臬。

唯识宗在玄奘、窥基师徒的推展下,盛极一时,但唯识之学,义理烦琐,不易被人接受,在晚唐以后,就逐渐趋于衰微。直到近代,学术界因唯识法相学富于逻辑推理与认知科学探讨的意义,故研究者增多。

唯识宗以六经、十一论为依据的主要经论,六经以《解深密经》为宗,十一论以《瑜伽师地论》与《成唯识论》为主。本宗的学说,名相烦琐,义理深邃,侧重逻辑分析,立有五位百法、三自性、五种性。以“阿赖耶识”的缘起为基础,阐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识外无境”之理,认为世界万法存在的根源是在于阿赖耶识内含藏的种子。在修行实证上,以心意识为中心,转变有漏的心识而成无漏的实智,就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最后将能观之识亦归之于空,证入“能所一体”的境界。简单地说,万法唯识的教义宗旨,就是去除对所有心外之物的分别执著,来彻悟唯识的“无分别智”,也就是“转识成智”之说。

08.华严宗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所依经典,故称华严宗;由贤首大师法藏集大成,故称贤首宗。又因本宗的宗旨,主要在阐明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所以又称为法界宗。

杜顺和尚是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专宗华严,著有《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书,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提倡“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深为朝野所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他一生中的神异事迹很多,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就能见、能听的传闻。据说,有一次他涉水过河,河水忽然自行断流,等到他上岸后,水流才又恢复如故。

二祖智俨大师,是甘肃天水人。他在孩提时,就常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当法师,以童伴为听众,为他们说法。十四岁出家,深探华严藏海,二十七岁时,著《华严搜玄记》十卷,后来又陆续著有《华严孔目章》《华严五十要问答》等二十余种,奠定了华严宗的架构基础。除了著述弘法外,还以教育徒众为职志,一生风范清高。

三祖是贤首大师法藏。“贤首”是武则天所赐封的字号。大师十六岁时,曾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指供佛。后来,因听智俨大师讲《华严经》而归投其座下。法藏精通西域诸国语言及梵文,曾协助实叉难陀三藏译成《八十华严》,并为武后讲解该经,讲到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等,武后茫然不解,法藏于是以长生殿前的金狮子为譬喻,武后豁然领解。因而把当时所说,整理成文,名为《华严金狮子章》。后来他又协助菩提流志三藏翻译《大宝积经》。一生之中,讲说《华严经》三十多遍。华严宗至此完成自家教观双门圆满的架构,并由于法藏的弘扬,而集法界缘起思想的大成。

四祖是清凉大师澄观,身历九朝,为七帝之师,被唐德宗敕赐紫袍及“教授和尚”之号。圭峰宗密禅师是华严宗五祖,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又随荷泽宗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奠定唐末至宋代间的佛教基础。宗密圆寂后不久,便发生了唐武宗的“会昌法难”,一时间,诸宗都趋于沉寂。到宋代后,华严宗重新得到发展。

华严宗以一心三观、四法界、十玄门、六相圆融等法门来阐明法界缘起的宗旨,又将佛陀的一代教法判释为五教十宗,华严的世界称为“华藏世界”,是宇宙万有诸法由心所现的“一真法界”。这个一真法界是真妄泯灭、生佛不分的真理世界,超越一切对待,本体就是现象,现象就是本体,是一个绝对平等的世界。

因此,华严宗强调,若能彻底体悟一真法界的道理,就能脱离贫富、贵贱、有无、生死、多少、高低等所有对待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一真法界里,一念之中有百千劫,百千劫在于一念,一粒微尘就是十方国土,十方国土也含摄在一粒微尘中,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无碍法界。

由于历代大德对华严思想的阐扬,华严哲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出了奇葩,与天台宗同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双璧。

09.律宗

律宗是依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以弘通戒法的大乘宗派。其宗旨在于奉持《四分律》的净戒,而以一乘圆顿的妙理为旨归。佛教各宗派虽然都有修持法门,但由于律仪的繁复发展与各宗派的递嬗相承,本来是所有佛教徒所须共同持守的律则,便独立发展成一个专门的宗派。

在早期,诸律都曾在我国弘扬,然而光大而昌行于后代的,只有《四分律》。因此,一般所说的律宗,就是指弘传《四分律》的“四分律宗”。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八十一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也是关于人类生存智慧的哲学之纲,其中具有统领意义可称之谓纲中之纲的是“道法自然”思想。“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视野里,“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源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化生万物,而且又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共同法则。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恐怖的精神荒原

