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61600000012

第12章 护法沙门法琳与唐初佛道争论(3)

《道士法轮经》言:若见沙门,思念无量,愿早出身,以习佛真,若见佛图,思念无量,当愿一切,普入法门。

《太上清净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四十九愿》云:若见沙门、尼,当愿一切,明解法度,得道如佛。

《史录》曰:商太宰瓠问于孔子曰:“孰为圣人乎?”孔子对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显而易见,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驳论手法具有强烈的说理性,法琳也将其娴熟地运用出来。类似以上的论据,在《破邪论》中比比皆是,本文无须赘述。为方便大家参考,现将法琳所引有关儒、道教经典与汉魏史籍罗列出来:

《道士法轮经》、《太上清净消魔宝真安志》、《老子升玄经》、《张道陵别传》、《老子西升经》、《智慧观身大戒经》、《灵宝消魔安志经》、《老子大权菩萨经》、《灵宝法轮经》、《仙人请问众圣难经》、《仙公起居注》、《仙公请问上品经》、《智慧大戒上品经》、《升玄内教经》、《太上灵宝洞玄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内典天地经》、《清净法行经》、《周书异记》、《魏书》、《史录》、《后汉书》、《后汉郊祀记》、《周氏玄通记》、《吴书》、《侍中傅毅汉法王异记》、《竹书》、《汲冢书》、《汉法本内传》,《道德经》、《庄子》以及儒家的《四书五经》和《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诸家学说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法琳所引用的这些文献之中,有一部分被后人视为伪书。比如《周书异记》、《清净法行经》等便是佛教徒针对西晋道士王浮伪造《老子化胡经》进行反攻的伪作;《道士法轮经》、《智慧观身大戒经》、《灵宝法轮经》等又系道士攀附佛教教义的作品。这些经典都可以说是佛道相争相融的产物。

早在南朝时期,道士顾欢曾作《夷夏论》,辩论佛道二教的高下优劣。论文中虽言“二经所说,如合符契,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却仍然明显偏袒道教,认为佛教是夷狄之法,不能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相比。此论一出,佛教界的学者如司徒袁粲、谢镇、朱昭、释僧绍、释慧通、释僧愍等皆撰文驳斥,掀起了一场关于佛道二教“夷夏之辩”的热潮,影响范围甚广。由此看来,“夷夏之辩”由来已久,并且是三教论争的重点之一。再到唐初,傅奕旧事重提,在其主张排佛的表文中说到:

西域胡者,恶泥而生,便事泥瓦,今犹毛臊,人面而兽心;土枭道人,驴骡四色,贪逆之恶种。

佛生西方,非中国之正俗,盖妖魅之邪气也。

未有佛法已前,人民淳和,世无篡逆,佛来汉地,有损无益。

赵建武时,有道人张光反,梁武时僧光反,况今僧尼二十万众,旱须废省。

由此看来,傅奕对佛教的憎恨,已经到了破口大骂的程度,对于上述言论,法琳则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将其驳斥得体无完肤,现将原文白话,简略叙述如下:

如果说生于西方的佛陀是人面兽心、贪逆恶种、妖魅邪气的话,那么在《史记·历帝王俭目录》及《陶隐居年纪》等书中所记载的庖牺氏伏羲蛇身人首,大庭氏炎帝人身牛头、女娲氏蛇身人头、秦仲衍鸟身人面又怎么解释呢?而且夏禹出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如果说蛮夷之地不出圣人的话,这两位先贤又怎么解释呢?简狄吞燕卵而生契,伯禹剖母胸而出生,伊尹托自空桑,元氏魏主亦生夷狄,这些人虽然出生在僻陋的地方,形貌鄙粗,但是都能够各御天威、俱怀圣德,为什么非要以出生地来评论是非呢?就连道家所尊崇的老子不也是托牧母而生下凡间的吗?所以说,决不能以出身的优劣来评价圣人,如果非要说生在羌胡、出自戎虏的都是恶人,那么太昊伏羲,文命夏禹皆非圣人,老子与文王也不足为敬了。

