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14100000066

第66章 印祖《文钞》管窥

印祖《文钞》管窥

印光大师是净土法门中与我们这一代修学者最近的祖师,其佛学思想为广大净业行人所信受。近日,有幸捧读印光大师的开示法语,受益匪浅。

印光祖师,智慧博大精深,说法开示又深入浅出。印祖对净土法门的教理,阐述得透彻而全面,对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和可能遇到的种种疑惑又给出了详细的阐释和指导。其《文钞》让所有净业行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

末学以一己之见,从印祖《文钞》中摘录了部分法语精要,以此结缘供养大众,望能管窥印祖为净土行人开示的解脱之道,其主要思想和修学次第大致如下。愿同诵者,咸沾法益,同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一、警生死事大,求脱死之法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续编·卷下·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二、赞净土超胜,示渐次进修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修之及极,皆可以了生脱死。而于现生决定可以了生死者,唯有净土一门。其余则多生多劫,尚未可决定即了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亦兼自力。由仗佛力故,易于仗自力者奚啻百千恒河沙倍也。又须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以故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度群生。若非宿种善根,何能得闻此法。闻而不修,与修而不力,则可痛惜哉。既修持矣,又当力敦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恤贫济困。躬行实践,以身率物。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则生有令名,没登佛国。渐次进修,以至成佛。方可不负自己即心本具之佛性,如来说法度生之婆心。(《三编·卷三·南通余东袁家庙佛教净业社缘起》)

大意是说,学人须要知道,佛法法门无量,修到极致处,都可以了生脱死。而能了脱生死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只有净土法门一法。其余的法门,即使是修持多生多劫也未必决定可以了脱生死。因为一切通途法门都是靠自己的力量修持。而念佛法门,全仰仗佛力加持,也兼靠自己的力量用功修持。由于仰仗佛力加持、全身靠倒,比单靠一己的力量修持,其容易稳当何止百千恒河沙倍啊。要知道,念佛法门,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因此,九法界众生离开这个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弃这个法门,下不能普度众生。如果不是宿世种了善根,有大福报,怎么能得知这个法门呢!知道了而不修行,与修行而不得力,这实在是太令人痛惜了!既然修持了,还应当努力做到敦睦人伦,恪尽己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戒杀护生,恤贫济困。躬行实践,以身率物。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这样,在生的时候有好名声;往生后直登佛国。以此渐次进修,直至成佛。才可以说是没有辜负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和如来说法度众生的苦口婆心。

三、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印祖还详细开示了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道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以诚为本的。诚就能得到圣人的感应,不诚就没有感应。譬如月亮在天空高高悬照,月影显现在江河湖海中。水如果浑浊不平静,月影就难以显现。这是因为水的缘故,不是月亮的问题。所以说,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没有恭敬,那只是结了个将来的缘分,难以得到现实的利益。原文见:

世出世法,以诚为本。诚则能感圣应。不诚则无感,圣无有应。譬如月丽中天,影现万川。水若昏浊鼓荡,月影便难显现。由水所致,非月之咎。故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则但结远缘,难得实益。(《三编·卷四·敬告阅者务须至诚恭敬自得实益》)

在《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中,印祖开示道念佛应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印祖还开示了发回向发愿心,就是以自己的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数往生西方。如果能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自己一个人念佛,心量就太狭小了。譬如一盏灯,只有一盏灯的光明。若肯用它去点燃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的灯,那光明就无可比拟了。而本来的那盏灯却毫无损害。世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只知道自私自利,不愿意别人分享自己的利益。

在复杨慎予居士书中也说:“须知无论诵经持咒,均以恭敬至诚为主。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P297》)

印祖还开示了恭敬经典的重要性。

金刚经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呢。“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而那些大乘经典,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竭诚方获实益论》)。

“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既读佛经,何不依佛经所说恭敬尊重。既亵佛法,岂能得佛法所有真实利益。倘能暂息狂见,清夜自思。当必心神惊悸,涕泪滂沱。悲昔日之无知,誓毕生以竭诚。从兹心意肃恭,身口清净。永绝粗鄙之恶态,恒依经论之圣谟。果能如是,庶可于佛法大海中,随分随力,各获实益。如修罗香象,及与蚊虻,饮******,咸得充饱。又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如是,则自己受持之功,方不枉用。而如来说经,诸祖****之心,亦可以稍得舒畅而慰悦矣。今将古德恭敬经典之事迹利益,略录数条。企欲真修实践者,有所取法焉。”(同上)

