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14100000062

第62章 印光法师身处时弊提倡在家学佛论

印光法师身处时弊提倡在家学佛论

清末民初以来,佛教一方面外迫于庙产兴学及反宗教迷信等运动,导致了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另一方面又内困于子孙传庙、经忏佛事等俗流,修学道风亦日益败坏,闲散懈怠及赖佛偷生竟成了普遍的现象。在这种内忧外扰的形势下,印光法师一面主张应严格剃度出家之拣择以正本清源,一面又鼓励广大信众应以居尘学道为适时利效之修学要则。

印光法师认为,佛教在近代的迅速衰败,虽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但滥度和任意出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更为根本和深远。

1、佛法之衰,实基于此

及至大清启运,崇重尤隆。林泉隐逸,多蒙礼敬。如玉林、憨璞、木陈等。世祖遂仰遵佛制,大开方便,罢除试僧,令其随意出家。因传皇戒,制护戒牒,从兹永免度牒矣。佛法之衰,实基于此。在当时高人林立,似乎有益。(《增广文钞卷一·与佛学报馆书》)

大清朝满洲族爱新觉罗氏兴起后,至太宗(皇太极)即位,始定国号曰“清”(公元1644--1911年)。传至世祖(福临,即顺治),入关,代明而有中国。自世祖至溥仪,凡九世十帝,共268年。

印祖谓:清初诸帝对于佛教尤为崇重;就是隐逸于林泉的高僧,多有蒙受帝主礼敬者,如:玉林、憨璞、木陈等禅师。古时要出家并不容易,必须经过考试及格,才得度为僧。如《佛祖统纪》五一载:唐中宗景龙初,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无滞者,度之使为僧。试经度僧,自此始。所谓“度牒”,是允许出家之公验。又名“祠部牒”,是因为从尚书省的祠部司批准的缘故。《隆兴编年通论》一六:“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自是而始。”

至清世祖顺治皇帝,乃罢除试僧,令民众得以随意出家。既然免除了度牒,出家人只要有戒牒,就可以到处云游,所谓“天下丛林饭似山,钵孟到处任君馔”。既然自由出家,不必考试,久之,难免“良莠不齐”,“龙蛇混杂”。印祖认为大清以来,佛教衰落,实由于此。顺治、康熙、雍正、至乾隆间,高僧辈出,佛法兴隆,看起来,顺治免除度牒,似有益于佛教。

而世宗以大权乘愿,建中立极。其发挥佛祖慧命之言论,精深宏博。入藏流通者不必言。外有《御制拣魔辩异录》,八卷四册,系吾友子任氏,乞食京师,于书肆中得之,送于杨仁山,令寄东洋,附于新印大藏之内。想其书已出,好古探奇之士,试一读之。不但于性命有益,而学识文章,当顿高十倍矣。呜呼盛哉!世宗实为法流震旦,皇帝中之绝无而仅有者,其君如此,则宰官僧侣,概可知矣。迨至高庙以后,哲人日希,愚夫日多。加以频经兵燹,则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法门。(《增广文钞卷一·与佛学报馆书》)

世宗,即雍正帝。其著作,所谓“已入藏流通”者:谅即指“御选语录”,四十卷,龙藏自林字函至即字函。卍续藏第一一九册,作十九卷。

“拣魔辩异录”,在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扬州藏经院木刻本,前有印祖撰重刻序,此序见印祖文钞卷三:“拣魔辩异录重刻序”及“拣魔辩异录石印序”。欲知此录内容,读此二序可知。此从略。又、雍正七年,当颁行“大义觉迷录”。萧一山著“清史”云:“至于颁行大义觉迷录、拣魔辩异录,以帝王之尊,和秀才和尚作学术上的辩论,其精神、值得钦佩。”

雍正帝既喜研宗乘,又极提倡净土;盖鉴于禅门空洞之弊,而欲矫正之,示学人以脚踏实地之修行也。其于净土祖师,特提莲池大师,以为模范;御选语录中,采其要语,别为一卷(卷十三),帝自序云:“云栖法汇一书,皆正如正见之说;朕欲表是净土一门,使学人宴坐水月道场,不致歧而视之,误谤般若;故择其言之融会贯通者,刊为外集,以示后世。”──御选语录分正集、外集、前集、后集四类。

帝主张佛、道、儒三教并行;于佛教中,调和教、禅、净;于宗门中,说五家宗旨之一味──语录后序中,性音劝帝研辩五家宗旨,帝谓:五家宗旨,同是曹溪一味,不过权移更换面目接人耳。

