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10000000003

第3章 绪言2:提高修养,炼就扣人心弦的说话技巧

良好的口才需要掌握娴熟的说话技巧,但更重要的还不在此。

口才的运用涉及到一个人的思想、学识、阅历、品性、思维等诸多因素,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口才的实质是对自身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挥,是对自身知识的综合调动。

因此,练就好口才,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比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平时自觉地积累知识,提高修养,训练思维能力,就可以炼就出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

修养水平是说话水平的根基

修养是指一定的知识或艺术的水平。修养是不会遗传的,只能靠后天的培养。要想有好的口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尤其是文化修养。说话者的文化修养愈高,文化知识的储备越丰富,他的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说起话来就不会期期艾艾的。

一个有好口才的人,从外在形式上看是能说一口流利、符合逻辑、生动形象的话,实际上是因为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驾驭这些知识的能力。口才好比是一片汪洋,表达是浪花,内涵是海水,所以如果想使自己能说会道,必须以全面的、完整的知识为底蕴。有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口若悬河”的根底。

一个孤陋寡闻,没有广博学识的人,就不可能出口成章,妙语惊人,说出让人喜欢的话来。为此,把话说到点上,说得透彻的人,都是以广博的文化修养为资本的。

生活中的一些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但其所讲的多为空话、套话、废话,既不能给人以某种启示,又没什么实质内容,这种“高水平”,看似善讲,实则只能算耍嘴皮子而已。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会说话,说好话,首先必须扩充知识,掌握这一利器。

广泛阅读是提高文化修养的有效方法

积累知识,主要靠阅读。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这条途径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启心智,增进学问,拓展才能和智慧。有些人口语表达时如行云流水,语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往往与之读书多有关。广泛阅读可以使我们打开思路,扩大眼界,提高想像和联想能力;还可使我们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对问题认识透彻,能窥见事物的真谛,其口语表达就有一定的力度与深度。

其次,阅读还可以扩大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一个人的阅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世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观察和调查。广泛阅读,可以帮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知亲历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经验与知识,又常常成为口语表达时必须的材料。

再次,阅读也是我们掌握口才、学习口语表达规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对口才理论的阅读,懂得口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使人们更自觉地按规律来指导口才的学习。另一方面,阅读好的口语表达成品,如精彩的演讲稿、辩论稿,公关、谈判、面试等具体的实例,这是一种“实物教授法”。因为优秀的示例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表达经验、表达技巧和表达方法。这些经验、技巧和方法,学习者看得见、摸得着,读多了、模仿次数多了,就会把它们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助于改进和创造,久而久之,口语表达能力当然也就逐步提高了。英国一位大政治家约翰·伯莱特15岁就被迫辍学,到一家纱厂做工。多年来他坚持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能熟练地背诵拜伦、密尔顿、雪莱的长诗及莎士比亚的剧作台词。丰富的知识,使他成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

另一位英国政治家彼特,十年如一日地将每天读过的一两页希腊文或拉丁文作品译成英语,在这过程中其口才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他说:“现在,我已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能力。不必费思想,就能把适当的意见和准确的字句,井然有序地排列起来,决不会有一些紊乱或谬误。”由此可见,正是阅读使之深谙表达之道,说明读书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确实是很大的。

第四,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苍白,词汇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口才技巧,就要大量阅读,一方面,仔细揣摩书中语言的精微之处,培养辨别语意的敏感;另一方面,熟悉名篇佳作中的精彩妙笔,以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表达时准确、简练、生动、得体的语言就会不召自来。

阅读应该掌握以下一些原则:

(1)要多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三百”、“万卷”均指要多读。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光是参阅和写过摘要的书籍,就多达1500多种;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更是博览群书的产物,单是《小说旧闻钞》就读了90余种1500多卷。通过多读,博采众长,见多识广,才能将许多书籍进行比较,进而提高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

(2)要读透

所谓“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其中的“破”和“熟”都是指要读得精透。只有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吃透,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精华所在,才能将书上的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3)要读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不可尽信书上言”。不少伟人对书籍所持的态度是:书籍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强调从书本中学习知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另一方面,书只能惟我所用,不能让书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读书一定要与社会、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而不能闭门读书。

读书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只有把知识与口才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书才读得有价值,有意义。

