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4800000011

第11章 半路上的库车(6)

肉孜汉语说得不好,只会简单几句,无法到外地做钱币生意。小兰也只懂简单的几句维语,很少亲自到下面的村子里收购钱币。他们自然而然地做起联手生意:一个跑乡下,一个守城里。库车远远近近的村子,以及和田、阿克苏、喀什的大小村镇,都经常能看见肉孜和他那辆红色摩托车的影子。那些大户人家的宅院、没落贵族后裔的破房子里、废品收购站,以及铜匠铺中,都有可能出现好东西。肉孜见什么收什么,只要他认为的好东西:古钱、旧铜器、金银元宝、首饰、羊皮书……统统弄回家。小兰则坐守城中,从肉孜弄回的大堆破烂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古币肉孜不认识,很便宜就让小兰买走了。好在肉孜聪明好学,吃一次亏就长一次见识。他除了向同行请教,还专门学习汉字,翻阅钱币书籍,渐渐地也懂得了一些钱币的知识和价值。他和小兰的关系,也逐渐变成两个钱币内行的交易。

两个古币商,多少年来就这样倒腾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钱币,从汉、魏晋时期的和田马钱、龟兹“汉龟二体钱”(钱币中铸有汉文、龟兹文两种文字)、察合台汗国钱、十七世纪后期的准噶尔“普尔钱”,以及贵霜、波斯、拜占庭等古老王朝的钱币,都在他们手中汇聚,然后“流通”到各地。

-枚库车出土的古钱,-般经过这样几个环节到达广州、北京的钱市。先是一个农民翻地挖柴(或偷偷到古城遗址挖掘)时,一坎土曼刨出来,有时一枚,有时数枚或一堆。接着是听到消息的肉孜阿訇,连夜骑摩托车下去,找到挖坎土曼的人。往往去晚了钱币已经到另一个钱贩子手里,也可能一夜之间转了三次手,从一个村庄倒卖到另一个村庄,价钱也翻了几个跟头,肉孜只好多花钱买回来。不管多贵买来,肉孜都会再加上一个自己满意的数字,卖给别人,这部分是利润,他一般不让人。

然后是小兰。她-般每星期去一趟肉孜家,肉孜有了新货也会及时打电话给她。小兰看过钱币的种类、品相后,马上打电话给在广州做事的丈夫,丈夫报给她那边的价位。小兰一般不跟肉孜讨价,他们合作了十几年,早熟悉对方的脾气,她觉得价格合适就立马成交。顶多五天后,这些古币便通过邮政快件,到达广州钱市。

这个过程中赚得最少的是那个挖坎土曼的人,虽然他只投入了一点儿力气,还是意外之财,但这一坎土曼刨出来的,或许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次好运气。若卖到几千块钱,就足以改变他一家人的生活。可是,他仅卖了几十块钱,够买一只羊腿,只改善了-家人一天的生活。不过这已经让他非常满意了。

赚得最多的,要算最终拥有这些钱币的那个人。一枚钱经过无数人的手,价格肯定高得不能再高。他买回来,再往上标一个更高的价,摆在自己的珍藏柜里。他加的这部分或许已经超过所有经手者赚的钱数总和。这样的钱,不是孤品也是世存无几,定多高的价都由拥有者说了算。最好的绝品最后都是有价无市,不管有没有人要,能否卖出去,拥有者都会把它增加的那部分算进自己的利润财产中。这是真正的懂钱人,要的只是一个有无限扩张可能的钱数,而不是可以拿在手中的一叠纸币。到了这时,一枚古钱又跟它未出土时一样--深埋在一个人手里。

许多年前--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新疆红钱在东南亚、港台卖到天价时,在南疆库车这样的老城镇上,它仅作为破铜烂铁被废品站收购,大部分被维吾尔敲工当原料,烧熔敲打成铜勺、铜盆、铜壶。那些如今早已少见的和田马钱、骆驼钱,唐代库车制币局打造的元字钱、清代的突其施钱……成批成批倒进炉中熔了,当人们知道它的价值时,已经很难找到。十几年前还在孩子手中当玩具乱扔的古铜币,像一个季节的杏子一样,落得干干净净,说没有就没有了。

