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66900000022

第22章 城市化与流动农民工问题(2)

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大多数省区人口都在5000万到1亿之间,大致相当于现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据此,是否就有理由认为,中国一个省区在人口上就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国?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中国未来城市人口集中度的情况就应该是这样分布的:首先,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直辖市的人口还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成为全国至少是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发挥其全国和区域性的龙头作用。但这种提升也不必要发展到按上面标准计算的程度,那会给中国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太大的麻烦。其次,在人口较多的省区,每个省区着力发展一两个省区内的中心城市,作为省区内的首位城市,这一两个城市可以参照以上城市人口集中度的三个指数标准来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这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城市病”问题开始凸显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交通拥堵、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和噪声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日益成为大城市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中小城市也存在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和硬化道路比重低,污水、废物处理设施缺乏等问题。北京、上海、天津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但其基础设施水平与国外一些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如1999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4平方米,只有伦敦1990年水平的5.0%。表4-1列出了我国部分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转引自严正主编:《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近年来,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私家车数量的猛增,交通拥堵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尽管道路建设投资巨大,新增道路不少,但交通拥堵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英国《泰晤士报》曾经这样形象地描述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汽车摆开长蛇阵,喇叭声此起彼伏,急不可耐的司机挤上自行车道,有的车干脆闯入人行道……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的首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车流速度最慢的城市之一。”

由于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每逢举行重大活动,北京市政府不得不限制私家车出行,以此来缓解交通压力。2008年8月份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政府为了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就采取了全面禁止私家车出行的措施,以此来保证交通畅通和环境质量。然而,奥运会一结束,限行令一解除,交通拥堵迅即依然如故,市民出行苦不堪言。于是,限车还是不限车的问题成为政府和百姓们讨论的焦点。笔者以为,公民靠辛苦劳动买了一辆车,政府却限制使用,这似乎于情于理都通不过。但是,如果不限制私家车出行,交通拥堵问题又怎么解决?与此相类似,我国最大城市上海,同样面临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为此,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门采取了通过拍卖牌照的办法限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一块车牌最高价格拍卖到近六万元,成为世界上“最贵的铁皮”。然而,这些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从法理上都通不过,但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也只好作出这种无奈之举。

在私家车急速增长的同时,汽车尾气排放成了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环境日益受到威胁。诸多研究和报道都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了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严重时候几乎造成整个城市上空被雾气笼罩,城市能见度极低。不仅如此,尾气排放还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成为人类生命安全的杀手。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人均2200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可利用的水资源只有11000亿立方米,人均为800立方米,居世界第121位,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据资料统计,目前中国661座城市中有400座左右供水不足,有110座严重不足,占全部城市总量的1/6。这些城市大多数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沿京津两地向北:葫芦岛、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向西:石家庄、太原、大同、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向南:郑州、洛阳、信阳、十堰等无一不是缺水城市。全国几个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人均拥有水量分别只有300、200、153立方米,均属水资源贫乏地区。最近资料显示,这种情况还在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如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现在仅为145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35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在全国排名也是在20位以下。而北京市的情况则更加不容乐观,城市供水问题日益严峻。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人均水平的1/30。加上从1999年起北京市持续9年干旱,造成北京市及周边地区许多河流干涸,水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于是,南水北调,周边地区竭尽全力向北京供水,以此来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通观近年来情况,水资源短缺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仅由于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每年工业产值损失就平均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如何开源节流,开辟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中国水资源缺乏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估计,到21世纪中期,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到8亿~11亿。到2030年,中国城市数量也将从目前的661个增加到1000多个。由于城市化日益增长的趋势和经济发展大多集中在城市区域,中国水资源开发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也将围绕在各个城市地区。届时中国的水需求量将会大大高于现在的水平,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更加严重。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由于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各种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实施不力,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加剧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还出现了城市盲目扩张,“圈地运动”屡禁不止,城市建设“摊大饼”,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大拆大建等问题,“城市病”之蔓延已经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对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威胁,在此不一一详细论述。

(四)城市化水平地区间不平衡问题突出,大城市流动人口负荷沉重

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从总体上看,呈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则介于两者之间。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称,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但这种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分地区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和75.7%;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东部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和8.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差分别为14.2%和18.9%。这种差距不是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而缩小,反而在进一步拉大。以1998年为参照系,当年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为28.2%,东部地区为3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6.6%,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仅为2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全国城市化水平不平衡问题当时同样存在,这说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地区间不平衡性问题由来已久,有一定历史惯性的作用。

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城市化加速发展,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性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进一步拉大,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从各省区、直辖市的情况来看,直辖市、东北三省和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大多数已经接近和达到55%左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南地区的西藏、云南、贵州,以及中南地区的河南、华北地区的河北和华东地区的安徽等省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差等原因,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大多数省区城市化水平都低于35%,其中西藏、贵州还低于30%,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情况在各省市区内部同样存在。比如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和江苏,其省内各城市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都在70~80%之间,而粤东和粤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则与中部地区相差不大。江苏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城市,城市化水平均接近或超过70%,而苏北地区则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化水平至少低于苏南20~30个百分点。即使城市化水平相对均衡的浙江,其东部沿海城市和杭嘉湖一带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比西南部的金华、丽水、衢州等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出不少。

城市化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人口大量向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流动,给发达地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大城市流动人口负荷沉重。

大量落后地区人口向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流动对城市产生的效应也不完全是负面的,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对我国城市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加强了城市与全国各地的交往,使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大为增强,成为吸收和传播高新技术成果、先进管理方法、现代社会时尚的基地,强化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心作用。

