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98300000009

第9章 生活在别处(1)

别处的古都

从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常常被责备:“十指不沾阳春水”。那时候还小,但是也知道大人的意思是我对于生活有些挑剔,这责备还隐约带着对我长大后的担忧,仿佛我是离了家就会因为不适应社会的生活而活不下去。然而,我依然保持了这种对生活有些挑剔的态度,长大了,离了家,也没有活不下去。或者,正因为我对于生活有一种理想化的态度,因此反而更能在深感厌倦的时候,看到一些让我振奋和快乐起来的美好。

然而,从美国颠簸回国,又从上海转道北京的日子,我确乎经历了一场难挨的适应。毫不讳言,我并不是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太大,太北,春天的风沙迷眼,四处尘土飞扬,冬天灰蒙蒙一片的萧瑟,足以让人刚起床就很郁闷。如今,这个城市更现代化,但是拥堵不堪的交通,四处弥漫的尾气,灰尘、人声,几乎将老北京从前清远的韵味涤荡一空。是的,从前的北京,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五月的槐花,春天的落蕊,鸽哨在遥远的天际滑过,北京人平平仄仄的一句:“天,可真正凉了啊。”那是北京城久失了的从容态度。

“更至于说在院子里一坐,看得到的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早已不复存在。

在北京逗留的日子,我总是怀念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即便不是雾霭沉沉楚天阔,仍然是婉约、轻灵、优美的水乡风光。我借住的地方,也是寸土万金的地段儿,但是地段黄金,所以人声鼎沸,有时候从阳台望下去,竟然也不庆幸身居高楼之上多一点儿清静。渐渐地,也就只能安抚自己要稍安毋躁。有时候,我也会在不得已的时候,拎着我的不锈钢小罐,到楼下去买一碗凉面,或者买一两个茴香馅的素馅饼,偶尔捎带点时令鲜果回来。但是,那确实是不得已。凉面最多吃两回,就厌了。茴香馅的素馅饼,太咸,沿袭了北方口味重的特点,也被我放弃了。每每走过那个洪亮嗓门叫卖大蒜的摊儿,都没有注意过摊主竟然是个衣履时鲜的年轻人,他的叫卖声直到黄昏日落,依然响彻着整个街道,而他竟也没有疲惫之色。路上也经常会碰到摇摇摆摆的宠物狗,因了主人的溺爱而养得痴肥,完全没有了狗的灵便,有时候尾巴还要蹭过我的裤脚,远了。

在北京混生活的南方人,多半是有些不适应的。卖凉面的四川人,顶了正宗秦地凉皮凉面的牌子,味道却是四川的麻辣,她的脸上很少笑容,通常也就是低着眼眉,调了面,然后面无表情地递过来。但是我嘴巴甜,每次都叫她大姐,也知道了她姓吴,因此她对我,也难得地会一展笑颜。平日里,我是不多话的,但是也会兴致所至,和人聊聊。之前去针灸的医院,来了一批实习医生,都是女孩子,叽叽喳喳地喜欢讲笑话,不久就和我混熟了。有时候躺在那里和她们讲冷热笑话,虽然开心,但也担心会骚扰到其他病人。有一****没有去,隔床的病人问了好几次,那个很会讲笑话的女孩怎么没来,老太太期期艾艾地候了许久,还是没有等到我,怏怏不快地去了。大约,在沉闷的病中,鲜活的笑声是最鼓舞人心的罢。

我去看病的诊所,有病人送了一盆扎在一起的蝴蝶兰,因为疏于照顾,奄奄一息。我要了回来,扔掉死去的,剪掉残枝败叶,它们倒也顽强地活过来了,可是毕竟这水土不养人,也不养兰花,所以到底也还是和我一样,没有什么太好的起色。北京下雨的日子,我就把这几盆蝴蝶兰放到阳台边上,沾点水气。也只有下雨的日子,北京给我的感觉,才多了一份故都的沉静和大气。这雨,即便不是南方的雨,也多少有点水木清华的感觉了。在那里给我治病的针灸师一老一少,虽然多收了数百两银子,倒也是很快和我熟络了。小针灸师少年老成,熟了才知道他居然才22岁,可是换他的话说,这个年纪在他的家乡,早已经结婚生子。治病迟了,他们也会招呼我在那里吃午饭,午饭很简单,都是北方菜,咸而味重,因为我吃素,又特别地照顾了我的食谱。有时候我想,假如哪个熟悉我的亲朋好友看着我坐在厨房里,喝着人家做的小米粥,吃着鲁味的烧茄子,顺便和大小几名针灸推拿师谈笑风生,估计是着实要吃一惊的。养病的日子,我学会了网购,像任何一个“90后”一样,买包饼干也要在网上订购,然后送货上门。想起来当年有人说我,连下楼买个小馄饨也要装扮整齐,如今也就懒散地度日了。或者我还要在北京待一段日子,等着那比南方来得远,来得清,来得悲凉,不用万里,也能赶得上的故都的秋。