至于世间法,萧著清史云:“只有雍正帝懂得中国文化精义和孔子的中庸之道,所以他的政治是超乎寻常的。”又云:“他对于清朝的政治,关系甚大,如果没有他,康熙六十年培养的政绩,表现不出来;乾隆六十年的威权,发挥不出来。”可惜他在位不久,仅有十三年。寿五二八岁(据“清史稿”九、世宗本纪)。

“高庙”,指清高宗乾隆帝。自乾隆以后,至清末,一百余年间,佛教日渐衰落,僧团龙蛇混杂,且有德真修之出家人少,而“混饭”者多,“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

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从兹日趋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致今僧虽不少,识字者十不得一。安望其宏扬大教,普利众生耶?由是高尚之士,除夙有大根者,但见其僧,而不知其道。厌而恶之,不入其中矣。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须深谋远虑,随机设法。佛制固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及及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庶不致颠覆而不能够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倘诸君不乘时利见,吾恐此时震旦国中,已无佛法声迹矣。呜呼!险哉!佛法高深,非浅见所能窥。若欲深知,必须由教而入,次及禅宗,方可无弊。(《增广文钞卷一·与佛学报馆书》)

自既不知佛法,何能教徒修行?所以不能够宏教利生。宏扬佛法,使佛法在时空中永远流传下去,必须在不违佛制的原则下,通权达变,因时制宜,才能成就。“必须由教而入”,这是印祖彻底悲心,示人学佛入门途径。

以上已把清代以来佛教衰落的原因道出。请再参阅后文“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更能了了。

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已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因此,印光法师提出,佛教之衰落表面上虽自清朝中叶开始,而其肇端实在清初顺治皇帝废除试僧制度时。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朝政府最终正式废除了包括试经在内的所有官方给牒制度,完全放弃了对剃度出家的行政管理措施,失去国家典制保护以后,从而使已很衰弱的僧团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冲击,僧众整体素质亦愈趋愈下,才是近代佛教衰微的根本原因,故云:

世祖章皇帝不观时机,仰遵佛制,罢除试僧度牒,令其随意出家。在当时高人林立,实为有益。从乾隆以后,法道日微。加以(太平天国)屠戮僧侣,焚毁寺宇,****几乎停转。从兹哲人日希,典型日坠。鄙败无赖之徒,由不试僧之故,多皆混入其中。裨贩如来,造种种业。致令见浅之流,纷纷谤议,竟有逐僧毁寺等种种不法之举。虽事出无知妄作,总因僧界无人,解行俱缺,不能够以法化人之所致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一代了清师作》)

印祖还言及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之际的佛教僧侣进一步颓废不振、鄙败无赖之徒混迹法门,加之儒士的诽谤乃至毁寺逐僧,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并且提出“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为训,决难收效”,以期否极泰来,与有识之士及诸上善人共同挽回世道人心。

世祖仰遵佛制,罢除试僧,及与度牒,令其随意出家。在当时高人林立,颇为有益。而佛法式微之兆,实基乎此。自后百有余年,尚复蔚然。嘉道以来,哲人日希,典型日坠。国家不事提倡,僧侣颓于奋发。加以咸同之际,兵灾绵联。前修既没,后昆无闻。以致鄙败无赖之徒,多皆混入法门。在家儒士,非具超格之知见者,莫不以佛法为赘疣,谓其无益于人国。而如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及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大经大法,以不研究,谁得而知?新学派出,妄以己意,肆其谤黩。遂至毁寺逐僧者,相继而起。近数年来,各界人士眼界大开。知佛法为世间唯一无二之道。不但不与一切哲学、科学、政治、法律相抵触,且能令彼一切哲学、科学、政治、法律,悉获实益。于是凡有志于亲见本来面目,及挽回世道人心者,莫不研究佛法,受三归以正三业,奉五戒而修十善。吃素念佛,戒杀放生。昔之嗤为愚夫愚妇之所为者,今则伟人名士悉为之。于是各处皆设佛学研究会,佛经流通处。剥极则复,否极则泰。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为训,决难收效。(《增广文钞卷四·广东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代何剑菁作)

2、提倡因果教育

印祖还论及世间、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因果之外。乃至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国家的治乱,没有不是由此而来的。因为相信因果,就会战兢惕厉,甚至没有亲眼看到听到的,也会因为怕受恶报而去持守不犯,努力修持自己的德行。不相信因果,就会放僻邪侈,天命毫不畏惧,圣人的言辞也敢轻视侮辱,肆无忌惮。所以,书经上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世出世间一切法,均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者,谓为渺茫无稽。则成捨善因善果,取恶因恶果矣。以相信因果,则战兢惕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聿修厥德。不相信因果,则放僻邪侈,天命绝无畏惧,圣言敢于轻侮,而肆无忌惮。故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之兴衰,国之治乱,莫不因此而致。(《三编卷三·无锡佛教净业社第二期年刊序》)