一段时间,挖寻古币似乎成了库车农民的一项收入。那些郊外种地的农民,翻地挖渠时都比以往更加仔细,眼睛盯着翻过去的每一锨土。秋天收土豆和胡萝卜时,也比以前挖得更深,在没有果实的毛根下面,有时真的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古币,成了地里意外的收获,它的价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几百元。当然,他们不会卖到这么高。他们从不会知道一枚古钱的真正价值,值几百几千元的一枚钱,在他们手里,卖几十、上百元就不错了,剩下的利润是倒卖者挣的。一块地若发现了古币,这块地就遭殃了,被人翻几遍,挖得大坑小坑,把深层的沙石都挖上来。有专门靠找古币谋生的人,腰系绳子,扛一把坎土曼,从一座古城走向另一座古城。这片大地上荒弃了多少座古城谁也说不清楚,有的留有残垣断壁,有的埋在黄沙白土中不为人知,一场一场的风掀动沙土,埋掉一些东西又显露一些东西。找钱币的人,等到大风过后踏上荒野,风吹开一枚古钱上的累累沙土,露出不认识的半圈文字,吹露一只土陶的鲜丽彩图。有时风在茫茫沙海中刮出一座古城的清晰轮廓,人们寻找多年,从史书中走失的一座城池,奇迹般地出现了,成堆成堆的财宝埋在沙子里,这只是一代又一代寻宝人的梦。每一个寻宝人都想通过散落的一枚钱,找到一个王国的金库。

听说会找钱币的人,夜晚躺在荒野上,耳朵贴地,能听见钱在地下走动、翻身的声音。在深厚的沙土里,它们一个碰响另一个,像两个寂寞的孩子相互逗趣儿。

懂钱的人,能够看出钱的寂寞。一块钱和一个亿,同样孤独。人在钱上的良苦用心,并不能消解钱本身的孤独。一枚贫穷时代的钱,一枚强盛王朝的钱,一枚短命朝代的钱……一个个时代的钱最后全扔到土里,用过它们的手早已成灰,梦想它们的人依旧年轻。

钱会一枚枚被找到,埋藏再深的钱也会被找到。这座老城将越来越穷,它积攒几千年的钱,正被人倒腾光。不知道这些古钱当时买走了库车的什么东西。如今,它们成为最后的商品被卖掉。倒卖它们的两个古币商,并没有真正富裕。肉孜阿訇不断地把古币换成人民币,又用它买更多的古币,他家一间套一间的迷宫房子成了真正的古物仓库。

而小兰姑娘,一开始只想靠倒卖古币挣点钱,做着做着却喜欢上那些古钱币,每次都把差的卖掉,品相好的留在手里,她开始做很系统的收藏。十几年来她的收入几乎全投到买古币上,有时为买一枚稀有古币还向别人借钱。她由一个古币商贩变成真正的收藏家,她收藏的新疆红钱,据说是全国最多最全的。许多新疆古钱的珍品、孤品,据说都在她的收藏柜里,那些东西,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再贵都不会卖掉。

逛巴扎

库车的万人巴扎(集市)许多年前便在全疆闻名。每逢周五,千万辆毛驴车从远近村镇拥向老城。田地里没人了,村子里空掉了,全库车的人和物产集中到老城街道上。街上盛不下,拥到河滩上。库车河水早被挤到河床边一条小渠沟里,人成了汹涌澎湃的潮水,每个巴扎日都把宽阔的河滩挤满。

库车四万头毛驴,有三万头在老城巴扎上,一万头奔走在赶巴扎的路上。一辆驴车就是一个家,一个货摊子。男人坐在辕上赶车,女人、孩子、货物,全在车厢上。车挨车,车挤车,驴头碰驴头,买卖都在车上做。

库车县每星期有七个大巴扎。周五老城巴扎,周六东河塘巴扎,周日牙哈乡巴扎,周一玉奇乌斯坦巴扎,周二阿拉哈格巴扎,周三齐满乡巴扎,周四哈尼哈塘木巴扎,周五又转回老城。

库车的物产,大多半就装在那些毛驴车上,不停地在全县转。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从一个巴扎到另一个巴扎,把驴蹄子都跑短了。

一筐半生西红柿,转遍七个巴扎回来,就彻底红透了,价格却由原先每斤一块掉到七毛。

半麻袋黄瓜,转上三个巴扎卖不完,剩下的只能喂驴了。

熟透的杏子,一两个巴扎卖不出去,就全烂在筐里。一大早摘的无花果,卖到中午便不能看了。越鲜美的东西就越难留住。

最经卖的是那些干货:葡萄干、杏干、无花果干,还有麦子、苞米、枣、巴坦木。能从一个巴扎到另一个巴扎,无限期地卖下去。今年的新杏干已经上货,去年前年的旧杏干,还剩在谁手里,摊开,收起,再摊开。