大意是说,因为诸大乘经乃是诸佛的母亲,菩萨的老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九界众生出离苦海的慈航。即使是高高地证得了佛果,尚且需要尊敬法。因为要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所以涅槃经上说:“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何况是凡夫,通身都是业力。如同重罪的囚犯,长久地被关在监狱里,没法出去。幸好承宿世的善根,有机会看到了佛经。如同囚犯遇到大赦,庆幸无极。当然要依靠佛经,告别三界,永远离开生死牢狱,亲自证得三身,直达涅槃的家乡。无边的利益,都是从经典中得来的。怎么可以任凭狂妄的知见,不存敬畏的心呢!就象那些俗世中的儒生那样,动不动就亵渎典籍。既然读了佛经了,为什么不依照佛经所说的,恭敬尊重呢!既然亵渎了佛法,怎么可能得到佛法所有的真实利益呢!倘若能暂时熄灭狂妄的见解,在清明的夜色中反思一下,必定会心神惊悸,涕泪滂沱。悲痛往昔的无知,发誓毕生都要竭尽至诚。从此,心意肃恭,身口清净。永远断绝粗陋鄙视的恶劣态度,依照经论中的圣训去做。果真能这样,才能在佛法的大海中,随分随力,各自获得真实的利益。如同修罗香象与蚊蠓喝大海中的水,各自都能喝饱。又如同天降大雨,花卉和树木都能得到滋润。这样,自己受持经典的工夫才不会白用。而如来说经,各位祖师****的苦心,也可以稍微得到舒畅和安慰了。今天,将古来大德恭敬经典的事迹略录数条于此,希望真修净土求生西方的践行者,能有所取法和效仿。

四、修道日用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印祖在与朱石僧居士的书信中说道,须要让念佛的人,各尽自己的本分。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这样做,还劝别人也这样做。那么,无知的人就不敢轻易讥毁。倘若不能尽自己的本分,纵使有修持,也难与佛相应。而且会招来无知的人说佛法对世道伦常没什么帮助。纵观古来大忠大孝,深仁厚德的人,多半都是因为学佛得力而来的。所以,《观无量寿经》三种净业正因,第一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师长就是有德之人),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能孝能悌能慈,就能令身三业(指杀,盗,淫),口四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业(贪,嗔,痴)都是善的。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社会的宝贝。能令见到、听到他的人都受到影响而变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间的种种事情,都要以身为本。况且现在歪理邪说,无奇不有。我们学佛,如果不认真地从伦常,从居心动念处讲究,不但自己的功夫难以得益,别人见了,也容易非议。所以,须要从伦常上讲究,从起心动念处体察。则本立而道生,世人见到听到,不知不觉就随着学习了。譬如风行草偃,水到渠成。(原文见《三编·卷三·复朱石僧居士书一》)

印祖还强调,在诚敬为善的修行基础上,劝在家居士的居尘学道,提出“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并且指出:“若论修心了生死的最要关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念佛。”故云:

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现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坏,欲根本补救,则须注意家庭教育。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妇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规蹈矩。童而习焉,长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于孩提之时。所以妇人之相夫教子,职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须知妇人之得称太太者,以周朝开国之初,太姜,太妊,太姒,皆极贤德,母仪天下。所以称妇人曰太太。诸女居士当知太太之可尊可贵,各尽相夫教子之职分,为治国治天下的基本,庶几名副其实。修心者讲到极处,还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此二语三岁孩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这两句,便是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万语,总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论修心了生死的最要关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念佛。望大家将这几种意思,牢牢谨记。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证。勉之勉之。(《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显荫笔记》)

五、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

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印祖在与陈锡周居士的书信中开示了净土信愿行三者具足无缺,才是往生净土的先决条件。并且指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印祖在信中说,净土的信愿行所说的信,是必须相信娑婆世界实在是苦的,极乐世界确实是乐的。娑婆世界的苦,苦不堪言。……

极乐世界的乐,无与伦比。深信佛的话,完全没有疑惑,这才是信。千万不能以凡夫外道的知见,妄加猜测,认为净土种种不可思议的胜妙庄严,都是寓言,是在比喻种种心法,并不是真实的境界。如果有这样的邪见,便失去了往生净土的真实利益。危害很大,不能不知道啊!既然知道娑婆世界是苦的,极乐世界是乐的,就应该发诚切的誓愿。发愿厌离娑婆世界的苦,发愿,普度众生,同成佛道,得生极乐世界。愿的真切,应当如同掉到厕所的粪坑里,急着要出来。又如同被关在监牢里思念家乡之心愿之切……