观察体验是获取“活”知识的直接手段口语表达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是很难开好口、讲好话的。《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是对大千世界的各种事物都能洞察明晰这就是“学问”,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世故了若指掌、通达,就自能“化”成文章。陆游也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即你真要学诗的话,那么诗的功夫在“诗外”——在“世事”、“人情”之中。由此可知,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生活、读好读透“世间这部活书”,是炼就好口才的直接途径。

要想在社会生活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长见识,把思想磨砺得更加深刻,途径之一就是细观察、多体验。

观,就是观看。察,详审、考察。所谓观察,就是借助人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知觉过程。

观察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了解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进而透视其内在本质。因此,观察包括了知觉和思维两部分,在观察过程中,人们先是运用自己的经验,尽力调动储备的知识以把握事物的外形及特征,然后在理性的指导下,对看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在日本,流传着一个故事:永禄时期,力量最雄厚的是北条氏康。当时,他称霸关中地方。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政一起吃饭,可以想像战时的饭食是非常简单的,只有米饭和汤。氏政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碗汤。此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政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泡一碗汤来看,至少可以认为氏政是个没有多少远见的人。

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不幸变成了事实。30年后,氏政终因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包围,同弟弟氏照悲惨地战死了。称雄一时的北条氏从此日趋衰亡。由上例可见,观察虽然具有直观性,却离不开积极的理性思考。对事物的分析、思考不同,观察结果就有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

对事物进行有效地观察并非易事。在同一环境中,面对相同的对象,有人善于观察,并常有独特的发现和认识;有人却难以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甚至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有差别。

由于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这样,一个懒于观察和不善于观察的人,知识肯定贫乏;反之,一个勤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的人,他会随时发现问题,积累丰富的知识,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正明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要想提高自己的观察力,须注意以下原则:

(1)要细心多思

观察要明察秋毫,观物于微,而不能走马看花,浮光掠影。莫泊桑说过:“必须详细地观察你所要表达的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其中发现迄今还没有看到与说过的那个方面。”看细、看透,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特点。齐白石画虾,浓淡分明、栩栩如生,这与他养虾数十年,深入观察虾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正因为白石老人长期的静观默察,使他对虾的形态、习性烂熟于心,因而才有自己的发现,有独特的创造。

观察还必须与思考相结合。观察不仅仅是感官接受感知的活动,而且是能动的思维活动。感官接受来的信息,经头脑加工处理后,才能使观察者得到独特的感受和正确认识,使观察本身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局部扩展到全局。由此物旁及到彼物,从而更具有周密、系统的特点。如果观察时只看不想,事中不动脑,事后不梳理,这样的观察往往收效甚微。

(2)要捕捉特点

观察中,要深入认识事物,就必须抓住它与其他事物的细微差别,捕捉事物的特点,从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时,朝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两个人的手紧紧地相握了。尼克松还将左手握住毛泽东的右手,毛泽东也将左手搭上去握着。两人都笑了,两个人四只手相叠在一起握了好一会儿,大大超过了常规礼节的握手时间。握手,本是社交场合极为普通的见面礼节,而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却是不平常的。两位领导人不仅四只手相叠着紧握在一起,而且握手时间远远超过了平时。记者之所以注意到这两个细节,是因为这两个细节传递出丰富的、深刻的、有历史影响的信息——它意味着中断20多年的中美两国又重新握起手来,打开了友好的大门。这里,记者抓住了这次握手与一般握手的不同,进而抓住了隐蔽在事物表象后面的本质。可以说,特点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把握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

总之,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但知识积累仅仅靠个人的直接观察,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观察的同时,还应通过调查来积累知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学到的语言也最有生命力。

在生活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口才

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他们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却是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口才的能力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建立在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地在观察和思考上面下工夫,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兴趣,积累知识,培养同情心和责任心。这样,他们谈话的题材才能非常充实的。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1)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没有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叟,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老九”下海;孔雀东南飞……我们就应该及时学习、了解这些方面的语言。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称赞人民是语言“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更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2)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肯定难以惟妙惟肖。改革开放以后,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

当代流行语中有许多词,值得记忆、品味和应用,如:经济类流行语:大户、二手货、水货、买断、猎头、买单;

商业类流行语:按揭、金领、传销、直销、持卡族、撮堆儿、鬼市、练摊儿、刷卡、条形码;