如果说汉地在佛法未来之前,人民淳和,世无纂逆的话,那么《史记》、《尚书》与《淮南子》等书记载的上古之时的战争又是怎么回事呢?黄帝时,蚩尤作乱天下;颛顼时,讨伐三苗族人于左洞庭:尧帝时,洪水滔天,黎民百姓饥饿难耐;大禹时,三苗部落不修德政,禹遂起兵灭之;夏桀昏君,修政不仁,商汤灭夏历经二十七战;纣王被妲己迷惑,滥刑无辜,武王伐纣,尸横遍野……按傅奕所说,那个时候佛法没有传来,社会应该是清平的,为何世世代代兴师动戈,没有停歇呢?由此看来,傅奕之言是极其荒谬的。

傅奕说过,寺庙与僧人多了,必然会有叛乱的事情发生,比如后赵沙门张光、后燕沙门法长、南凉道密、魏孝文时法秀、太和时惠仰等僧人皆是反叛之徒,如果我们把崔鸿所写的《十六国春秋》从前到后翻看一遍的话,会发现并没有上述这些人的记载,不知傅奕之言出自哪部史籍?如果是凭空捏造的话,那么傅奕的上疏实有诳惑君王的嫌疑,希望史官能够勘查一下,还我们佛教一个清白,《后汉书》记载了曾经叛乱的昆阳、常山、青泥、绿林、黑山、白马,黄巾、赤眉等十数群贼众,都是俗人,与佛门释子并无关系,为什么没有提及呢?并且《后汉书》与《魏志》都记载了道士张鲁、张角举道教旗帜,假托神言,贼害天下,犯上作乱的事迹,那时并没有一个僧人,唯有道士,为什么不拿出来说一说呢?汉魏以来,德高望重的名僧比比皆是,对国家也做出了许多贡献,而傅奕只是宣扬恶劣的事情,专门讨论别人的短处,岂是君子的作为?

如前文所述,傅奕在疏文的“序言”及“十一条”中,重点从人口经济方面论证了废佛对于国家财政带来的益处,以期激化佛教与王权的冲突。傅奕认为,如果佛教被废除,令僧尼还俗、寺产充公的话,不仅可以增加社会劳动力,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国防建设,扩大朝廷的财政收入,还可以使固有的伦理道德得到保护,隋末唐初战乱所引发的经济衰败的顾虑也得以消除。现代学者张光照、杨致恒所著《中国人口经济思想史》中,对于傅奕的人口经济思想做了详细的介绍。而作为一名博学多识的僧人,法琳自然深知佛教经济与人口问题的利害之处,所以在《破邪论》一文中巧妙地将话题引开,重点从因果报应方面,讲述了“度僧起塔”的益处和“毁寺逐僧”的果报。为使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更具说服力,法琳还援引儒道两家共尊的《易经·坤卦·文言》中的名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论来加以论证。

针对傅奕“废省僧尼事”的条文,法琳援引东晋时期慧远法师的《答桓玄书》予以辩解。阐明了佛教三科为“禅思入微”、“讽味遗典”和“兴建福业”,如果世人能够做到这“三科”的话,就能“洁己立身,住持三宝”,更能“津梁七世,资益国家”。

针对傅奕“寺作草堂土舍”的条文,法琳指出,佛法传到汉地已经有五百年,“僧尼居寺”的风气也是由来已久;人们为求好报,出于善心供养三宝,并非僧人所迫;寺庙为世人功德所成,若将其毁弃,更非仁义之举。法琳还将隋文帝广兴佛法、隋炀帝摒寺逐僧与东汉明帝请佛、北周武帝灭佛所招致的后果做了详细的对比,期望唐高祖能够“重兴佛道,为如来大檀越主”。

中国古代的社会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皇权一直凌驾于教权之上,傅奕也深知这一点。除了在上疏中围绕“人口经济”、“忠孝伦理”、“夷夏之辩”展开论述外,还在序文后的第六条讲到:“帝王无佛则大治年长,有佛则虐睡祚短”,企图以这种骇人听闻的言论打动李渊的心思,达到废佛的目的。对此,法琳在《破邪论》中引用大量历史典籍,将上古时期以至东汉初年佛法未来之时,寿夭短命、居位年短的诸多帝王一一列举出来,使得傅奕的妄言不攻自破。