在老城的贫穷日子里,总有一些食物富余到来年卖不出去。想吃它的人没钱,把一口食欲压抑到明年。有钱的人早吃够了。去年冬天,谁的嘴没嚼上一口酸甜杏干,今年夏天他是不是补上了。

那些各种各样的干果,在轮回的转卖中,在库车特有的烈日和尘土下,渐渐有了一种古旧的色泽,它更耐看了。只是,它的甜不知还在不在里面。一年年的尘土落在上面,却看不见。仿佛那些尘土被它吸收,成了它的一部分。在老城那些世代相传的买卖人手里,有没有半筐一千年前的杏干,一直卖到今天。

我有幸一次次地走进老城巴扎。我不买什么东西,也没啥要卖的。我和那些喜欢逛巴扎的维吾尔人一样,只是逛一种闲情。看哪儿人多,热闹,就凑过去。

并不是每个人上巴扎都做生意。

每个巴扎都是一个盛大节日。

女人在巴扎上主要为了展示自己的服饰和美丽,买东西只是个小小的借口。女人买东西,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挑,从街这头到那头,穿过整个巴扎,再转回来,手里才拿着一点点东西。

年轻小伙上巴扎主要看漂亮女人。

没事干的男人,希望在巴扎上碰到一个熟人,握握手,停下来聊半天。再往前走,又遇到一个熟人,再聊半天,一天就过去了。聊高兴时说不定被拉到酒馆里,吃喝一顿。

我到巴扎上什么都看,什么声音都听,遇到新鲜事情就蹲下来仔细打问。我觉得,我比那些在巴扎上收税的戴大盖帽的税务员,更了解这些做小买卖的。一次,我看见几个税务员,从一位卖奥斯曼草的妇女手里,强收了三块钱的工商税。最后,那个妇女收拾起卖剩的几小束奥斯曼草,哭着回家去了。我不知道那个妇女的家庭情况,不知道那三块钱对她意味着什么。但我清楚,那些卖奥斯曼草的妇女,一天都挣不了三块钱。

当然,巴扎上更多的是热闹,是有意思的事情,我随便写了几件,有兴趣你就看看。就像公驴上巴扎主要不为拉车而是为了看年轻母驴,谁在巴扎上都有自己的兴趣,别人并不十分清楚。

一、最小的生意

早晨,我走过沙依巴克街时,看见一位维吾尔妇女,面前摆着几小把奥斯曼在卖,几个年轻女人围着挑选,已经卖出去一把,收回来五毛钱。我数了数,她总共有七小把奥斯曼,全卖完能收入三块五毛钱,其中的本钱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或许是她自己种的,或许是两三毛钱一把从别处批发的,守一天卖掉,挣一块多钱。

这还不是最小的生意。离她不远,另一位蒙面妇女,面前摆着拇指粗细的七八把香菜,一把卖两毛钱,菜叶上洒了水,绿莹莹的。看装束是城里妇女,或许从赶集的农民那里,四毛钱买来一把香菜,再分成更小的七八把,摆在街上卖。

下午我转过来时,见她面前还摆两小把香菜,叶子已经蔫了,看样子卖不掉了。街上人已经不多,她挪动着身子,像有收拾回家的意思,又抱着一点点希望,等着朝这边走来的几个人。

我大概算了算,她这笔买卖,除掉本钱,最多挣八毛钱,还赚了两小把香菜,够晚上做羊肉揪片子用了。

还有一个卖针线的小女孩,几十根不同大小的针,插在一顶小花帽上,每根针上穿一截不同颜色的线。一根针卖几分钱,一根一根地卖。

我离开巴扎时,看见那个抱了一只歪葫芦,卖一天没卖掉的老汉还坐在墙根。他看上去表情安静,目光平和地望着街上渐渐散去的人,又像望着更远处我不知道的什么地方。他的歪葫芦在夕阳下发着红色艾得兰斯绸的光泽。我知道这种老式葫芦,已经很少见了,知道它香甜味道的人也可能不多了。

明天后天,这只葫芦和这个老汉,还会出现在周边乡镇的巴扎上。下一个礼拜五,说不定他又转回来,坐在这个墙根,还抱着那只歪葫芦。

我没上前去问那只葫芦的价格。我知道不会太贵,三块两块,就买来了。

二、老式瓜菜

在沙依巴克街的瓜菜市场上,老式的西红柿、甜瓜、土毛桃,矮小的芹菜、萝卜,一筐一筐摆在那里。几十年前我们吃过的那些未经“改良”的瓜菜,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我看到一位农民,筐里放着几个又小又难看的甜瓜。我觉得眼熟,问名字,“克克奇”。我小时自家的菜园里就种过这种叫克克奇的小甜瓜,秧扯得不长,瓜也小小的,一棵秧上结三四个。奇甜,还有一种很浓郁的特殊香味。

