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输入、输出。输入是指一系列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产生作用的要素,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员等。输出主要是指输入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即提供配送服务,具体包括货物的转移、各种劳务等。
(5)环境。环境分为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影响系统的客户需求、观念及价格等外部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影响系统的一系列内部因素,不仅包括系统、人、财、物的规模与结构,也包括系统的管理模式、策略和方法等。通常认为外部环境是系统不可控的因素,而内部环境是系统可控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时,企业也要考虑资源和能源条件、能力限制、价格、环境的变化带来的约束,以及资金力量、需求变化等带来的干扰。另外,企业还要建立反馈机制,对输出进行评价,对输入进行调整。
3.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分析
(1)分析的原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在进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是一个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开放的系统。它既受到外部环境如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对系统进行分析时,人们不仅要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还要注意系统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将内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统一考虑,从而保证系统功能快速有效的实现。
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要分析并确定电子商务配送管理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其次要强调定量分析,如分析配送能力、存储量及配送成本等内容。
③当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采用面向服务的组件和模块化方式,能同时满足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④电子商务与配送相结合。一方面,电子商务对物流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变革,促使传统的物流配送向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的支持。
(2)分析的内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方针政策和制度分析、需求规模变化和特点分析、对象和理念分析、支付现状分析及技术状况分析等内容。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内部大致可划分为作业系统、网络系统和管理系统三部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虽然这三部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各个部分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还是有差异的。
①作业系统。作业系统主要由存储、装卸、运输及分拣系统等组成。它的具体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且高效率地完成货物的配送;各作业系统之间保持配合步调一致。
②网络系统。网络系统主要由订货、库存控制及发货系统等组成。它的具体目标是: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衔接,如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发送,订发货的处理等;实现与内部系统的衔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系统内各项作业的活动并对它们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系统的衔接与协调,使两者保持一致。
③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具体目标是:衔接与协调外部之间、内部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利益关系、业务关系等。
(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方案设计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配送一般是通过配送中心完成的,因此配送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围绕配送中心中的各种活动而进行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方案的设计有两种模式。其一,功能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系统的功能规划,如保管、倒装、分拣分类、加工与装卸、配送及信息功能等,并以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和协调各个地区的主要功能需求作为布局的依据。其二,费用模式。这种模式以物流费用最少作为布局依据。在运筹学与物流学的理论研究中,曾出现过大量这方面的研究,如多级库存模型、Baumol-Wolfe模型、ELSON模型,以及SAD(system accommodation and development)模拟法和GPSS(general purpose simulation system)模拟法等。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方案的设计一般包含以下步骤:配送需求预测、配送能力设计、配送模式的选择、配送网络及配送计划的确定和车辆调度问题的优化。
1.配送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的需求量及其需求结构逐渐成为配送中心规划、布局及建设的核心问题,供需之间的平衡成为衡量配送中心建设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通常,进行配送需求预测可以采用OD(origin destination)预测法。这种方法与交通规划中的OD矩阵非常相似,即用一个二维矩阵的行和列分别表示被研究的配送中心对各区域货流的发生量与吸引量。OD矩阵中每一行之和是该行的货流发生总量,每一列之和是该列货流的吸引总量,理论上行的总量和应该与列的总量和相等,也就是说所有区域的发生量之和是等于吸引量之和的。OD预测法的步骤如下:
①源货流OD调查。源货流OD调查是指在研究范围内,对各区域产生货流的货源点和运送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抽样调查,得到货物运输的起点和目的地。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法、走访调查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②货流产生预测。货流产生预测是指根据现在各类各区的货流发生量与吸引量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未来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其未来货流发生量以及吸引货流量。它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③货流分布预测。货流分布预测是指根据各区域货流交换量的现状以及各区域未来的货流发生与吸引量,找出各区域未来的货流交换量。它通常采用增长系数法和综合法。
④确定物流中心货流分配量。确定物流中心货流分配量是指在预测货流分布的基础上,根据物流中心的位置、影响范围(包括功能、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等内容确定物流中心的模型及分布,从而确定各物流中心的分配量。它一般采用全有全无法、概率分配法、静态多路径法和动态多路径法等。
2.配送能力设计
完成了配送需求预测,接下来要进行配送能力设计。在设计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①配送的商品品种。在进行配送能力设计时,企业要考虑不同商品的消费及流通特点,以确定配送中心经营的商品品种;并非所有的商品都适合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②商品的配送数量与库存量。由于商品的出货量经常变化,所以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商品的进出量变动情况,并根据变动随时作出调整,这是设计配送能力时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借助现代化商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分析配送中心商品进出变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确定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进而有效利用外协仓库和各种临时方式应对需求量的变化。
③配送细节。配送细节包括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报修修复率、送货频率、送货的及时性、送货的可靠性、配送文档的质量及配套的投诉程序等。进行配送能力设计时企业需要照顾到每个细节,以确保建成的配送中心在各个方面均能达标。
④配送成本。配送成本的降低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由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很难单独考虑配送的经济规模,其成本可能比实体店铺销售方式的配送成本高。所以配送中心必须达到一定的配送规模,以争取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生存、求得发展。
3.配送模式的选择
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模式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较为相近,常见的模式有自营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和第三方配送模式。其中,自营配送模式是指配送活动由企业内部来完成;共同配送模式类似于物流联盟的运作模式,即多家企业协同完成双方的配送活动;第三方配送是指企业将配送活动完全委托给第三方企业或公司,而自己从中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