浮生六记之“半亩园”

一年之中,我最钟爱五月的时光。这是一个鲜花盛开,阳光明媚,让人心情由不得也明亮起来的初夏季节。五月,我常常惊讶于种子的力量。几个月前,我后院那块花园兼小菜园的三分地,已经郁郁葱葱了。玫瑰花败了又开,向日葵在两三天了里就蹿过了人。

这几天长周末,我得闲到花园里折腾折腾,只不过我的注意力,早已经从除草转移到了整个小园子带给我的祥和宁静里。黑色的小蚂蚁排成一条线,在高大粗壮的向日葵上爬上爬下,红色黑点的小瓢虫在阳光下闪着悦泽的光芒,坐在开满了白花的树下,冷不丁发现西红柿、黄瓜和豆荚藤,都开出了黄色的白色的小花。豆荚藤上已经有了像弯月一样纤细的豆角。小蜜蜂扇动着翅膀,嗡嗡地在花间采蜜。邻居家的屋顶上,落满了飞鸟,有时候会倏地腾空飞去,只留下清脆的鸟声。

刚刚下了雨,所以土地还是湿漉漉的,我刚刚拔了几根小草,就注意到其中居然还夹杂着西红柿的小苗儿。这西红柿原本就是去年掉落的果实野长的,去年种得晚,寒霜过了,还挂着果的西红柿活活被冻死,让我难过了好半天。每每雨过,就会这儿那儿冒出了。

我种这个园子,其实只是为了获得一种宁静的心情。所以,记得就施点肥,不记得就让这些花草果菜自生自灭。只是它们的确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大蒜必须要经过低温的处理,才会抽薹;西瓜一定要人工授粉,才能保证结果;还有那常常被我当杂草拔掉的苦菜,其实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药;玫瑰花插枝的时候必须去掉上面的余叶,才能提高存活率。

有时候倦了,就跑到二楼的小阁上坐一会儿。小阁子并不大,垂着深色的竹帘,有阳光的日子,只要不太热,很适意;下雨的日子,很幽静。一边放得下一张茶桌,四把藤椅,此外还能容三四个人在另一边清谈或者下棋。因为兰花不能在阳光下直射,所以也被我放在了这个小阁上。有时候夜晚时分,我也坐在这个小阁子里看书,周围一片安静,所以虫吟与风鸣,都能听得很真切。周末夏日的午后,我也会来这里小坐片刻,看看暮色潜动。相比较家里其他地方,我居然最喜欢的还是这个小阁子。因为安静,所以可以洞悉些微,所以临时起了个名儿,就叫阅微小阁吧。

平日里我是比较懒散的,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节奏,早已经让我失去了娱人娱己的欲望。所以,自从住到这里来,我基本上是很少下厨的。不过因为五月是欣欣向荣的季节,所以偶尔也做些小点。今天在小园子里把本来就不多的几颗小葱拔了,按照网上的菜谱做了几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儿。葱油饼里嫩外脆,我还加了点香草的叶子调味,所以很香脆可口。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我的愿望真是很微小。

好吃不过饺子

我爸爸是典型的江南人,无米不欢,而且一定要吃香糯的米饭和粥,做菜讲究精致,衣着更是考究。可惜他年轻时候除了“细致”的皮肤之外,高鼻深目,身材高大,并不像江南人。我时常取笑我老妈,说她之所以能和我那“挑剔讲究”的爹爹过到一起去,必然是为“色”所诱,看中了某人当年的“玉树临风”。这话常在我妈面红耳赤的分辩中开始,在我的取笑中变成僵局,最后由我爸爸出来打圆场,说当初我亲爱的妈妈的追求者绝不少于一个加强连。

话虽如此说,到底我妈妈为什么会在婚后突然从什么都不会的大小姐变成了心灵手巧的“媳妇儿”,还是和某人的挑剔讲究有关。比如,我爸爸不喜欢吃面食,但是却对我妈妈做的面食情有独钟。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和我一样,最不喜欢吃面条。最多就是把面条上的浇头吃了,曰“一堆糊涂面有什么好吃”。于是我妈妈就特制了筋道的手擀面,配上切碎的黑木耳、小香菇、碧绿的香菜末儿和葱花,还要加上嫩黄的荷包蛋,然后还要放一勺喷香的小磨香油调味。这面条是我爸爸生病时最爱的特供病号饭。小时候,看着他眯着眼睛,喝光最后一口汤,碗里干干净净的不落一点面条,就觉得妈妈是万能通天的角色,什么都能做得很好吃。当然,她也有犯难的时候。我随了我爸爸,不爱吃面食。即便偶尔吃个饺子,也得是素馅儿的,带荤腥的饺子不愿意沾。