那时候,在一些人家的小菜园里,总有几样别人家没有的稀罕瓜菜。都是些古老品种,靠主人一年年地传种下来。我们家的克克奇,就是母亲每年拣最甜最饱满的瓜留下种子,在窗台上晾干,来年再种,可是后来就再见不到了。我们都不知道是哪一年忘记种了。那种特殊的浓郁香甜味,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时候,竟都没有被察觉。

库车这块土地上是否还遗留着一座人类古老的菜园子,我们喜爱的那些在别处早已绝迹的老式瓜果蔬菜全长在那里。

但我知道,那些珍贵的种子,只保存在个别一些农人手里。他们喜爱那些土瓜果,每年在自家菜园种几棵,产量不高,果实也不大,卖不了几个钱。只是自己喜欢那种味道,就一年年地种了下来。如果有一年他们忘记种了,或者,他们仅有的几颗种子叫老鼠偷吃了,一种作物便会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我们培育改良的又大又好看的瓜果长满大地。它们高产,生长期短,适合卖钱,却不适合人吃,它把人最喜爱的那些味道弄丢掉了。"改良"的结果是,人最终会厌恶土地,它再也长不出人爱吃的东西。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改良成功一种物种,老品种便消失了。没有谁负责为那些老品种留下样种,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人类最初吃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如果改良错了,路走绝了,我们从哪里重新开始。

当年政府用高大的关中驴改良库车小毛驴时,就是因为有许多驴户抵制,许多母驴自发反抗,跑到庄稼地和草湖躲藏起来,才会有古老可爱的库车毛驴保留到今天。

但作物不会躲藏,它们只有消失,永远消失。

三、坎土曼的卖法

那些摆在街边待卖的坎土曼,就像维吾尔人的脸,刃部跟他们的下巴一样尖长。每一只一个样子,整整齐齐摆着。这只被买走了,那只依旧静静呆着。它们似乎早就知道自己最终在哪块地里挖卷刃子,所以一点不着急。

卖坎土曼的老人也早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他更不着急。坐在摆放整齐的坎土曼后面,双眼微眯。他不吆喝,也不还价。大坎土曼十八块小的十五块,就这个价钱这个货,没啥好商量的。卖掉一只算一只,卖不掉的,傍晚收回家去,第二天又摆在这块地方。他从不挪窝,错过的人有的是时间再回头。钱不够的人,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把钱凑够。他惟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等。等到坎土曼生锈,落满沙土。等到那些挑剔的人,转遍全库车的铁器摊铺再回来。等到库车河边的引水大渠,被泥沙淤死。又要新开一条百里长渠了,全县一半劳力投入挖渠,坎土曼又一次派上大用处,供不应求。

同类推荐
  • 凌鼎年游记

    凌鼎年游记

    《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凌鼎年游记》由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凌鼎年先生著。凌鼎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偏爱游山玩水,又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有幸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还去了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游历之余,留下了不少的游记散文,大部分都发表过,这本《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凌鼎年游记》收入了其中的一部分。
  • 我的中东

    我的中东

    行走,跟随心的方向。自印度等诸佛国禅修之旅结束后,吴苏媚再次出发,以一个女性的浪漫与豪情,进入中东迷局,历经约旦,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叙利亚,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约旦。当中东离你如此之近,这片土地比你想象中更为温情。它甚至是安宁的。最美的旅行,事先没有地图。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下一站将会到达何处。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当你将中东走遍,不光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知识见长,宗教知识也同样受益。上帝将这片土地切的细细碎碎的,各种关系复杂,交错,也有趣。只身入乱局,一心住安宁。乱局无助,迷局无解,在无助与无解的境地中,发现最大、最坚固的爱,以及自由。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西藏,遥远的眼神

    西藏,遥远的眼神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以日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西藏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本书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临近景观等四部分,全方位地描述了长江风貌,赞美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热门推荐
  • 愿我的世界里有你