文化类流行语:天王、假唱、甲A、甲B、世界杯、晚会歌手、自由撰稿人、炒作、封杀、黑哨、电影人、戏说;

科技类流行语:病毒、黑客、克隆、功能饮料、数字化犯罪;

生活类流行语:煲电话粥、便当、暴侃、隐私、找不着北。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

(3)阅读名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摸熟语言的精微之处,则会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会不招自来,这并非天方夜谭之事。

强化思维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说话水平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而口语表达实质上是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用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思维是口语表达的内容,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形式,没有思维这一内容,就没有口语表达这一形式。因此,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就必须提高思维能力。只有在努力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灵感思维能力三种。以概念为元素进行的思维称为逻辑思维,以表象为元素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这两种思维能力也时常经纬交织、相辅相成地发挥着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以满足人类认识客观现实,反映客观规律的种种需要。此外,灵感思维的参与又使思维具有敏捷性这种品质,它对于口语表达无疑是极有助益的。对上述各种思维能力加以认真研究,自觉地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口语表达者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一条最重要的无法绕开的途径。

逻辑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它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从已知到未知,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准确地使用概念、判断,正确的推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钟丽思在《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文章里,就谈到她在与巴黎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之间进行的一场对话。她上他的第一节课,这位教授就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你是来自哪个中国么?”当钟丽思表示“不明白‘哪个中国’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时,这位教授继续坚持问他要问的问题:“我是想知道你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显然,这是一个带有某种特殊目的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钟丽思作了这样的回答:“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这里,钟丽思明确指出了教授的问话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将“中国”这个单独概念换作了普遍概念,将一个中国“分成”了两个中国。正是拿起逻辑这个工具,钟丽思捍卫了国家主权的完整,迫使这位教授知难而退,把对话内容转向其他问题。最后“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形象思维是以意象为主要材料,用生动丰满的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联想和想像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因此,所谓形象思维,其实就是联想和想像思维。

丰富的联想、想像能力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口语表达的内容、增强反映生活的深广度。口语表述者的浮想联翩,可以积极能动地为自己的表达主题和表达目的服务,让听众在其创造的新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请看: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游行集会上的一段讲话:我梦想将来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小山上,奴隶的儿子们和奴隶主的儿子们能够在桌旁兄弟般地坐在一起。我梦想将来有一天,即使是因不公平的高温和压迫的高温热得发昏的密西西比州也会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的四位小孩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在那里人们不是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性格行为评价他们。

我梦想将来有一天,在亚拉巴马州,尽管它的州长,这位凶恶的种族主义者的嘴里不停地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国会法令的言词,但我梦想,就在这个州,黑人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能够像兄弟姐妹般和白人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手拉着手。如果我们将这部分与这篇演说的开头部分对比,人们就会不仅惊讶,而且叹服联想和想像的神奇魅力。在这篇演说的开头部分,马丁·路德·金用一连六个排比描绘了美国黑人现实生活之惨况。而在演讲的最后,马丁·路德·金又展开合理想像,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极其美好的世界大同的“明天”的生活图景。在这幅极其美好的生活图景面前,凭谁也会怦然心动,凭谁也会悠然神往。

说到灵感思维,其实并不神秘。所谓灵感,就是人们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的一种顿悟现象。

口语表述大部分是面对面的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它强调即时的接收、理解、鉴别、反馈。对话、辩论中的随机应变、巧妙对答,演讲中的临场发挥、适时调控都离不开灵感思维的参与。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德国时发生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国作家代表团抵达汉诺威时,著名作家公刘应邀发表演说,他从“几乎和中国作家代表团抵达汉诺威的同时,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先生和贵国外交部长根舍先生在波恩举行了友好会谈”这个“巧合”中,产生了灵感,说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外交,还有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外交,两者并行不悖,如同火车赖以前进的两条钢轨一般。今天晚上的Sch Beel,就是人民外交的波恩,另一个波恩。而且,我还要补充一句,这种人民外交是任何部长级官员们之间的握手言欢所不能代替的。诸位代表着Sch Beel的、下萨森州的和联邦德国的人民,我们则代表中国人民。假如我说,人民与人民是兄弟,我相信,诸位必定欣然点头。因为,在中国人民与德国人民之间,从不存在任何猜忌、矛盾和敌意。事实就是如此。”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达到这种说话的水平,证明了你的情感真挚醇厚,意境阔大深远,语言隽妙优雅,达到了口语表达的极高水平。