要往生西方,最初要有真信切愿,如果没有真信切愿,纵使有修行,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能得到人天福报,以及种点未来得度的因而已。如果信愿具足,则一万个里面也不会漏掉一个。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万人修万人去,指的是对信愿行具足的人说的。既然有真信切愿,应当修念佛的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这三条是念佛法门的宗要。只有信愿行三者具足无缺,才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六、魔境胜境(圣境)的勘验法

印祖依佛经为我们开示了魔境胜境(圣境)的勘验法,对学佛行人很重要,希望同修们细心思量,得其行解精要。

魔境圣境的分别,就在它与经教符合不符合上分。果真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当下就清净了,完全没有躁妄心和取著的心。若是魔境,就会让人心不清净,会让人生起取著心和躁妄的心。而且,佛光虽然极其光明,但并不耀眼。如果光很耀眼,那就不是真佛。是佛现前,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妄的)这个道理去观想,就会更加明显。魔现前,以这个道理去观想,相就会隐没。这样观想,就是验证真伪的大冶洪炉。原文见: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勘此,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

七、如何得念佛三昧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

白话大意为,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的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实行。果真能死尽偷心,就会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许马上就可以证得。然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千万别以为很容易。纵使不能马上证得,应该也会相差不远了。都摄六根,是念佛最妙的一个办法。念的时候,无论是出声还是不出声,常常都要摄耳谛听。这样才是契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这两种义理兼修。返闻只属于自己的力量,返念兼有佛力,这样好处就大了。心念属于意,口念属于舌,耳听属于耳,眼皮下垂,就看到了鼻尖,这样眼根和鼻根也摄受了。五根既然同归于一句佛号,身根哪里还有不恭敬严肃的道理呢!所以知道,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就会心识凝静而不浮散,这就叫做“净念”。六根既然被摄住,则杂念妄念潜消。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没有间断。这样,念佛三昧可以马上得到。所以下面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大势至菩萨,用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的法门。实在是三根普被,有利无弊啊。

如何得到念佛一心,当生成就?印祖在与《复邓伯诚居士书二》的开示言简意赅: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万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裹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复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然,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迥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学佛的人,若能常常如此自警自勉,则道业决能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

八、修心要务为: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三编·卷二·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总的看来,印光法师的净土思想为末法时代净业行人之依归,印祖对净土持名念佛的佛经依据和行持方法作了系统的阐释,指出了以诚敬恳切之心忆佛念佛为念佛的核心之所在,而摄耳谛听,返闻闻自性,又为其入手之切要。总之,印祖之所以极力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等儒家伦常修身思想,除了要为佛教信众特别是在家学人奠定居家学道的心性基础外,还有就是要为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社会和民众,延续和培植社会稳定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基础,以期济世救民。在各种伦常关系中,他认为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整体社会和谐的基础。提倡居家学佛教育可以说是印祖切入世俗社会应机济世的根本手段,亦是他弘法、救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近代佛教乃至近代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主要文献来源:

慕藏《印光大师文钞摘录》。

同类推荐
  • 修仙最强奶爸

    修仙最强奶爸

    前世,陈杨枫被逼得绝望跳崖,穿越到修仙界。在成仙之际,被心魔所侵,再次醒来,他又重生回了地星,这一年萱萱五岁……一个传奇奶爸的故事就此开始!
  • 天际之路

    天际之路

    一曲高歌吟天际,芜湖四海皆荒芜,一段血泪历,不杀魔,怎成佛。
  • 花少小掌柜

    花少小掌柜

    “我为什么没钱?”“我为什么没媳妇?”“我为什么不是富二代?”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声音,一个来自退役屌丝的心声,一个来自身无分文孤儿的呐喊……夏小流?从遥远的大山来到都市,一夜之间,弄得流落街头,本想英雄救美,却被扔进大海。是机缘的巧合?还是老天终于睁开了眼?夏小流被一块来自外星的晶体带走……占熟女,霸美妻,撩总裁,睡房东…
  • 末世进化史一引

    末世进化史一引

    世界的进化都拥有着起因,经过,结果,然而某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依旧还是出现了。。。比如→作者专业单机三百年,从来没有停止过!还有一件事!千万不要被书名给误导了!这玩意其实是都市小说!不是末世类的!
  • 位面之门在我手