    愿我的世界里有你

    顾梦珊和程梓枫是青梅竹马,程梓枫从小就喜欢上顾梦珊,顾梦珊心里对程梓枫有种依赖,直到那一天……
  • 首席豪宠:娇妻会捉鬼

    首席豪宠:娇妻会捉鬼

    洛小可是孙叶涵的唯一关门弟子,有天她师傅给她说,她不是普通人,她有着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抓鬼,18岁的她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做着自己的使命,可是谁告诉她,抓鬼就抓鬼了呗,这个男人是谁。男人妖娆一笑“老婆,你看,今天还要抓鬼吗?”洛小可撇了一眼,“不抓鬼我和宝宝吃什么?”可谁知道抓鬼途中处处危险,经过一次次的磨练和斗智斗勇的她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收获爱情吗?
  • 死神从良记

    死神从良记

    容七舒,专注修仙八百年,只为追随师父的脚步飞升。就在她艰难挺过第九道紫雷后,竟多出了一道她从未耳闻的金雷!殒落魂灭还是化作散仙?她在绝望之际突然莫名其妙地绑定了一个名为‘死神’的系统。什么?她居然要保这么个弱鸡化神?不化神还不能死?原来天命之子是这个样子,绕过她吧,她要从良!
  • 重生黑客女王降临

    重生黑客女王降临

    一个被亲情背叛的黑客少主。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豪门公主。两个人魂体结合,卖萌,搞事,自由自在,令人神往。不被世俗所困!打破规则束缚!
  • 通缉令:夫人在劫难逃

    通缉令:夫人在劫难逃

    当翘课打架还自立为王的高中女汉子遇上了颜值破表无所不能的腹黑男神——“你,你别过来,不然你就死定了!”被逼近角落无路可逃的某人拼命抵抗。他轻笑,俯首帖耳,哈出一口热气:“来吧,互相伤害。”突然有一天,她离开了,留他一个人惊慌失措,苦苦寻找三年未果。三年后——“我想你应该给我一个解释。”秦墨白勾起唇角。她却撇过头去,留下一双清冷的眼:“我已无牵无挂。”,亦是无怨无悔。通缉令下,夫人,在劫难逃!
  • 宇宙拒绝毁灭

    宇宙拒绝毁灭

    吃鸡长大的青年在一场车祸后改变人生,一起改变的还有整个世界。来自外星球的基因觉醒,地球异能者却来不及欣喜,危机从天而降。暗影病毒入侵现实,生命体一旦感染就变成怪物,或坚如铁石,或魔力汹涌……黑暗势力崛起,逼迫宇宙各个种族……这场正邪之战,一旦失败,输掉的将是整个宇宙!
  • 放开那个剑

    放开那个剑

    每个剑都有他独有的故事,你知不知道,你的剑在哭泣啊!
  • 云蓉龙剑传

    云蓉龙剑传

    大陆生灵在光女神的带领下战胜了黑暗血族的死亡大军,终结了他们的恐怖统治,给古大陆万物生灵带来和平。岁月如梭,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历史的风尘将那些古老的时空风蚀掩埋,生命之花再次在这片古老大陆上尽情绽放,古老大陆的各个文明迎来一个个新兴的黄金时代。但历史的规律没有改变,兴盛至极之后必定迎来衰败,古大陆东北部的大漠狄帝国突然向西方古光神国发动侵略战争,战火再一次无情的吞噬着生命。弱小的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再次举起反抗压迫的不屈之剑。而光女神是否会再次降临人世,带领她的信徒战胜外来侵略者,让世界再次走向和平呢?这是一本西幻冒险小说。
  • 杀手狂妃:魔女拽翻天

    杀手狂妃:魔女拽翻天

    你杀死我的时候,心痛远比死亡来的快和沉重。她,杀手琉璃,一夕之间,被最亲密的爱人背叛,让最珍贵的友人殒命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但老天却偏偏让她重生于一个陌生世界。心已成冰,泪已干,他却突然闯进她已经一片荒芜的世界。喜欢他?她还没有肯定自己的答案,但却又被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他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 已许国再难许卿

    已许国再难许卿

    奇妙的缘分,注定了他们相识………萌系少女唐糖,转校相遇调皮捣蛋的少年洛寻梓国和高冷学霸叶慕卿,他们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三人从最开始的互相讨厌再到互诉理想,他和他成为无话不说的兄弟,却都对一个人动了情。一个军校,心怀国家…一个高冷学霸,注定出国留学,进入高端公司。两者都不平庸,而那个平凡至极的女孩又心系于谁?心系之人又是否真的已许国再难许卿?敬请期待,高冷少年和调皮少年两位的花式追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