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8600000111

第111章 :百死难赎其罪

赵惇面色平静,可心海中早已是涛天巨浪,无数念头不断在头脑中翻滚,让他快速的说了下去:“如果为了保住赵氏皇权,就要放弃保家卫国,拜倒在仇敌的脚下,用屈辱的和议来换取偏安一方,孙儿决不会如此为之。外祖父、还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并不仅仅是为了保住我赵氏一门的荣华富贵。”

“大宋百姓素来柔弱,远不及金人悍勇。虽然有不少能人勇士,但历来大战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金人最多是再败个一次,但大宋稍不小心就有国破家亡之虑。”

太上皇此时已经十分的疲备,只觉得力气在一点一滴的离身而去,说话也是艰难之极,但心中有太多的话不吐不快:“为君者,不可只是想着自己的功业和虚名,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以‘仁‘治天下,大宋只要与民养息、颁行仁政,让汉人能够休养生息,再过些年,就可以使得天下文化鼎盛,更加富庶、更加强大,到时候不战而屈人之兵,总好过兵凶战危、生灵涂炭。”

“正是为了‘休养生息’这四个字,母后当年才顶着骂名,一力支持和谈。但和谈是以钱帛和土地来换取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成就复兴大业;而不是甘为胡人下臣,任其欺压、索取!皇祖父被金人吓破了胆,口口声声要父皇在你百年之后才能考虑动兵之事。今日,皇祖父已是油尽灯枯、即将永离人世,还怕什么刀兵之灾?不如让子孙们走自己的路罢。”

赵惇见太上皇到了如今,还是对金人恐惧至极,深怕后人开启战端,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丝厌恶,说话的态度转而有些生硬,到了最后还忍不住讥讽了一句:“希望皇祖父到了九泉,能够有脸面去见我外祖父和母后。只是,我怕皇祖父没法见的到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神,早就升入天庭的外祖父和母后。”

太上皇赵构原本心中焦急,可听到这里,却猛然间省悟过来:“是啊,我已经是将死之人,今后的天下是他们父子的,我还能管多少?既然终究免不了归去九泉,又何必再理睬身后之事?就是真的国破家亡,我也看不到了。”

虽然心中明白,但还是无法真的释然,真的放开自己的担心,太上皇还是开口问道:“惇儿,我知道你志向远大,做事素来也是谋算在前,就不再劝说于你了。只是,两国战事不是儿戏,你有多大的获胜把握?”

“必胜之策根本不可能有,今后孙儿也不过是改革敝政、育将强兵、积粮备战而已。天下大势,再也逃不出‘政通人和’这四个字。不过,请皇祖父放心,孙儿不会过于心急,总要准备妥当,至少有了一定的把握方可开战。”赵惇淡然一笑,胸有成竹的昂然说道:“孙儿没别的本事,但在这政务、军略上却还不弱于一般人,至少能够任用贤才,以求复兴。”

“惇儿,你真的打算重用武人,放弃祖宗的既定之策?你就真的不怕家国倾复?”太上皇听完赵惇的打算,只觉得眼前一团团金星直冒,脑中锣鼓金钹乱七八糟的响成了一片,但心事无论如何也放它不下,还是支撑着病体问道。

“不错,制约武将的国策我的确打算放弃,但现在的体制却并不是彻底推翻。三院两府之制虽然造成了冗兵,也造成了‘兵无常兵、将无常将’,但历经了多年战事,它分权制横的优点也很明显,我仍然打算保留,只是要好好的改革一番,为我所用。”赵惇看着太上皇脸上的惊骇之色,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决心,便索性将自己所思和盘托出,一字一顿的说道:“昔日王安石变法之时,曾言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孙儿今后之为,也可概括成:‘祖法为今用、上天从吾意、大势顺民心’。”

“你!”

太上皇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真的没有想到,赵惇不要说遵守儒家礼教中“三年不改父道”,就连自己当年对王安石变法误国的定论也要推翻!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赵惇真的这样去做,失败了大宋只怕有亡国之险;就是成功,赵惇定会成为一代圣主,而自己的下场就是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心中不住的懊悔,为何当时糊涂了心思,选了这个胆大妄为的小子为继承之人!

一时按捺不住,太上皇居然拚命抬起早已无力的头颅,一手勉强抬起,颤抖着指向赵惇:“你、你……你只知道建功立业,却不把祖宗的基业放在眼里!若是因你而毁了祖宗的江山,你百死也难赎其罪!”

“无需百死,如果真的失败,一死还算好的,很有可能我会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赵惇依然保持着平静,但并不是没有把太上皇的话放在心里,他想起了自己的外祖父、自己的母后,还有无数为了大宋奉献了毕生的吏民百姓,喉咙中似乎梗了什么,难受之极:“天下人可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拚命,我又有什么不可以舍去的?不要说区区一个皇位,就是一姓尊荣我也不会放在心上。皇祖父不必心中后悔,就算你立了皇兄也没用,为了完成无数先辈的心愿、为了我汉人无数百姓,违天背理我也在所不惜!难道,我还会怕所谓的物议和指斥吗?!”