    位面之门在我手

    李英东得到位面之门成为位面旅行者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我是炮灰之锦鲤仙缘

    我是炮灰之锦鲤仙缘

    她如雪莲般纯洁美丽,她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她至善至美,她与众不同她是男主的心头血是众男配心中的白月光,是所有人眼中最耀眼最优秀的存在一身光环加身,一生运道开路,没有她做不成的,只有她不想做的,天道的宠儿,命运的闺女。不管有什么困难都有幸运降临,有男主护持有男配保护,更有女配成为催化剂,最后皆大欢喜、风光无限,揽着最好的男主傲视全人类。她就是女主!而叶醉醉却秉承了她这一身所集结的霉运,成了为这样的女主奉献所有的炮灰女配!连一个三四五恶毒女配都不是,只是一个已经边缘化,只在开头出现过几次的炮灰女配,奉献出所有之后魂飞魄散渣都不留的炮灰,可谓是最最无辜最最倒霉的炮灰了。只是物极必反,倒霉了三十年,做了三十年的扫把星,好不容易否极泰来变成幸运小锦鲤的叶醉醉舍不得变炮灰了,虽然女主的光环很强大,可是她叶醉醉也是自己人生的女主啊,开启锦鲤好运与女主相斗,与命运抗争,她不要做炮灰要做一个修仙锦鲤笑傲成仙!~\(≧▽≦)/~啦啦啦
  • 糖尿病健康生活指南

    糖尿病健康生活指南

    《糖尿病健康生活指南》力求贴近生活,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是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家庭保健必备读本。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没有健康,再灿烂的生命也只是流星一瞬,再辉煌的梦想也无从实现,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享用。远离生活误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家庭医生保健丛书》以家庭保健为主要任务,从预防、就医、用药、生活、饮食、运动等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 技能请留步

    技能请留步

    “叮!”“六耳系统启动中······”“偷取技能——-司雨术(灵)”“嗯,感觉不错!”袁淳毛茸茸的大手,摸了摸自己有些发热的耳朵自言自语道。
  • 三国乐土

    三国乐土

    天下群雄竟逐鹿,江山美人终戎轩。公孙续穿越汉末,用一只小蝴蝶般的翅膀掀起滔天波澜。称雄?称帝?还是打造归属于汉人的乐土?这是一个意淫的架空历史,故事从汉灵帝中平五年的一场追逐战起航……ps不一样的三国架空文,即日起每天至少两更,希望大伙多多收藏推荐支持写手,谢谢大家。
  • 世界军事百科·现代武器卷

    世界军事百科·现代武器卷

    包括兵器、战争、战史、元帅、将军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军事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相爱时差一百年

    相爱时差一百年

    穿越可以理解,穿越到人家祭祖的祠堂也可以理解,但是你来来回回的穿越就不能理解了。秦娅看着自己手中的日记,再看看日记的主人,顿时咧嘴一笑。“小帅哥,有没有兴趣一起喝一杯。”天地万物自由安排,秦娅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穿越,就要活出精彩,收服小帅哥,恶整绿茶婊,用自己的手段惩恶扬善。
  • 你是我的忆中所想

    你是我的忆中所想

    “小夫人又偷偷跑去玩了”管家对着绝美的男人说道“什么?抓回来” 过后,某女人一撒娇,男人就立马恢复殷勤 “想吃什么,我做给你吃” “想要什么,卡随便刷” 开启无限宠.....(本文很甜,绝对甜,不甜当我没说)
  • 撒旦男神请温柔

    撒旦男神请温柔

    本书由地方出错,重新改了次,书名是《雪域王上人世妃》作者:羽裳
  • 快穿之承包你的故事

    快穿之承包你的故事

    第一次醒来,她就知道自己不是人。准确来说,她不是正常人。也对,自己的“哥哥”都是一个放映机,她又是被创造出来的,怎么可能还是个正常人。而她被创造的意义竟是改变故事,要去“演电视剧”,“演”的不好还会被抹杀!她太惨了!算了,比起被抹杀还是去“演电视剧”吧,还可以顺便谈恋爱。
  • 仙战3

    仙战3

    神秘的减肥馆里流传了这样的一句话,减肥不只是女人专利,胖子同样需要!掲开减肥后的神秘的面具,你会发现收费很高!————十二根神秘黑铁巨物,迁引出神秘巨大的世界。世界碰撞世界,精彩只能无限放送,创仙之篇,生死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