小时候其实已经有了机器制的饺子皮儿。但是我妈妈喜欢亲手擀皮儿。她和面,揉面的时候,我跟着在旁边瞎起哄。弄一块面团玩得十分起劲儿。不过有一点我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我妈妈擀的皮儿一个个大小一样,边缘整齐光滑得比机器压出来的还要完美,又为什么经她手包过的饺子皮薄馅鲜,饺子褶都精致得好像是模子刻出来的。我只记得我大约也就能拿着我妈妈抽屉里那个雕花模子扣点小点心出来。每到这时候,我妈就会用沾了面粉的手指头点在我的鼻尖上说:“不能只会吃,还要会做。真是个笨孩子。”

时光荏苒,现在我妈妈矢口否认她当年说过我笨。她抵赖说,你这么心灵手巧,我怎么会说你笨。心灵这话她是说过的,手巧确实是近年来她才肯给的称赞。但是,我妈仍然对我当年包不出精致的饺子耿耿于怀,她斥责那饺子简直像老太太的小脚儿,一点儿不好看。至于和面擀面皮,用她老人家的话说,你哪有那闲工夫。

我不以为然,因为我对于水饺本来就不那么钟爱。但是,常听人说,好吃不过饺子……有一天我从超市拎回一小袋面,本来想做点别的。最后却切实地落在了饺子上。和面没做过,网上查了下,然后打电话给老妈落实,然后擀面,将面擀成长长的一条,转着圈儿切成均匀的小面揪儿。中间醒面的时间,已经拌好了韭菜鸡蛋虾皮馅儿,切菜的时候,韭菜特有的清香从鼻子一直钻到胃里去。凭良心说,我第一次做出来的饺子虽然不如我妈妈的工艺饺子那么完美无瑕,但是样子绝对比超市的饺子好看多了。说也奇怪,小时候看着她包饺子的动作,利索地用左手的食指一顶,右手两个指头一捏,便出来一个个精致的百褶,虽然没有实践过,但是做的时候却完全历历在目,如有神助。

饺子包好了。数了下,一共四十一个。然后又弄了一小把香菜,准备配点香油、生抽和香醋佐餐。当然,我仍然犯了老爹的忌讳,我准备在吃完饺子之后,来一小碗冰糖银耳化食。耳边仿佛传来他的不满,冰糖银耳怎么能和饺子一起吃?

唉,山高皇帝远,管他呢。要说饺子,还是自己做的最好吃了,但是我不厌其烦的准备,恐怕一年也难得有一回。冬至还没到,我提前吃了饺子。《后汉书·礼仪志中》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那么,也让我提前安身静体吧。

皇城根儿——什刹海

在北京住了一阵子了,出门仍然找不到北。每次出门,看着车流滚滚,人头攒动,都恨不得赶快逃回住所。话虽如此,北京这个城市,沿袭了旧朝古都的辽阔感。紫禁城的余晖仍在,皇城的优越感尚存,所以街道和建筑都相当大气,而北京人则多少是有些不凡的气度的。只是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经北方风沙的吹拂,这里的风土人情,也少了些南方的婉约和轻灵。我对于北京,从前并不是这样陌生。北京越来越现代,越来越大,越来越浮躁之后,我对这个城市的陌生感也越来越强烈。

曾经在书里读过的老北京的风景,吃食,人情物理,天是那种湛蓝湛蓝的色彩,鸽哨清冽地穿过云层;北海后门的仿膳,什刹海的胡同,全聚德的烤鸭,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甚于那些街道两旁高大遮荫的梧桐树,老北京人爽快的京片子,青瓦砖墙的四合院,都被这些现代感拆得七零八落。

都说北京最美的季节是清秋。这话不假。刚入秋的时候,北京的风已经带了凉意。那种凉意,是我在江南总也感受不到的清凉,在风拂过面颊的尾梢,倏的一丝,渗入到肌肤里面去。某天心情不错,趁着天凉好个秋,起了意去逛逛什刹海的胡同儿。北京人的胡同儿,就是海派人喜欢说的弄堂儿。南方人喜欢笑话北京人说的“海”:“嘁!几亩大的水塘子就叫了海。”却也不知道这其实是游牧民族传过来的方言。“什刹海整个水域,元时统称海子。前部紧靠北海宫墙,东傍地安门,这是什刹海集市所在地。中部称后海。再斜向西北,通过德胜桥,就是积水潭。”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红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红烛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 井底飞天