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在接到傅奕的上疏后,被其主张废佛的言论深深打动,起初想予以采纳,但是朝廷重臣们颇有抵触,便没有断然施行。后来,也就是在看到法琳上呈的《破邪论》以及听取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对《破邪论》的称赞后,才将傅奕的上疏搁置不论。然而傅奕的废佛之心并未消除,又于武德七年(624)七月十四日,上《请除去释教书》,进一步宣传废佛,使得高祖对于宗教的政策再次动摇。或许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又或许是对佛道两家争斗的厌烦,唐高祖终于在武德九年下了《沙汰佛道二教》的诏令。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所录诏文:

朕膺期驭宇,兴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护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僧、尼、道士、女冠等,有精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大寺观居住,给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戒行有阙、不堪供养者,并令罢遣,各还桑梓,所司明为条式,务依法教,违制之事,悉宜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之。

诏文中,高祖申明了自己对于佛道二教的态度,便是“兴隆教法,志思利益”,而沙汰二教的目的,则是使“玉石区分,正本澄源”。乍看之下,似乎沙汰二教是出于高祖“情在护持”之心,更使得佛道二界没有申辩的余地。曾经身为道士的傅奕,先后七次上疏,排佛之心极其顽固,最终也没有想到高祖居然会将道教一并列为沙汰的范畴。

按傅奕所言,僧侣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如果令其还乡耕作则能充实国家的财政。然而,他却忽略了一点,道士同僧侣一样,也是享有这种特权的。高祖所下的这道诏令,更加印证了傅奕的惹火烧身、聪明反误。

反而,法琳法师的《破邪论》则达到了“破邪显正”的目的,不仅驳斥了傅奕排佛的邪说,同时也维护了佛教的尊严。试想而知,如果没有《破邪论》的问世,唐初的佛教界面临的不是“沙汰”,而是被“废除”的危机了。

§§§第三节 《辩正论》简介

在海南“逃冬”后回来不几天,终南山白石峪严福寺住持宽渡法师偕弟子宏涛前来,并出示书稿《翠微史略》,希望我看一下,看后掩卷而思,心中不免喜悦。

武德七年(624)二月,唐高祖巡幸国子学,参加了释奠仪式,同时召集佛、道、儒三教代表讨论教义,并下诏令各王公子弟参加学习。这次三教辩论,是由国子学博士徐文远讲《孝经》,清虚观道士刘进喜讲《老子》,胜光寺僧慧承讲《般若经》,再由太学博士陆德明提出问难,三教人士相互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高祖下诏,宣布“三教虽异,归善一同”。可以说,这次辩论的起因就是傅奕从武德四年开始,一直鼓吹的排佛论。据《法琳别传》记载,傅奕于上疏的同时,还曾秘密鼓动京城内的道士制造排佛舆论。与之相呼应的,就有在这次三教辩论中崭露头角的清虚观道士李仲卿和刘进喜,二人分别著述的《十异九迷论》与《显正论》亦是鼓吹道教义理、肆意贬损佛教的作品。对此,法琳法师在继《破邪论》之后,又开始执笔撰写《辩正论》,以反驳李仲卿和刘进喜的排佛说,期望将佛道两家信仰的真实面貌示之于大众。

《辩正论》后来被收录于《大藏经》,可参考《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卷的《史传部·第四》。此论又称《辩正理论》,共八卷十二篇,全文分为序文与正论两个部分。序文的作者便是法琳的俗家弟子,隐太子(李建成)东宫学士陈子良。在序文中,陈子良对《辩正论》的宗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穷释老之教源,极品藻之名理,佛日于是重晖,法云由其广被。”同时也讲述了法琳撰写《辩正论》的缘由:“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并作庸文,谤毁正法。在俗人士,或生邪信。法师愍其盲瞽,恐入泥犁,爰发大悲,遂制斯论。”除了为《辩正论》写序外,陈子良还对其做了注解。