    恐怖的精神荒原

    克苏鲁神话题材小说,域外考古向,秘境探险向,暗黑恐怖向,精神脆弱者,请慎重阅读。无可名状之物的宇宙恐怖被深深的埋藏在那《死灵之书》的最深处;疯狂的阿拉伯诗人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在天方夜谭的沙漠风暴之中吟唱着死亡的诗篇;千柱之城埃雷姆埋藏在撒哈拉沙漠之下,那里的远古神祗正在感受着大地的震动;沉入海底的拉莱耶的非欧几里得几何学建筑传导着那克苏鲁重生的阵痛。请不要念诵那来自外太空永恒的恐惧凶名:奈亚拉托提普,匍匐蠕行之混沌;阿撒托斯,盲目痴愚之源核;犹格索托斯,混沌无名之雾霭。让人类最原始的激情,在深深的宇宙恐惧之中,不停的徘徊逡巡,瑟瑟发抖,始终流浪在那盲目痴愚的精神荒原之上吧,那就是现代世界人类的精神荒原!
  • 穿越个个太妖孽

    穿越个个太妖孽

    神马情况说穿越就穿越,穿就穿嘛,我忍,为嘛人家都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群。呃,一不小心肩负家族复仇又是什么情况,之后才知道,养了自己多年的家人还不是亲的,既然想不明白亲身家人为什么不要自己,那就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至少还有爷爷和哥哥,到了及笄之年,知道真相,五人携手闯天下,遇萌宠,杀魔兽,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最终有几人修成正果,且看五人如何成长
  • 邪王路

    邪王路

    仙道、魔道,皆是天道;正路、邪路,通天之路。“我到底是谁?”在追寻彼岸的路上,他发出了这个疑问,是前世记忆中的华夏学子李京阳?还是不断出现在梦中的邪王李景?一路之上,他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答案,新的解释。但是终于,当他脚踏彼岸之时,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回首一望,露出诡异的微笑。
  • 尘缘仙剑

    尘缘仙剑

    仙剑千年缘,主角们总是为了天下苍生放弃自己的梦,放弃自己的情。那么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异族环伺,人族岌岌可危,他们又将怎样抉择?!
  • 穷人穷什么

    穷人穷什么

    打开《穷人穷什么》,改变就已经开始!审视你的现状,改变你的观念,增强的你品位,摒弃你的弱点,就能找到你自己的出路。你知道穷人与富人间的区别吗?《穷人穷什么》从心态的角度,给予说明。看看《穷人穷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你与富人间到底差距在哪。然后从中吸取教训,说不定,下一个富人就是你。《穷人穷什么》立足于让穷人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弱点,知耻而后勇,它不想让穷人沉溺于一种假想的贫穷快乐中,而是以直面人生的笔触唤起穷人改变自我的勇气。
  • 生命拍卖

    生命拍卖

    为了换回女儿,你是否愿意倾家荡产,同时把另一个同样可爱的小女孩送上死路?九岁的查利和埃米一起失踪了。绑匪发来短信,让父母们拿钱来说话,出价更高的夫妻能再次见到女儿,输掉的夫妻则不能。本为挚友的两位母亲松开彼此的手,关起门来同丈夫清算家产。可以提供线索的证人接连死去。父母们随时可能联系绑匪,私下竞价。听到风声的记者紧追不舍。封锁消息的计划形同虚设。随着斯通警探和她团队的介入,绑匪的策略也跟着改变了。私下竞价不知何时演变成了互揭隐私,女孩们尚未找回,两个家庭已面临瓦解的危机。同时,警队内部似乎有人向绑匪透露消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蚀骨溺宠:绝魅皇后太逍遥

    蚀骨溺宠:绝魅皇后太逍遥

    "我还是很喜欢你,即使我们是两个时空"那年她才十岁,那年他正直年少;那年的她什么都没有,那年的他承诺要守护她一辈子。谁又知道,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大的阴谋?她被这现实逼得快崩溃,却发现最爱的人也骗了他多年,最后想害死她的,居然也是他。我亦无他,亦无你
  • 梦境现实都是你

    梦境现实都是你

    曲靖瑶有轻微抑郁症,她相信爱情会出现,林一明是她的心理医生。梦里,林一明出现过,现实林一明也出现过。你就是梦里和现实命中注定的人
  • 恶魔老公狠狠爱:征服小萌妻

    恶魔老公狠狠爱:征服小萌妻

    十八岁是最美的成人礼,而我暗恋你十八年了。那夜,醉酒的他闯进她的卧室,紧紧地抱着她。“你知不知道,我喜欢你十八年了,为什么你眼里从来没有我。”她又何尝不是暗恋他十八年了。只是因为他说过的一句话,即使爱他也不敢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