听到这里,太上皇终于坚持不住,头晕目眩,再次倒了下去。

在一旁一直呆呆的听着祖孙对话的天子赵昚,本能的伸手想扶住父皇,却停在了中途,他附身看着父皇苍白、干枯的脸,心中实在不是个滋味。

自从被父皇收养在身边,他对自己实在是尽了父亲的教养之心,自己对父皇也一直敬重有加。虽然皇后和身边的重臣都曾经提醒过自己,父皇为了权力和保住赵氏的尊荣,是什么都能够牺牲的,但自己却从来没有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可是,一片孝心换来的是父皇的欺哄,是爱妻被他施展种种手段逼死!要说不恨,是不可能的。可看着父皇现在已经是将死之人,还被爱子气成这个样子,天性善良的天子赵昚心头却又着实有些不忍,一时间心中尽是茫然。

寝殿中的三人没再说话,沉入了死寂。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内侍小心翼翼的走到关闭着的大殿门口,低声禀告:“皇太子殿下,处置使刘谓求见,有急务通报。”

“我知道了,让他等候一会儿。”赵惇从沉思中醒来,身体微微一动,开口吩咐了一声。

“你去吧,朕的话已说尽,以后之路,由着你自己走,朕也管不了了。”已经躺回床上的太上皇淡淡的开了口,声音安详,似乎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争执。

“多谢皇祖父的体谅,孙儿还想问您一声,是不是让刘公公早些回您身边来?他为您做了这么多,也该休息了。”赵惇开口谢了太上皇一声,但还是坐在原处未动,轻声淡语的问道。

“你早就发现刘公公是我的人?”太上皇再也无法保持平静,猛的睁大了眼睛,死死的盯住了赵惇。

“不是我,是母后。从一开始,刘公公等数十人由隆佑太后派给母后之时,母后就在查他们的底细,而证实这件事的人是秦桧。”看着太上皇震惊的表情,赵惇淡淡的解释:“这既是外祖父为人的影响,也是您太低估了秦桧。他可不会有什么忠君之心,他为您背了黑锅,自然也不会看着您好过。最后,秦桧还是帮了母后一把。当年臣子们联起手来,集体逼着您退位,就是因为秦桧交出了您挑拨臣下关系的证据,吓到了他们。”

太上皇呆愣了一下,脸色越发的难看,但却没有开口,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何帝后身边的事他并不能全部知晓的原因了。

“您借用孟太后之手将刘公公派到母后身边,是为了控制母后,怕是还有到了紧急时刻,就要把危险直接扼杀的任务吧?在母后身边时,刘公公没有派上最终的用场,只怕也是因为母后过早的离世。”赵惇看着脸色变得苍白到近乎透明的太上皇,心中已经没有了丝毫的不忍,继续说道:“母后虽然顾着父皇和自己一派的臣子,在大宋这个传统和规据大于天的地方,无法、也没有那个可能直接与您对抗。但并不代表母后不能防患于未然,尤其关系到自己爱子的时候,她早就把此事告知于我。现在,我还不想莫名其妙的完蛋,可不敢再让他留在身边,还是让他回来服侍您的好。”

“把危险直接扼杀!原来,灵妹说的没有错,至亲骨肉也敌不过天家的权力。”天子赵昚的脸上露出了苦笑,眼泪却顺着脸慢慢的流了下来:“惇儿,你走吧,让我和你皇祖父最后说几句话。顺便让刘公公过来,我有事要找他。”

“是,儿臣遵命。”

当天夜里,太上皇赵构终于归天,他的离去标志着大宋偏安江南政策的最终结束,从汴京失陷前就一直争斗不休的主和、主战两派终于决出了胜负,大宋未来的轨道开始缓慢却坚定的变向。

服侍过太上皇的数位内侍和宫女,因为太上皇亡故而自尽,大宋宫廷重新整顿一新。

太上皇的丧期还没有过去,国家权力正在交接的重要时刻,天子赵昚却又病倒,朝中重臣皆都十分担心,无论是属于太上皇主和、偏安一派的老臣子,还是主战一派的大臣。

主和派大臣自是担心掌政的皇太子赵惇会立刻进行改革,夺取大权、整军备战;主战派却又担心,皇太子虽然天资聪慧,但年纪尚轻,成为皇太子的时日过短、经验太少,未必能压制的住那些老臣。在这样的时候,国家动荡,会给金人以机会,也会使黎民百姓受难。

和兄长赵适一起守在父皇的床边,赵惇的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父皇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孝心被欺骗,无法承受这无情的真相才会病倒。对一直心地善良、重视亲情的父皇来说,感情上的创伤大过任何一种伤害:“父皇,不要太过自责了,这些事并不是您的错。”

“朕不是自责,而是知道了自己根本不够格当皇帝。”天子赵昚闭着眼睛微微喘息着,由于高烧脸色通红,额上大滴的汗珠不断滚落:“亏朕还以中兴之君自许,不要说比不上儿子,连被人们称为‘昏君’的父皇也比不了。”

“父皇……”

