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22400000033

第33章 孰轻孰重,站在诡辩高点上说服人(1)

孟子曰:“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两种东西拿出来,比较孰轻孰重,不能采用不同的标准,而要放在一个水准的考察条件下比较。说金子比羽毛重可以,但说一车羽毛比一丁点金子轻就不对了。从论辩的角度说,我们要比较优劣势,要说服对手,就必须站在诡辩高点上压制住对手的论说逻辑。

【经典今解】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搂。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那人问:“娶妻和礼哪样重要?”

屋庐子说:“礼重要。”

那人又问:“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就只有饿死;不按照礼节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如果非要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还是一定要‘亲迎’吗?”

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爬过东边人家的墙壁去搂抱人家的处女,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搂抱,便得不到妻子,那会去搂抱吗?”’

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针对任国人那种论说逻辑所采用论辩方法。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故意把食与色的问题放大到极端的地步,在此基础上与礼的细节相比较,追问哪个重要,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做出不符合孟子思想原则的回答。屋庐子当然不愿意这样回答,但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语言圈套,自己又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只好无言以对。

孟子是何等人物!他一下子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下来,他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任国人的诡辩问题,明确说明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方法的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合理的比较是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的比较,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常态细节作比较。这样比较孰轻孰重,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站在诡辩的制高点上反击任国人,也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做法。

孟子用诡辩术实现了对礼的维护和捍卫,这种做法令人称叹。对论辩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论辩艺术,即寻找一个诡辩的高点,来处理对手提出的棘手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并且善于在制高点上使用诡辩,让对手的狡猾伎俩现出原形。这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必要的技巧。

【古为今用】

方法1:虚拟前提,云山雾绕

虚拟前提是比较常见的诡辩技巧,常会令对手在云山雾绕中迷失立场。在揭示对手的阴谋时,这个方法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到底何为虚拟前提?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商店,问老板有没有面包可以买。

老板说,有啊,两角钱一个。顾客说,拿两个。老板说,两个4角钱。这时,顾客又问,啤酒多少钱一瓶?老板说,4角钱一瓶。顾客于是问道:“老板啊,我想用这俩面包换瓶啤酒,可以吗?”老板也没多想,就把啤酒拿了过来。不料,这位顾客接过啤酒一饮而尽,然后拔腿就走。

老板忙喊住他:“先生,啤酒钱!”

顾客说:“我用面包换啤酒啊。”

老板说:“面包钱你根本没有付!”

顾客说:“我又没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给面包钱呢?”

店主闻言立即懵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看着顾客扬长而去。

这位顾客显然是一位诡辩者。要是真能用没付钱的面包换没付钱的啤酒,那么天下的流浪汉们可就有福了。在这里,“没付钱的面包”就是一个虚假的前提。

这种虚拟前提的诡辩,首要的成立条件是:条件命题具有虚假性。

古代有个叫叶衡的人,因为病得很重,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对人世的美好又留恋不已。因此,他非常苦恼。

一天,叶衡对来慰问自己的朋友说:“唉,我很快就要死了。也不知道人死后的生活状况好不好?”

这个善于诡辩的朋友答道:“非常好。”

叶衡感到很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呢?”

朋友解释说:“假如不好,那些死者早就回来了。现在一个也不见回来,可见是很好的。”

叶衡听罢知道是上了当,但却觉得找到了安慰。

凭借虚假前提构成的诡辩,有可能具备一个复杂的前提,即包括大前提和小前提。这种情况下,虚假性的识别就会比较复杂。可能是大前提虚假,也可能是大前提真而小前提虚假,或者大小前提都虚假。

虚拟前提是诡辩的关键,是构造一个虚假的前提。在日常论辩中,这个前提往往就是论辩主张作为凭借的论据。真实的论据是一个主张有说服力的重要条件,因为其真实性要靠论据来证明。如果论据不实,那就势必不能起到证明论题真实的作用。这样的证明就好比建立在沙滩上的建筑物,迟早是要倒塌的。

不过,诡辩论者却会利用这一点。一些道德恶劣的人更是常常制造虚假论据,用来欺世盗名。

1933年,希特勒一手导演了“国会纵火案”。这就是一桩臭名昭著的虚拟论据诡辩案例。

1933年2月27日晚上,位于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突然起火。奇怪的是,同一时间内竟然有23处火苗同时腾起。这显然是有意纵火。

纵火事件发生后,希特勒当局马上宣告抓到一个纵火犯——“荷兰共产党员”范德·卢贝。紧接着,内务部长戈林就发表了一个公告,硬说纵火案是共产党干的,并将之视作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信号。希特勒政府以此为借口,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德国一时间弥漫在法西斯的恐怖气氛中。

可是,希特勒及其党徒一手制造的“国会纵火案”漏洞百出,很快就被人看出其中的虚假性。他们硬说卢贝是个“共产党员”,但很快有人证明卢贝并非共产党员。此人虽曾一度参加过荷兰共青团,但早被清除出团。接着,人们又查明有一条秘密地道可以潜入国会大厦,而地道的另一头恰恰在戈林家里。