印祖强调了佛教的神识不灭思想对于人改恶迁善的重要性,还进一步提出因果报应教育应该从子女幼小时着手启蒙教育。

世人不知因果,常谓人死后,则告了脱,无善恶果报,此为最误天下后世之邪见。须知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如人人能知神识不灭,则乐于为善。若不知神识不灭,则任意纵欲,杀父杀母,种种罪恶,由此而生。此种极恶逆之作为,皆断灭邪见所致之结果。人人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且人之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语》)

印祖进一步强调了苦乐吉凶都是自己的罪福所感召的。不是从上天降下来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因此君子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不断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品行,安于其职位和处境而依本分行事,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以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以戒定慧,制服其心,让贪瞋痴念,无从生起,那么居心动念,所说所做,无非六度万行,利人济物之道,等到力极功纯的时候,福慧两足,则彻证自心,圆成佛道。

则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以戒定慧,制伏其心,俾贪瞋痴念,无从而起,其居心动念,所言所行,无非六度万行,利人济物之道,及其积极功纯,则福慧两足,彻证自心,以圆成佛道。(《增广卷四·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3、现逢乱世,法弱魔强,在家修行好

印祖在回复郑慧洪居士的书信中说,言及现今世道衰颓,劝在家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仰仗佛力,求生西方。

现今世道陵夷,在家修行好,出家反多障碍,切勿萌子女愿了出家之念。汝父于此劫浊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痴痴然,欲参禅明心见性。须知彼所参者非禅,乃文字知见,参到老,于禅了无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见性之实益,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烦恼惑业未断,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然现时谁是明心见性之人?净土法门,全仗佛力,详看《嘉言录》、《文钞》,依之而行,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文钞续编卷上·复郑慧洪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印祖在回复杨树枝居士的书信中,为其安心在家学佛,详加分析,提出了在家学佛的便利条件,劝其在家。尤其是“以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怀欺僧夺产之心。”如果出家难以偷安,乃至性命难保。

凡事当按自己之职分,以为计虑。明知其不可,而又常欲为之,岂非无事生事,徒扰心神,有何益乎?汝之所问,汝已知其不能够,何又问我,我岂能越理教汝乎?况今之学佛,甚为便利,不似昔年,非出家,遂难闻法修行也。现今邮政大通,在处之经,皆可请致,天下知识,均可请教,何必出家方能修行乎?须知今曰出家,反不若在家居士之有益。以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怀欺僧夺产之心。若处山林寂静之处,则小人竟为夺数升米、几件衣、几圆钱,而行打杀,其危险非古昔所有。即在城市,亦难免无人事往还。谁能一事不为,安受供养乎?(《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二》,民国二十年)

鉴于乱世,多半俗人欺僧危机,印祖甚至明确提出一向不赞成人出家。

“光一向不赞成人出家,况今之乱世,多半都以俗欺僧乎。”(《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四》民国二十年)

有鉴于清朝政府“试僧度牒”制度的彻底废除,私度滥度现象的日益泛滥,加之兵灾****,僧团整体素质急剧下降,“加以(太平天国)屠戮僧侣,焚毁寺宇,****几乎停转。”“遂至毁寺逐僧者,相继而起。”佛教的社会信誉和立足几乎到了濒临危绝的地步,“世道陵夷”“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怀欺僧夺产之心。若处山林寂静之处,则小人竟为夺数升米、几件衣、几圆钱,而行打杀,其危险非古昔所有。”印光大师因时制宜果断地提倡在家学佛的主张,重视和提倡因果教育,勤修三学,广行六度万行,利人济物。并特别开示学人“净土法门,全仗佛力,详看《嘉言录》、《文钞》,依之而行,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及其积极功纯,则福慧两足,彻证自心,以圆成佛道。”从此几则法语的学习,足见印光大师身处末法危境,勇于担当的智慧和匡复正法住世、广度众生的悲愿之心。

同类推荐
  • 开局表白小天后

    开局表白小天后

    当叶天站在娱乐圈的顶峰,他说:“其实我不想做明星,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所爱。”叶天,魂穿第一天,便在节目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表白天后,引爆网络,从此关于叶天的新闻铺天盖地,人们亲切的称他为瓜神。其实最开始,叶天真的只是想追求天后而已。却不想,最终带领着华夏的娱乐圈震惊了世界,席卷了世界。
  • 家庭煮夫不好惹

    家庭煮夫不好惹

    死宅安许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能在他面前说‘我养你。’一朝穿越,愿望实现了。“请让本系统带你走上人生巅峰吧!”“啊~这床好软。”“快打起精神努力奋斗啊。”“啊!老婆大人好会赚钱。”“你老婆被人欺负了!!”“谁??老子搞死他。”
  • 贱在有情天