“不要做小儿女之态,朕一时还死不了。”天子经历了妻亡、父死之后,似乎已经想通了,反而安慰着难过的爱子:“你尽管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有父皇给你撑腰,我们父子一起去完成你外祖父和母后的心愿。等父皇要去见他们的时候,不至于没脸相见。到时候,也可以对你皇祖父说说,你最终做到的事。”

“那父皇一定要保重身体,儿臣可不想大业将成的时候,还要为父皇守孝,结果没法和大金开战。”赵惇看着父皇轻松的神色,知道他已经真的想开,调皮的心思又来了,故意板起脸说道。

同类推荐
  • 大燕风云

    大燕风云

    五代十国时期,燕云十六州燕国。世人只知大燕国有容貌绝佳慕容之长公主,却不知其有镇族之宝名曰山河鼎。大燕北拒强敌契丹,南御中原朝廷。那日长公主秋猎遇刺,幸得一白马少年相救,两情相悦,诞下小王子。却不料小王子满月之际突遭国变,契丹,朝廷南北夹击之下山河破碎。图穷匕现,白马王子原来是......幸而小王子得以北逃......十八年后,中原晋国来了一相貌普通棋艺高超的少年,少年棋名日盛,外界纷传山河鼎现。又传此鼎被幽州守将高思远所得。于此同时,塞外又现一少年,击败契丹主耶律,一统塞外各部。于是洛阳城内各种传言四起,幽云十六州为之色变,似乎围绕着山河鼎展开了又一轮权谋角逐.......
  • 江山

    江山

    睿智男儿以铁血纵横江山,风流掌柜治江山如经营酒肆。他的人生,只为同一画卷的人而活,所以他成为江山的掌柜!
  • 鸿鹄传

    鸿鹄传

    夜狼烁,血月残,浊酒难醉云山断。五千貂裘胡江过,铁骨银将几人回?灯如豆,露似珠,寒风一曲春闺苦,乱世家郎平天下,几曲轮回几人回?公元482年,景旭帝驾崩,遗昭未留,太子年幼即将登记,却为奸人所害,溺死于戏鱼台前。一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路诸侯分分黄袍加身,问鼎中原。主人公烛审言便生于此乱世,自幼习武学文于其父,乱世中暂得一片安宁。无奈其父因病而死,家中数亩良田又为官府所劫,迫于生计,不得不于乱世中闯荡,一场江湖恩怨,宏图霸业,就此展开……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系列(共7册)

    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系列(共7册)

    秦始皇、曹操、成吉思汗、刘伯温、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透过七位传奇人物的生平,学习中国人的处世智慧。读传记,涨智慧!翻开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生平,领略中国人的千年智慧。本套书是由百万畅销书作家度阴山创作的中国古代传奇人物传记,这些人物或是战场无敌的军事家,或是宰执天下的政治家,或是名垂千古的思想家,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改变中国历史、影响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古人永不过时的大智慧。我们能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创造千年帝制的过程中,学习到打破常规的创造力;我们能从曹操即使惨败,也要用笑容鼓舞手下的经历中,学习到乐观的精神;我们能从成吉思汗面对绝境,也要死战不退中,学习到强大的意志力;我们能从刘伯温为大明百年基业设定的蓝图中,学习到战略性的眼光;我们能从王阳明饱受磨难、建功立业的一生中,学习到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我们能从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中,学习到不走捷径、以拙胜巧的大智慧;我们能从张居正不顾万人唾骂,也要改革变法中,学习到领导者的大魄力。
热门推荐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 公主陛下请慢走

    公主陛下请慢走

    外星球意外坠落的常安,怎么都没料到意外成了长公主,还要帮忙养皇帝。养就养吧…“祯祯喜欢姑姑,姑姑抱”“姑姑只能是朕的”幼时的小团子一朝变霸道天子,天知道到底什么情况
  • 秦武风云

    秦武风云

    新书《高材生在异界》正在上传。长平之战,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鲜血染红天际。辉俊被人从死人堆里拖出,小小年纪,仇恨却充斥双眼。当世正值百家争鸣之时,英杰才俊并出,江湖再起波澜。
  • 吞噬混沌

    吞噬混沌

    痛饮诸帝血,醉卧美人阙;剑出万里越,谈笑风云决。
  • 兵之脊梁

    兵之脊梁

    马胜旋,他是我国的一名二级士官,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部队里的佼佼者。还有一年就可以转业回家,但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
  • 待沧笙踏歌时

    待沧笙踏歌时

    致——十几岁的我们(愿时光静好,不负韶华)
  • 超模巨星

    超模巨星

    重生之后,重走超模路,世界第一超模苏云洛的传奇人生
  • 少年说梦

    少年说梦

    因为在学校中的相撞而认识,背后是小时一同失忆的伙伴,所擦出的爱情火花!
  • 咸鱼驸马

    咸鱼驸马

    王凡尘混穿异世绑定了咸鱼系统开启了他的咸鱼征途
  • 保安之王

    保安之王

    人脉强大的混世魔王归隐江湖,屈身成为名校保安,但却正义凛然,不卑不亢,即使敌人强大也能泰然自若,始终以保护教师学生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职责。敌人在他强大实力面前只能臣服,美女在他人格魅力面前只能被征服,且看他如何渡步在彪悍的人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