《辩正论》的写作过程是较为漫长的。自武德四年(621)仲冬月,法琳在阅读了《十异九迷论》与《显正论》之后,随即开始撰写《十喻篇》、《九箴篇》与《气为道本篇》用来反驳。后来,又在武德八年先后撰写《佛道先后篇》与《释李师资篇》等文,以回应道士潘诞曾在三教辩论中的谤佛言论。因为可供参考的文献不足,法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遂又写信向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借阅外典,并得到了杜如晦的帮助。从序文的作者颍川陈子良卒于贞观六年(632)的事迹来看,《辩正论》的初稿应该是在贞观六年之前就已完成。而在《辩正论》一文中,法琳先将高祖李渊称作皇帝,后来又改称为太上皇,最后又称为太武皇帝,而“太武皇帝”的谥号是于贞观九年(635)十月将李渊葬于献陵之后所封。根据这段记载来看,《辩正论》后经法琳屡次修改,最后成书的时间应该是在贞观九年冬到贞观十年之间。从武德四年开始,法琳大概用了十五个春秋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贞观元年至十三年,法琳一直居于终南山太和峪的龙田寺。可以肯定地说,龙田寺这样幽静的地理环境,对于法琳创作《辩正论》一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辩正论》八卷十二篇分别为:《三教治道篇》(卷一、二),《十代奉佛篇》(卷三、四),《佛道先后篇》(卷五),《释李师资篇》(卷五),《十喻篇》(卷六),《九箴篇》(卷六),《气为道本篇》(卷六),《信毁交报篇》(卷七),《品藻众书篇》(卷七),《出道伪谬篇》(卷八),《历代相承篇》(卷八),《归心有地篇》(卷八)。

下面,就《辩证论》内容,谨向读者简略介绍一下。

第一,《三教治道篇》。法琳假设“上庠公子”与“古学通人”的问答,以分析释、道、儒三家对于和谐社会、国家体系、民风礼乐所做出的的贡献。首先肯定了儒、道二教提倡的“怀忠、奉孝、修文、讲武、弘礼、习乐”的治道之方,更进一步提出“儒以忠孝、道以道德、释以慈悲”为立教之本,而就教化的范围来说,释教的“慈悲”最为广泛。其实,“上庠公子”所提出的疑问,正是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对于佛教的疑惑,比如佛教的教义、宗旨、功能、因果论等等,法琳借“古学通人”之口,援引佛教经典和历代史籍予以回答,以开示崇佛的种种利益。

东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中曾经提到:

全身保国凡有九流,一曰儒流,谓顺阴阳陈教化,述唐虞之政,宗仲尼之道也,二曰道流,谓守弱自卑,陈尧舜揖让之德,明南面为政之术,奉《易》之谦谦也,三曰阴阳流,谓顺天历象,敬授民时也,四曰法流,谓明赏敕法,以助礼制也,五曰名流,谓正名列位,言顺事成也,六曰墨流,谓清庙宗祀,养老施惠也,七曰纵横流,谓受命使乎,专对权事也,八曰杂流,谓兼儒墨之铨,含名法之训,知国大体,事无不贯也。九曰农流,谓劝励耕桑,备陈食货也。

同类推荐
  • 王符《潜夫论》释读

    王符《潜夫论》释读

    本《释读》吸收了彭铎本对原著文字错讹的补正,在释注过程中,凡采用彭铎本注释者均标以“依彭铎注改之”或“依彭铎注补之”或“彭铎注云”等字样,并大量参考吸收了其他不同辞书和文献,择善而从,力求简明易懂。本《释读》每篇均由“题解”、”原文”和“注释”三部分构成。“题解”简要说明了该篇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注释”对有关句义字义、历史典故、引文出处、名物制度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注解,文字力求通畅达雅。同时,本《释读》还附录了高新民同志的两篇论文——《东汉思潮与工符思想》及《<周易>之学与王符思想》,以利于初学者认识和了解王符《潜夫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历代律令

    历代律令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历代散文(上)

    历代散文(上)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哈罗!美利坚

    哈罗!美利坚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本书收入的是记者们对作者的访谈、报道,以及学界对作者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由此可从生动活泼的口语或他人的视角等来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热门推荐
  • 静止时间的少女