    贱在有情天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逝。年长的我们是否经常回忆过去,过去的人生有你也有他,未来的路是过去的自己选的。贱在路上,有情才有晴天。
  •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人生就是一场梦,回首往事,那些如梦般的回忆历历在目……青春就像是一本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失去,如何去承受,如何去珍惜!爱情是一种甜蜜的负担,没有爱情的日子会让人觉得乏味,拥有爱情以后便要学会苦心经营,那种随随便便就开始,又草草率率结束的不叫爱情,是缺爱。
  • 咸鱼修炼法则

    咸鱼修炼法则

    繁华的都市生活背后,隐匿着无数令人惊愕的秘密。武道开始复苏,凶兽即将崛起,时代的大势就在眼前,谁人也无法逆转。······(嗯...暂时停更)
热门推荐
  • 北宋小捕快

    北宋小捕快

    回到北宋做捕快,解谜破悬案。在没有高科技,没有指纹、血迹检测技术,余小三又该如何破案呢? 每一卷,都是完整的案子。
  • 重生通讯教父

    重生通讯教父

    新书《我能看见主角光环》已上传。望各位书友支持!——————重生到1998年,没有安卓?没有IOS?从软件到硬件,重新定义手机!读者群:521298931
  • 萱雨

    萱雨

    此故事很无聊,不喜欢别打我,随意发发的。“雨...萱?”雨天的萱草么?那我再给你一个选项,你愿意来看看所谓萱草的成长么?“十二岁那一年,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你只对我说过一句话:”你愿意和我走么?“如今我问你一遍:”你是否也愿意?“
  • 想和你花好月圆

    想和你花好月圆

    这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爱上她,并守护她的故事。这是一个女孩被一个男孩缠上,爱上他,又努力和他在一起的故事。
  • 陆压道君

    陆压道君

    正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那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都是出自陆压道君。创始元灵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开宗立派功德着实开天辟地,偏是这最小的小师弟陆压道人,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却无什么名声留下。其师侄太上老君、如来等,尚尊其为小师叔,知道者也尊其为陆压道君,小辈神仙之中,却是闻者渺渺了。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彼时天庭似乎还非玉帝掌管)。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 进化之起源之战S

    进化之起源之战S

    林非贤,一个孤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性格温和坚毅,对人非常好,对事情非常的专一,坚定。他以满分的成绩毕业于知名大学,经常助人为乐,就这么一个品德优秀的少年,却被卷入了一场不一样的纷争。无数的科技与魔法、法术,碰撞在一起,产生了无数战争,而在这个战争中,人们为了争夺的就是那最宝贵的东西,创世水晶!这个水晶并不是创造这个世界的水晶,而是创造无数宇宙位面而存在的水晶,可想而知这个水晶力量是有多强!所有的起源都来自创世水晶,无数强者,霸主想要得到它们,可是有多少块创世水晶没人知道。而我们的主角林非贤,就这么机缘偶得了一块,从此踏上了属于整个宇宙的战争!
  • 摄政王妃升职记

    摄政王妃升职记

    精干律师一朝穿越成太傅独女江玉妧,不仅捡了一条命,还附送了一个牛逼的夫君。有多牛逼呢,牛逼到太后是她的情敌。这个剧本……似乎有点眼熟。为了有个好下场,她不哭不闹不上吊,埋头搞事业,古代霸总就是她。至于那些不长眼的,抖出摄政王妃的名头吓死他们。当然,摄政王妃还不是顶峰,毕竟头顶还有一个想要称帝的情敌太后。坐以待毙从来不是江玉妧的风格,升职计划安排上!可惜了,她不是太子妃,不能熬死了皇帝升职,只能搞死了皇帝升职。所以本文也可以叫:摄政王殿下带我飞。1V1HE,甜宠向~原本想写先婚后爱,奈何男主开窍太早,女主开窍有点晚,所以还是个甜宠向。
  • 爱之恨

    爱之恨

    其实,她只不过想一直爱着那个男人,可是,为什么,把这种幻想也要打碎呢?!死心的绝望!痛苦的事实!这一切的一切,她一定会加倍还给他的!
  • 捡漏

    捡漏

    古玩市场摆摊的小贩徐文,机缘巧合之下在一件黑价购进的仿品瓷瓶中,获得鉴宝传承,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秦砖汉瓦,唐瓷宋画、金器玉石……一条玩宝捡漏,纵意人生的路程,就此展开。
  • 大黑暗五域

    大黑暗五域

    五个大陆的恩仇,小少年的艰难成长,没有普爱众生,只有为己为私,世道的黑暗,但也不乏挣扎反抗,敌人是谁,是人?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