    井底飞天

    当知识界相当多的人谈“独立性”,都在号称“独立思考”,以至“独立”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口头禅时,你有没有想过“独立”已经异化,恰恰已经随俗了呢……在现今,主张独立的知识分子却在精神上极度依赖于那个规模不小的主张独立的圈子。
  • 边缘人

    边缘人

    “当初在确定书名之前,颇费了些脑筋,某天在去新村玩,路过宜宾农校门口时,突然想到边缘一词,“边缘人”就立即出现在我脑中,当即我就兴奋不已,将它作为我这个专集的名字。
热门推荐
  • 漫道徐行

    漫道徐行

    当我沉沦尘世,浑浑噩噩,嬉笑打闹,懵懵懂懂,不明大道,迷迷茫茫,本心难察,与世同浊,与众同醉。当我醒来,荡清世间,尔等,当奉我为尊!
  • 深牢大狱

    深牢大狱

    深牢大狱是每个人都不想去的地方,但是一旦到了那里,人的一生等于就此停顿,在这里无论你是高官、11、杀人犯、强奸犯......都在一个默认的程序中生存,监狱有监狱的规矩,犯人有犯人的规矩,就像平行线一样互不干扰,但是每个犯人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活着出去。
  • 类地行星征服战

    类地行星征服战

    太空“大航海时代”,人类终于发现了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一名中国特种兵由此开始了充满机智、血腥、与众多女性爱恋缠绵的漫漫征途。他救黎民、救美女、救王子,又篡权、又平叛、又盗国,抗击日本强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勘称人生辉煌史诗。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算命

    算命

    一个精通紫薇斗数的道家术士,一个身怀奇技的日本忍者,一个被“人工”创造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一个出生豪门的军阀子弟.....几人误打误撞,聚在一起,寻找传说中的河图洛书......
  • 斩龙(全8册)

    斩龙(全8册)

    一个退伍的特种兵李逍遥,偶然一次机会成为了绝世美女的贴身保镖,陪着美女大小姐一同进入了炙手可热的游戏世界,为了铸造斩龙行会在游戏里的辉煌,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英雄的年代,李逍遥凭着一身智谋与虎胆,执剑天下,扫清污浊、荡尽不平,最终登上了一代天王的宝座,并且抱得美人归。这是一个属于热血英雄的传说,一个群雄并起、烽火连城的虚拟年代,讲述你从未听闻过的事,做你从未想过的事。游戏与现实细腻的交织,柔情与刚毅讲述传奇人生,在这里,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黑暗永远遮不住光明。侠肝义胆,群雄并起的江湖情怀不再只是梦境,正义和英雄的力量沸腾着每一位读者的血液,体验前所未有的侠义青春。
  • 我在天庭当农夫

    我在天庭当农夫

    秦凡在家,意外来到天庭。得到仙帝的赏识。在天庭开始搭建起了自己的农场,开局是个小农夫?不怕,卖东西?神仙。互利共赢!且看秦凡如何逆袭!
  • 流云水袖

    流云水袖

    她以为自己死定了,谁知再次醒来,却是在她自己的房间里。慕容绾的房间不同于其他女子,干净利落的除了必须家用,其他家用都没有。而且慕容绾还记得师傅为了让她静心修炼,特地制作的宁神香,此刻宁神香的味道静静的在室中弥散,在鼻息之间回转。是谁救了她?慕容绾有些摸不着头脑。想着起身看看。【宿主已有能力接受资料,传输资料中……】
  • 抢出一个神

    抢出一个神

    沈福得了个系统,却他喵是辅助的。“技能施展距离一丈。”“可以同时对十个人施加技能。”记得别人家过来都是有光环的,凭啥到我就成辅助了?好吧,就算是辅助,我也让他站到中间。
  • 友情的羽翼

    友情的羽翼

    这是一场友谊的竞争,也是一场相互厮守的友谊!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吗?请好好珍惜她们吧!
  • 田园公主之将军休想逃

    田园公主之将军休想逃

    刚穿越就嫁人?嫁的还是个自卑阴郁的瘸腿男?不过他默默的小关怀,却渐渐走进了她的心!既然偷走了我楼文熙的心,就休想逃!他是家破人亡的将军之子,阴郁颓废,遇到了她,治好了他的伤,却侵蚀了他的心,从此他只为她回眸倾心,我又怎么会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