同类推荐
  • 美国脱口秀

    美国脱口秀

    在美国,那些靠口才生存的节日主持人最受人欢迎也最受人尊敬。那睦顶级明星中有白种人、有黄种人、也有黑种人,并且不分男女与肥瘦、美丑、年轻或年老。惟一的尺度是口才,或亲切感人、或气度非凡、或风趣幽默、或妙语连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崇拜的就是手拿麦克风的主持人,并且把他们当作拯救美国的真正的英雄,他们用正义、真理之声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曾使许多美国人不安的“麦卡锡主义”。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尊崇主持人、美国主持人收入丰厚的原因。口才的成就在美国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称之为秀口时代。
  • 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知足人的处世艺术正是表现为足与不足的调和平衡。知“不足”所以知足;不知“不足”,所以不知足;“不足”,可以知足;不知足:便总是“不足”。由此可见,知足就是一个人自觉协调人心无限的欲望与现实有限条件两者关系的过程,它用什么来协调?用“知”来协调。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
  • 负能量断舍离:你一生要避开的心灵陷阱

    负能量断舍离:你一生要避开的心灵陷阱

    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能量都是相互感染的,当与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阳光的、向上的人交往时,相互传递的是正能量,也会使你变得健康、积极、乐观、阳光、向上;而当与病态的、消极的、悲观的、阴暗的、没落的人交往时,传递的则是负能量,也会让你变得觉得病态、消极、悲观、阴暗、没落。
  • 成功处世艺术

    成功处世艺术

    该书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事情,如何对待我们的世界,如何生活得更好,一本智慧树,值得阅读。
  • 做人三论:论低调论宽容论悟性

    做人三论:论低调论宽容论悟性

    山达到自己的高度才能耸立云端;海拥有自己的深度才能容纳百川。提升做人的高度,才能提升生命的境界。本书以生动鲜明的理论和事例相结合,阐述了成功人生的策略思维和生存之道,领悟低调、宽容、悟性在生活中的运用,成就精彩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也不想开挂啊

    我也不想开挂啊

    转世重生的李承乾先是被公主强娶,后是被系统调戏,关键这个系统还是只黑狗!李承乾和系统佛系,爆笑,互怼的修仙日常拉开了序幕,打打怪,升升级,偷个丹,修个仙,他不香吗!李承乾:“我才不要娶这个公主!!”系统(二狗子):“公主他要逃婚!!!”李承乾:"........"
  • 南薰拂拂晚凉天

    南薰拂拂晚凉天

    凌波南薰皆虚幻,入耳有声寻不见。薄露虽美终寿短,来日再见已枉然。执子之手终还暖,回首沧海已桑田。
  • 暖爱萌恋

    暖爱萌恋

    青春路上,时光让每个人成长。无论有多少伤痛,多少悲欢,最后都迎刃而解不管你有多么彷徨,也需要坦然面对。
  • 破烂修真者

    破烂修真者

    徒弟:我的师傅可是住在垃圾堆里的人!师傅:我的徒弟是个智障脑残!
  • 妙手符师

    妙手符师

    龙虎山的秘传符箓小天师,初次下山,妙手拈符箓,恶灵皆退散,万般邪祟,皆以符箓破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衍圆点生

    衍圆点生

    一次车祸,22岁的花季少女失去生命,她是个孤儿,好不容易熬出头!老天这样不公?当然不是!“我去,好大一张脸!这个老爷爷的眼神是什么鬼”哇哇哇哇~“我我我!竟然是个婴儿”“这个也太扯了,但是好奇怪呢这么多看猴的眼神奇怪但是莫名的有点享受呢!”
  • 大乘宝要义论

    大乘宝要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狼族盟约

    狼族盟约

    黑道,一直都是一条不归路,真实而残酷。这条路上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黑暗也残忍,这条路上没有输赢,只有生死。这条路充满了热血与激情,也同样充满了危险和坎坷。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却总有人不甘寂寞的在这条路上留下他们鲜血和汗水。他们也许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群不可救药的人,但是他们无怨无悔。这条路上有他们的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