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2800000013

第13章

第一辑(七)

“要孤心作战,以血为书”——读《阿垅诗文集》的新体诗

绿原

阿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下半叶到五十年代上半叶蜚声中国文坛的“七月”派作家,生于1907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于1955年被收监,到1967年病死狱中,2007年是纪念他的百年诞辰和去世40年忌辰的年份。阿垅本名陈守梅,早年笔名为S.M.、师穆、圣门等,由于他的进步写作和当时他在国民党军事机关的职业不相容,他几乎没有固定的笔名;“阿垅”是他晚期用以发表诗论的笔名,也是五十年代“胡风集团”案件发生以后,媒体对他的通称,如新《辞海》就是以这个笔名发表关于他的条目的。阿垅当年被囚禁之后,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阿垅是为我军提供过军事情报的自己人”。这条过硬的证词,当年虽未能改变阿垅的坎坷命运,但却流传开来,证明了他和革命事业的渊源,也证明了他所蒙受的冤屈。

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阿垅诗文集》,纪念这位没有也不会为社会忘记的进步作家。集中收有作者别具一格的新体诗歌、炉火纯青的旧体诗词、报告文学,以及诗论、文论等不同部分。其中旧体诗词,据识者云,直追苏、辛豪放派的风格与气象,须另由专家以专文予以咏叹、推敲、分析、介绍;本文只就新体诗歌部分谈一点读后感。

诗文集收新体诗42首,共分四部分:一、《无弦琴》19首,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由胡风先生编人《七月诗丛》第一辑,1942年在桂林由希望社出版;二、《无题》19首,写于1943至1947年,1986年由周良沛先生选编,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散文诗及其他》3篇,可能是初次面世;四、《悼亡诗》经周良沛先生节选,200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阿垅所写的新体诗,自然不止这里所说的42首,但这42首诗读起来,分量已经很不轻。

《无弦琴》一辑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烙印。单从《小兵》《马夫》《老兵》《难民》《刀》这些题名来看,读者眼前就会升腾起战争的硝烟,听得见炮声、枪声和人群的呼喊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坚持着、奋争着。1936年阿垅从黄埔军校第十期步兵科结业,1937年在上海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战役,两个月后在敌机轰炸中受了伤——这个沐浴鲜血的日子,被他视作自己“再生的日子”。他用诗句告诉世人他的那些非凡的身心感受:“从敌人/从生、死间的大的战斗,/从一团风暴那样猛烈的/灾蝗那样厚密的/那日本法西斯主义底火和铁,/我/第二次诞生了,/沐着血,我和世界再见/我是一个浑身上下红尽了的人!/当有血的时候是没有眼泪的/一个兵是没有一滴眼泪的/一滴朝露那样小小的也没有啊,/流血的人不是流泪的人。”

握着诗笔的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一名为民族解放而战斗、流血的战士。他没有个人的眼泪,却沐浴在自己的鲜血中;这血在他眼里是特殊环境中的花朵,他自豪:“我戴的是战斗的花,和战斗一样鲜红的花,/正义的花,和正义一样鲜红的花;/我几时再戴胜利的花呢,那和胜利一样鲜红的花?”奇绝而又自然的比喻,展示了一个鲜活的硬汉的形象。

1938年11月,阿垅奔赴心中的圣地——延安。他置身于崭新的世界里,情感激越、兴奋异常,情不自禁地歌唱:“一月的夜的延安:/前线带回来的一身困倦,/从这深深的夜逾越过去/又是新红太阳的战斗的明天,/战士们需要香甜的休眠。”他望着星空,坚信“北极星永恒的光/从太古以前/直到春风的将来/照着人间”。诗人用“夜”与“明天”进行对比,采用“星空”、“北极星”、“春风”、“红太阳”等诸多意象,传达出中国人民向新中国奋进的强烈愿望和必胜的信心。

“八·一三”淞沪战役留下的伤口复发,野战演习中右眼球又被刺破,而被国民党军队围困的延安医疗条件有限,经组织同意,阿垅辗转到国统区西安疗伤。伤好后回延安的交通线却被封锁,阿垅不得已滞留国统区,此后几年写出了《无弦琴》中的大部分诗篇。他写“从战争里来的,到战争里去”的难民们,写为保卫南京而牺牲的战友、海外归侨黄德美,他想念在延安握过手的苏联友人特罗飞莫夫,他怀念被谣言中伤的朋友。当他置身于重庆的浓雾中,他“知道/到太阳出来雾一定散的,/而且那个就是——第二个的春天”。在国统区,阿垅深感寂寞,但寂寞在他“不是出世之飘然而去的远想/却是对于人间的痛灼的爱”。