    静止时间的少女

    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有了异能,你希望这项异能是什么?你又希望用异能来做什么呢?我告诉你,抢银行啊。钱啊,不要啊,笨蛋,哈哈哈。时光静止!钱,帅哥,都是我的。乔念念,一个停下时光流动的少女。
  • 偷猎经

    偷猎经

    我们真的认识这么世界么?华夏大地埋藏千年的秘密,被一伙穿梭在老山深海间的偷猎贼层层拨开,一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
  • 爱你是我今世的宿命

    爱你是我今世的宿命

    她,一生只求能过上平凡的生活,而不是杀人杀到麻木的血腥生活;她,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爱,为他痴狂,结果却遍体鳞伤,明白所谓的爱恋不过是一场报复的骗局;她,恨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嫁给他不过为了相互利用。。。当迷局一一揭开,他放她走。她方知原来爱的种子早已萌芽。平凡注定不是她的宿命,她无奈一笑:“霸主,原来我今生注定爱你。”他轻轻一拥,抱住眼前的佳人:“妞,摊上我,就束手就擒,乖乖待在我身边吧!”
  • 痴汉先生宠妻无度

    痴汉先生宠妻无度

    余先生这辈子爱上过两个女人。一个温柔甜美,一个狡猾善变。有一天,他忽然发现这两个女人竟然是同一个人。至此,这个女人身后的所有秘密全被他一点一点揭开了。原来他的小妻子居然有着牛B哄哄的来历。揭开之后的真相,让他一下子不敢再去任意欺负他的小妻子。一向横行霸道的余先生变成了痴汉相。“老婆,你累不累,我帮你揉揉肩?”“老婆,你饿不饿,我给去做饭。”“奇了,你居然也有对我小心翼翼的一天,今晚不会再压榨我了吧?”余先生连忙赔笑道:“不了,不了,今晚全由你做主。”小妻子诡异一笑:“很好,我等这一天很久了!”余先生抖了抖。总之,这是一个痴男从寻找爱人,到压榨爱人,最后反被她压榨的故事。
  • 魅女帝皇

    魅女帝皇

    她美的倾国倾城,武功玄术乐律无一不精,女人长的美叫倾城,长的太美注定会是祸国的红颜!她真的是祸乱了天下的罪人吗?难道美人就不可以选择另一种命运?只能让男人做为自己的守护神吗?不,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盛世,她选择了另一种属于自己的命运,她不要做任何一个男人的附属品!她要做君临天下的第一女皇帝!而谁又知道,在她辉煌的一生中曾有着三个男人,也因为这三个男人才成就了她女皇的地位!才成就了她君临天下的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日载阳

    春日载阳

    这里更像是一个小剧场,上演了青春期的少年和少女们的心事。兄弟之间的友情,朦胧而单纯的爱恋,都在这片小剧场的幕布后欢快上演。当成长了,人便进入了社会的剧场。有了更多选择,却也有了更多束缚。人并不是越成长越自由,这是他们到最后所明白的道理。可是,他们也始终知道,青春期所经历过的一切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段时光,美好的如同清澈的蓝天。
  • 等你到杜若花开

    等你到杜若花开

    第一次写,有什么不足请多多包含!女主魂穿到一个小孩身上,遇到了男主,接下来…你们猜啊!~
  • 重生之公主在高中

    重生之公主在高中

    万年前,他遭人算计与她天人永隔;万年后,她苦寻千年,凡间再遇他却刻意隐瞒,大千世界可否再续前缘,又一次的天魔大战,他和她又会如何权择。
  • 小人物的崛起人生

    小人物的崛起人生

    平凡大学生潘家乐一次救人中取得了一项特异功能—透视,然后发家立业,美女投怀送抱,走向了人生巅峰!
  • 就想站在理想的顶端哔哔

    就想站在理想的顶端哔哔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你可以有梦想,你可以过得平庸无为,但是我们路子够野,足够带你飞出低调的人生。超能哔公司为你竭诚服务。无所事事的季鱼,吃着薯片看着电视,每天都是这般的被洗脑。就连晚上做梦都看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