“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治下的法西斯当局煞有介事地在莱比锡组织了为其3个月的公开审讯。当时被诬告与卢贝同谋纵火的共产国际人士季米特洛夫牵连受审,而在这场审讯中他以出色的论辩能力驳倒了形形色色的伪证,揭穿了“国会纵火案”的阴谋。最后,季米特洛夫等人被无罪开释。希特勒法西斯政府本想以“国会纵火案”嫁祸于人,由此打击共产党和进步运动,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与此同时,“国会纵火案”也成为全世界的笑柄,被认为是弄虚作假、栽赃陷害的典型案例。

虚拟论据以便施行诡辩,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它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却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被虚拟出来的论据往往很具体,有鼻子有眼儿。因为比较具体,看起来仿佛很真实,于是那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极易受骗。正因如此缘故,这种诡辩一般而言是很有欺骗性的。

因果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一定的结果也必定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所以,对结果来说,原因就是构成论证的依据。然而,并非所有联系都具有因果联系。在论辩中,如果把没有因果联系的前言后语,硬拉到因果联系中进行申述,就构成了“虚拟原因”的诡辩方式。这其实是虚拟前提的一种形式而已。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主持编写和公布了《美中关系白皮书》(1949)。在这个文件中,美国把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归因于人口太多。对此,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立即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吗?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美国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之所以领导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过多,人口很少的。

美国的白皮书只不过是为了给国民党的失败找借口罢了。所谓“人口过多”,所以革命成功,不过是为他们支持的政权反而垮台找了一个台阶下。

倒因为果也可以归于这一类诡辩。

古人常说,“物腐而后虫生”。这种观点历经千年,人们都信而无疑。

17世纪时,科学家布朗不再相信,他怀疑烂泥能生老鼠的观点时,有人还大发雷霆地说:“谁要是怀疑这件事,我就把谁扔到埃及去。到了那里,他就会看见无数老鼠陆续从污泥中爬出来危害人类了。”

这种说法一直维持到1688年,才被意大利的生物学家雷迪彻底否定。在实验中,他故意把一块肉露出一部分,封闭起来另一部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整块肉都腐烂了,但是只有露出部分的肉产生蝇蛆,而封闭部分虽然也腐烂了却未生蛆。

时至今日,我们早已通过各种科学实验证明,食物之所以腐烂,是由细菌所致。也就是说,完全是“虫生而后物腐”。

方法2:转换问题,逆袭对手

在论辩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时刻难以对付。有时候,对方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者我们不方便回答,就刻意通过转换对方的问题来处理。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诡辩。

转换问题的目的是逆袭对手。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拒绝正面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而是从中引出一个新的问题推回去。

甲: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乙:什么是“人”?

甲: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乙:“动物”又是什么?

甲:动物是一种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的生物。

乙:那么“生物”又是什么?

甲:你还有完没完了?

乙:要是你答不出来就完了。

在这轮问答中,本来是甲提了一个问题给乙,结果变成甲无法回答乙提出的问题。这样,诡辩者乙就达到了目的。

我们在论辩中也要警惕这种诡辩。如果遇到上述情况,处理的最好办法,就是抓住最初的问题不放,即使回答了新的问题也要及时话提重头,千万不能跟着对方的逻辑跑下去。

约翰问医生:“先生,我能活到90岁吗?”

医生检查了约翰的身体后反问他:“你今年多大啦?”

约翰说:“40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喝酒、抽烟,或者赌钱?”

“我最恨吸烟、喝酒啦!”

“天哪!那你还要活到90岁干嘛呢?”

本来,约翰认为自己戒绝烟酒会得到肯定的评价,可能活得长一点。不料,结果恰好相反,医生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他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岁的意义。医生未必见得就认为这些嗜好的价值高于长命,但却有效地使用诡辩技巧回避了一个难题。

即便是同一句话,假如重读部位不同,便可能产生意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这称之为重音转换式诡辩。

比方说下面这样一句话: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可能别人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我确实没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没有用口说,但可能有其他渠道暗示)。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有他人偷的可能)。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不是盗窃,但不妨碍怀疑她对这钱动手脚)。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她可能偷了别人的钱)。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她可能偷了别的东西)。

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一句话,只因为重读的词不同,就会产生如此不同的含义。用这种方法造成偷梁换柱效果,就是重读法诡辩,或者说是加重语气诡辩。

例如:“我们不应讲我们朋友的坏话。”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句很好理解的话。大家都不要说朋友的坏话,等于是相互告诫不要背后说三道四,有利于品德修养。但如果有人故意重读“我们朋友”这个词组,这句话的本来意义完全变了——不能说自己朋友的坏话,但可以说其他人的坏话。

方法3:双重标准,交叉诡辩

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一度在某大公手下当谋士。有一天,他对一个同事说:“你没有失掉一样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对吗?”

同事听了,觉得没有失掉就还在,于是答道:“对呀!”