《末日》是《无弦琴》中一首相对意义上的长诗,1941年冬写于重庆。在诗中,诗人痛斥“踞坐在头盖骨的金字塔尖上”的希特勒,严正宣告法西斯的末日来临。在诗人眼里,“那个字徽/在旗上/像毒蜘蛛吃饱在网中”,而法西斯匪徒的“褐衫/是一层一层地用人血浸染的制服”。诗人大声疾呼:

起来!/爱自由的人/起来!/善于理想的人/起来!/前进和正义的人/起来!/勇敢而年轻的人/起来!/各个角落的、各个国土的各个民族的人/起来!/全世界的人/我们底地球已经着火了/不是壮烈地扑灭这火就是刻毒地给这火焚烧而死/我们底地球着火了啊!//末日/是的,末日正来了!/那是希特勒/一个有反动的体臭的是不配审判任何人的!/不是的啊/是他自己/在受威严的人类底严厉的审判/公正的历史底残酷的审判了。/于是世界改变了:/地中有火涌出/天空金霞万朵/火光一样的旗子/以醺醉和强壮的招展/地狱之门在希特勒底蹒跚的背影最后消失以后严密关闭!

每每读到这首诗,我都不能不被阿垅那爱憎分明、敌我友概念鲜明的情感所激动。在他的生命里有着爱与恨两大激流:对法西斯、对民族敌人,他恨之人骨;对民众、对同志、对朋友,他爱之胜过对自己。而这首以中国诗人的名义对国际法西斯邪恶势力的痛斥和诅咒,则被赋予独特的历史意义流传下来。

《纤夫》是《无弦琴》中的另一篇可以传之久远的力作。作者笔下的纤夫形象是粗犷而动人心魄的:“四十五度倾斜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动力和阻力之间的角度,/互相平行地向前的/天空和地面,和天空和地面之间的人底昂奋的脊椎骨/昂奋的方向/向历史走的深远的方向,/动力一定要胜利/而阻力一定要消灭!/这动力是/创造的劳动力/和那一团风暴的大意志力。”纤夫在这里,是中国劳动者的典型代表。诗人从他们身上深深体味到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天然关系,他看到“一条纤绳组织了/脚步/组织了力/组织了群/组织了方向和道路”。他深知,前进的路“并不是一里一里的/也不是一步一步的”,而是一寸一寸的,所以他歌唱:“一寸的前进是一寸的胜利啊,/以一寸的力/人底力和群底力/直迫近了一寸/那一轮赤赤地炽火飞爆的清晨的太阳!”

《无弦琴》中的诗,充满了阳刚之气,属于硬汉的诗。他的诗歌中的这种气质,来自他的整个身心与中国基层百姓的融汇;他本身就是来自基层,他在民众中如从地母身上,吸取了自己的诗歌所需要的一切能量。

《无弦琴》这个题目,为什么使用“无弦”二字呢?当然,这不仅是说,诗人没有一把凭借弦的振动而发音的琴。事实上,“琴”在这里代表了诗人心中的歌,即心中的诗,是不需要弦就能发音的。原来他的诗不是写在宁静的书斋里,而是写于战火纷飞的背景中;也不是他有意拒绝书斋,而是时代的风云和个人的命运,使他远离和平时期的正常环境。他听从了时代的召唤,以自己的“无弦琴”从战争和鲜血中保存了人类历史的回声。

《无题》一辑写于四十年代中期,其中有哲理短诗与抒情诗9首,另有8首是写给妻子、2首写给儿子的。

几首哲理短诗写于1943至1944年间,此时阿垅离开前线,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事机关里就职,并在为延安提供军事情报的同时,还用不同的笔名从事进步写作。1941年重庆复旦大学以邹荻帆、姚奔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办起了《诗垦地》丛刊,阿垅是这个刊物的主要投稿人之一。前面提到的《末日》一首,最先就是在《诗垦地》反法西斯专辑上发表的。比起年轻的诗友们,阿垅要年长得多,他经历了战争生活的磨练,又经过延安的学习生活的熏陶,思想上自然深沉得多,他的哲理诗也正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人生经验。

日出而后鸡啼的/月明而后鸦噪的。//并不是有先知/而是人起得晚了……//古昔的,都是美丽的童话/今天的,却是狡黠的现实”(《先知》)。

短短六句,表现出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古昔”(历史)与“今天”(现实)关系具有辩证的思考。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先知”不过是先知者,而不是神明;后知者要想了解真理,一须勤奋(早起),二须正视眼前的现实。

不是雀鸟所一口吞食的/不是地主在酸刻地计算的。//没有地图颜色/没有时间极限。//有人有土地的地方/就有生活有收获。//绝非渺乎其小/是世界的种子(《一粒麦子》)。