(2)缓解了城市某些行业招工难的问题,在不少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的行业中,流动人口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密切了城乡经济合作关系,活跃了城市经济,带动了农村经济。

(4)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丰富了居民的日常供应。许多城市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先是街头活跃着来自农村的“导弹(捣蛋)部队”,继而居民在吃上所需要的蔬菜、鱼肉、副食品和大米等等都依赖进城的农民,最后甚至在穿的服装、用的物品、劳务的享受等方面也越来越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了。

在肯定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首先,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交通、住房的紧张状况加剧,短缺资源的供求缺口加大。前面的论述已经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本来就存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大量流动人口突然间无序地流入城市,自然给城市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后基本上仍然沿用了许多计划体制下的做法,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是按当地人口规模设计配置的,一旦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必然超出城市既有承载力,造成交通拥堵、供水紧张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运,更是对中国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能力的严峻考验,形成蔚为壮观的往返于城乡之间的民工潮。

其次,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无视城市管理法规,违规滞留,非法从事各种经营活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给城市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据一项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流动人口中未办理暂住登记手续的人员比例为30%,上海市为43.7%,广州市超过60%。在广州市提供劳务的流动人口中有70%以上未在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一个城市中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流动人口活跃于各类管理部门的视野之外,成为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

经过十几年的整顿治理,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大量流动人口或以地缘、或以业缘聚集在一起,他们不习惯于城市生活的法规准则,往往用乡村社会那一套人情乡俗、江湖义气待人接物。在有的聚集点甚至进行非法生产、加工、批发等活动,造假卖假,倒买倒卖,给城市经济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情况相当严重。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犯罪也随之增加,并由此而使得流入地的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流动人口在城市从事盗窃、抢夺、抢劫、卖淫、强奸、杀人、赌博等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城市社会治安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安全。据一些省、市统计,在城市中发生的刑事案件,其作案成员约有半数以上来自流动人口,就盗窃犯罪而言,流动人口作案高达70%~80%。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中国校徽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中国校徽精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育人的课堂。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重要的表现特征,也是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厚土壤,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根本。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方面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热门推荐
  • 凰南归

    凰南归

    出身名门的周四姑娘一出阁就成了太子妃,顺风顺水在皇后的位置上混了十载后猛然发现枕边人害了周家满门,于是一根金钗赐入渣皇帝心口荣登大晋朝大不韪罪名之首慷慨赴死。睁眼后重回豆蔻年华的周四姑娘开始寻思将渣男踢下太子之位,至于人选么……她看一眼举起手来的某野心勃勃小狼狗:“好,就你了。”“欸?等等,我是让你去争储君的位置,你扛我回家干什么?”
  • 跨越千年来寻夫

    跨越千年来寻夫

    穿越后,她离谱地被迫出嫁!更离谱的是不但亲爹好赌、家人冷漠、婚姻虚假,自己还有时刻被杀的危险!靠,姑奶奶不干了!管你什么魔书神珠、相公还有什么大侠高手的,全都跟本小姐闪一边儿去!
  • 巧匠

    巧匠

    誓要成为一位巧夺天工,大师级工匠的少年,却因某几个事件让他对女性十分恐惧。而令他最为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一个晚上醒来时,自己竟然变为了女孩子!还到达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什么?我很可爱,你要抱我?别想了!我对女性没有任何兴趣!什么?我很漂亮,你要追我?放弃吧!我只把你当朋友而已!什么?你不认识我?那好吧,其实我找你有事……即便情况如此,也没有打击到她要成为大师的理想,仍然在不断努力着。面对一个个不断出现的事件,能否找到相应的关联,解决并获取到更多的支持与能力呢?
  • 可不可以等等我

    可不可以等等我

    请不要轻易引诱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她不是迟钝不是不浪漫只是好故事要慢慢演
  • 第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奈何忘川

    奈何忘川

    很多年以后,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死既生,再继续执着那些有的没的时,还是觉得咬牙切齿。“我们……还能当朋友吗?”“不行”“为什么?唉,你终究是……”“我要你当我相公!”
  • 一世独尊

    一世独尊

    一缕剑光锁住九道绝世凶魂,穷奇、烛龙、鲲鹏、螣蛇……少年体内,为何隐藏着此等秘辛?封印锁链,层层破碎。烛龙之目,穷奇之力,鲲鹏之翼,螣蛇魅影……带给他一项项逆天神通。这一生,只问今朝,不求来世。这一剑,刺碎凌霄,踏破九天!
  •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践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于温州的实践

    本书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和简要的述评,在纵向考察1984—2005年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企业外-内向国际化经营模型,即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向偏好是外向而非内向,外向国际化居于主导地位,而内向国际化居于辅助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国际化经营规模将不断提高。
  •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你家的猫会写诗吗?

    这个无耻、傲娇又爱卖萌的猫,写下了这些让人无法直视的诗歌,“我就要尿在这里”、“跪在我面前”、“在你腿上的是谁?”、“分手”、“太忙”、“我最好的朋友里有一些是狗”……你能猜得到这只骑在主人头上的猫到底是多么傲娇了吧?读完它憋出来的诗,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德性了!书的内容就不剧透了,加菲猫曾说——“你长得太漂亮了,尼莫。可你记住,漂亮的人脑子都很笨,都是大傻瓜!”你看,你在猫的眼里就是这样的!
  • 我想和你有个未来

    我想和你有个未来

    你其实就是我最想要的简单的幸福,如月光清辉一般皎洁又幽静的光芒,仿佛从亘古一直穿越射破到我面前,明亮闪烁得我几乎睁不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