欧布利德接着就说:“你没有丢掉头上的角,这么说,你头上就有角了。”

然而,人的头上本来就是不会长角的,这是大家都了解的事实。可是,在诡辩的技巧下,欧布利德却言之凿凿地“论证”了同事头上有角。

为什么欧布利德会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原因在于,他在不同意义层次下两次使用了“没有失掉”这个概念。前一个“没有失掉”的是针对原来实际存在的东西说的,就是没有失掉同时本来就具有的东西:而后一个“没有失掉”却是针对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说的,而同时自然不可能失掉原来就不具有的角。

同类推荐
  • 你的工作时间合理合法吗

    你的工作时间合理合法吗

    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

    以社交与口才为基点,把说话、办事、做人的技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传授人们如在社会交往,在职场暗战与商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不被外界环境左右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境界和尺度,可以不断地激发你的志气和潜能。说话、做人、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既有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文中的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方法,学会策略,学会变通。在复杂变化的社会中,让你懂得如何灵活地应对各种人情世故。同时,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的本领。
  • 你幸福了吗

    你幸福了吗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总目的!但从小到大,所有的学习教育谁又真正学过幸福学呢?虽然许多学科都从不同角度谈到幸福,但都是蜻蜓点水。虽然心理学、哲学、宗教学等都直接指导人的幸福,但似乎也力不从心。尤其是宗教中许多说法十分神秘或特殊,非普通人所能立即学会,不便于大范围传播。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痛苦解脱学》!本书对幸福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此书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完备的幸福建设体系,既分析深刻,又一看就懂。因此,我们相信此书能帮助更多人摆脱痛苦,实现幸福人生!
  • 给加西亚的信(精)

    给加西亚的信(精)

    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急需以闪电般的速度把一封绝密信件以最安全的方式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上。经过推荐,一名叫安德鲁·罗文的年轻中尉担当这一项关系国事的重任。他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信交给加西亚。这个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它几乎已被翻译成所有语言,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第六名,全球累计销售达八亿册。它代表着敬业、忠诚、勤奋、主动、自信,成为一种承诺,一种敬业精神的荣誉象征。有许多军队和企业将这本书发士兵和职员,以示表彰。今天,人们阅读着这本承载百年智慧的小书,强烈地震撼着久已单调枯燥的心弦。
热门推荐
  • 恋是星辰色

    恋是星辰色

    你知道世界上最难受的四个字是什么吗?AEBD“季风辰!我偷偷爱了你整整13年!……”雨夜,所有的美好都被打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 九天龙武帝

    九天龙武帝

    一位少年踏上了成为强者的道路,斩红尘,破苍穹,敢问天下谁与争锋!
  •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导演黑泽明拍了一个《梦》,而我因为神经衰弱,也每天都做各种梦!荒诞不经!
  • 闪婚之暖夫来袭

    闪婚之暖夫来袭

    她,豪门遗孤,商场厮杀,该嫁的年岁没嫁,只为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奋力拼搏,却不想精心维护的亲情变质,挚爱反目,逼得她陷入绝境举步维艰。他,耀眼才俊,神秘空降,一张结婚证霸她为妻,只为儿时的一句承诺,却不想弄巧成拙的遭她愤恨,伦为怨夫。因缘际会,冤家夫妻,一个是拼命想要逃离的韧性娇妻,一个是口蜜腹剑的腹黑狼夫,食髓蚀骨的缠绵之后,是会闪婚闪离?还是越搓越蜜!!真相浮出水面,事实同时证明,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让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让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本书内容包括:员工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持之以恒地向目标进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创造性地工作等。
  • 凤倾天下

    凤倾天下

    现世英武干练女警,变成懦弱无依,惨遭退婚的丞相府庶女——那她……就痛改前非,把嚣张跋扈进行到底!!不长眼的王爷退婚还嫌弃她,三番四次来挑衅她,呵呵,给你好看!斗渣男,报复家宅中多次暗害她的人,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一次宫宴,遇上了墨流云,这个注定要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波澜的男人,蓝颜贴心,但流言毙命。家族大难当前,她会接受渣牌前未婚夫的“好意”,还是冒着被卷入皇子暗斗势力的可能铤而走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随身空间:农女也修仙

    随身空间:农女也修仙

    未完结……菇凉我换阵地了,菇凉们不要入坑。古月,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大学生,一个意外之喜让她拥有了空间。从此治病救人,修仙长生都尽在手中!然而也是这个空间让她的身世充满了迷雾,揭开谜底的路途中困难重重,她到底是去是留?且看她一步一步逐渐揭开的身世之谜,顺便收获妻奴一枚!“殿下,姑娘……”“什么姑娘?要叫夫人!”“殿下,夫人把偏殿拆了!”“什么?怎么拆的?夫人没累着吧?”“……”
  • 落花飘摇

    落花飘摇

    漫天落花似雪纷飞,点缀苍白无力的萧条世间,是凄迷的消散,是寂寞的弥漫。当一片片花瓣,飘至你心灵的深处,清香蔓延心谷,那抹浅然沁入,留下了记忆的朦胧,而朦胧中是一朵青春之花悄然绽放。
  • 记忆里的乌桕

    记忆里的乌桕

    这是以我个人的角度的写的很简短的故事,过去很久了,但是脑海里的画面还没散去,就写下来了
  • 欧少的小甜妻

    欧少的小甜妻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却在机缘巧合中遇见了欧氏集团的总裁,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