种子就是生命,坚强的生命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更不会被其它生物吞噬或被什么势力永远控制,因此“绝非渺乎其小”。诗人相信:“有人有土地的地方/就有生活有收获。”他透视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小小的种子正是构成世界的基因。

我看了什么吗?/我想了什么吗?//原来我所看和所想的/没有形式像你。——//我有飞的想望像你/人有升高的想望像你。//并非空幻与飘浮,/理想主义的休息”(《云》)。

诗人望云冥思: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人类的愿望不在空幻与飘浮中,而在于脚踏实地的真正的实践;望云不过是“理想主义的休息”,重要的是要“有飞的想望”、“有升高的想望”。

《无题》一辑中,阿垅写给妻儿的10首诗与《诗文集》第三辑的三篇,表现出这个刚强汉子的心灵体贴细腻、柔肠百结的另一面。1944年阿垅在成都军校实习时,认识了文学女青年张瑞,他们相爱并结为连理。阿垅珍爱自己的妻子,为她写过不少爱情诗篇,例如《求诉》中:“曾经,我踯躅在河边/一朵洁白的花开得多好/好得不敢伸手就采。/生命啊!……/痛苦也是高贵的享受时/我享受过最好的一些了;”诗人将爱视为神圣。“当满捧珍珠时/我倒无法持取,无法摩抚了,/只要最亮丽的那里面的一粒——/不,我要把它撒到天空/作星。”将爱情布满星空,真是奇特的想象;想象空间的极大化就是爱的升华,个人之爱升华成人间大爱。他希望与心爱的妻子比翼高飞,也准备和妻子一起在艰难的人生之路牵扶前进甚至匍匐而行。但在内心深处,他更真实的语言却是:“——不/索性让我以我底体力作为另一只/你底,也是你自己底/血肉的脚”(《愿歌》)。

阿垅的爱并不存在于和平的单纯的环境中,他意识到他的爱情“一开始就带有人生战斗底不顾一切的残酷性格”,因此注定会与苦涩结缘。正如他的诗所说:“生命和爱情都只有宝贵的这一份/我不能够不认真,你不能够不苦战”(《宝贵》)。独特的阿垅,把爱与牺牲自然地联系起来,这只能是一种勇士的情怀。在《无题》这首情诗中,他作出这样令人动魄的比喻:“项羽割头,震然掷地给予追兵/Prometheus用心喂了鹰鹫——/我,头割给谁?/我啊,难道不也是/火焰嗤嗤烧灼的一颗同样的心?”为了爱,他敢于牺牲自我。

勇士的心同时又是细腻入微的,他与所爱的人血肉相连、心心相映:“你所痛苦的,难道不也是/我所痛苦的么/手所痛苦的脚不感觉么/肉所痛苦的心不跳动么?”

勇士也是有泪的,这“炽灼的铁汁似的泪水,以金属的重量,/流溢到所爱人的胸上,/又被爱的体温烘干”。勇士同样是肉体凡胎,他自然会流泪,他同样需要被爱。哪怕就是莎士比亚笔下那个勇敢的奥赛罗,不也具有一般人性的弱点吗?

可惜阿垅甜美的爱情生活太短暂了。他与张瑞结婚后,只在重庆乡间共同生活了一年;第二年张瑞怀孕回成都生产,阿垅身在重庆国民党军事机关,不能够陪伴在她身边。之后数月,他们虽然频繁地通信,但邮检常常造成双方音讯的延误。张瑞是个旧中国的弱女子,自小在“被侮辱与损害”的环境中长大,与丈夫长久的分离,不免使她精神上产生孤独感,而一旦遇到无法承受的人生重压时,她便选择了自杀的道路。张瑞的死对阿垅终身都是沉重的打击。《无题》一辑中《孤岛》和《对岸》两首诗,正是在这个沉重打击之下写出来的。虽说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当事者的沉痛却是他人无法分担的,因此阿垅所写的与死亡相连的爱情诗,读起来也就格外显得沉重与凄绝。

《对岸》表述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我呼唤你:每一天底黎明,每一天底黄昏,/我总无声地呼唤着你。”然而现实却是阴阳永隔的无情:“对岸,永远是对岸的对岸,永远是/背影的背影”;“又近又远啊,隔着河,可望而不可即……/没有桥梁,没有渡船”。而在悲痛进入极致时,人会产生超现实心理活动:

我要捉到一只蝴蝶,在它底鳞翅上写好你底名字,/或者写下我底感激,而放它飞到对岸,/飞过河,/为我寄一封信给我所感激的,那个背影……/然而我是疲乏已极,在正午我底心上出血,/在清晨从口中吐出/如同日光从簇拥的山峰中吐出,/如同花瓣从香气中吐出……/于是,我自己将取出心来,在繁星的/天空下面,在秋虫的荒原之中,而捧着,/而跪着/我底爱人!你要回过头来,你不扶我一下吗……这些蘸着血写出的文字,正是人生至痛的诗化呈现。但爱比死亡更强,死亡无法战胜那以生命作代价的爱。妻子永远活在阿垅心里,他仍然时刻与她分享着他的“乔木和灌木”,他的“小小的麦田和疏疏的村落”;他仍然把飞来的候鸟和鸣鸟视为从她那儿带来的消息;他仍然在如珠的繁星的夜晚,从周围呼吸到和她共同呼吸过的空气;他似乎看见一条如桥的七色的虹霓横跨在他们之间,炽烈的真情挚爱缩短并淡化了他们之间生死永隔的距离。对夺去妻子的死神,阿垅决不屈服,他向亡妻撕开了心肺表白:

“我,似乎是一个弃儿然而不是/似乎是一个浪子然而不是/海面的波涛嚣然地隔断我们,为了隔断我们/迷惘的海雾黯淡地隔断了我们,想使你/以为丧失了我而我以为丧失了你/然而在海流最深之处,我和你永远联结/而属一体,连断层地震也无力使你我分离”(《孤岛》)。连死亡都不能毁灭的爱情,必然属于天下最动人的爱情之一。阿垅爱得无比地真挚、无比地深沉、无比地痛楚,这是深爱祖国和人民的战士对亲人才具有的感人之爱。他的爱情诗如此炽烈、执著而凄婉,这是历经人生战斗和牺牲的战士才写得出的纯情的诗篇。

同类推荐
  •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季羡林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清华剑客,北大泰斗,世纪风雨赤子心。静观天地自在心,细品人间温凉,百岁老人至情至性至美之作。本书精心选取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多篇品赏景物、回忆留学时光、述说旅游见闻、感慨人生、怀念故人等富有代表性的散文佳作,如《重返哥廷根》《月是故乡明》《表的喜剧》《马缨花》《神奇的丝瓜》《忆章用》等。从懵懂少年到历经沧桑,季羡林先生将一生的感悟寓于文字,使得这些散文作品饱含人生哲理,行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以及沉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
  • 四叶草

    四叶草

    四位心思细腻,才情洋溢的作者,用心用情记录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忍耐琐碎庸常,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四叶草,执着前行在幸福的路上。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读一首诗,念一个人,恋一座城

    读一首诗,念一个人,恋一座城

    本书是针对女性读者中的都市白领、小资和文学青年所写,特别是那些钟爱文人雅事,有历史怀旧情结的读者所期待的精美读本。本书精心挑选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九座古城,由此划分九大章,时间上从秦汉到明清,地域上从金陵到洛阳,按照这样纵横两条线索,每章对应一座城,由一首诗展开,牵引出一段发生在此城的动人往事,或是才子佳人或是文人墨客。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名城、故都曾经繁华的历史。令众多读者虽不能至,却可心灵游览。整部作品的文笔尤其地细腻唯美,颇见才情,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在历史与诗意中享受无限美好的意境。
热门推荐
  • 顶级富婿

    顶级富婿

    我是世人眼中的窝囊废;倘若你要,世界与我而言唾手可得
  • 名为游戏

    名为游戏

    一个受够了身为女性弱势的夏冕一时妄想,在《快穿游戏》中把自己注册成了男性。结果……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这款游戏那么真实??兄弟,其实我是女孩子……还有小姐姐我和你是同性!!冷淡女主(?)×眯眯眼男主(?)
  • 圈养穿越者

    圈养穿越者

    带着自己打造的游戏帝国穿越到异世界的柳北,还拥有着重生者百年后的记忆。之后百年,这片异界,将有无数的穿越者降临,他们携带着许多来自异世界的至宝以及异世界的气运。而柳北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穿越者一个又一个圈养起来,得到他们的至宝,榨取他们的气运。
  • 中学生必读文学经典

    中学生必读文学经典

    本书介绍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世界著名文学经典的内容、艺术特色、影响及作者的创作过程、主要成就等,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能小探员

    超能小探员

    “尼玛,异能又失灵了。”这是陈默说的最多的话。这导致他总是怀疑当初选择加入异能局是不是因为脑子抽了。
  • ck剑心

    ck剑心

    2368年,一个象征着最后一名刺客从世界上消失的一年,在他燃尽生命时,重新开启了时间线,开始了他的复兴计划......
  • 词说

    词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们的爱我受不起

    你们的爱我受不起

    陈静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家庭,四岁时去了外地。五年后回了老家,但是从那时候开始,关爱公平这两个词对她来说都很遥远,这一切都变了……几年后,她便用各种方法让他们也尝尝这些年她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