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2800000014

第14章

《不要恐惧》和《笑着吧,好的》,是阿垅写给儿子的两首诗。前一首写于儿子不到一岁,而他自己则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对于失去母亲的幼子,他教孩子要勇敢、不要恐惧,这是最重要的家教。战士父亲是孩子坚实的后盾,他告诉儿子:“你是在我底可靠而平静的怀中/我没有恐惧,我是经过风暴和沙漠来的/因为我没有恐惧;因为你要经过风暴/和沙漠而去。”后一首写于儿子不到两岁,他不愿因为自己人生惨痛而影响下一代,认为“琴应该弹奏着,牡丹应该开放着,笑着吧,好的”。从果实他看到果树的再生,从儿子他看到妻子生命的传承,他为自己消失的笑颜重现在儿子脸上而深深感动。儿子年幼,不能分担阿垅的苦痛,他必须独饮苦酒,同时思考:“下一代,怎样才好?”“果子多甜一些?还是,剑多锋利一些?”“我把我底小剑交给谁?”他这样告诉爱得心痛的儿子:

不屈的父亲底儿子是应该正直的,/不辱的母亲底儿子是应该虔洁的/让我们的白骨铺砌你们底坦道,让我们底//热血浇灌你们底花园/笑着吧,好的,预告你们一代的欢乐,/结算我们一代的冤仇。//笑着吧,铿锵着吧,芬芳着吧/世界不是他们底,不能够是他们底,/而将是你们底,必须是你们底,他们渐渐朽烂,你们勃勃生长/不要为我们哭泣,不要悲啼,雨过了,/天要晴,虹已经显现,太阳正在早晨,/我的孩子!/你底母亲,还有,我,你底父亲,除掉/祝福,没有遗嘱。

以自己的白骨铺砌后人的坦道,“除掉祝福,没有遗嘱”,这是何等深厚、何等无私的父爱啊!阿垅祝福的不光是自己的儿子,还包括整整一代后人。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阿垅的诗歌印证了先生的说法,他的诗不仅有“一切为了人生和战斗”的情怀,而且充满真善美的人性魅力,这些感情特征在他的诗句中一览无余。

第四辑《悼亡诗》写于妻子刚刚逝去后不久,是灵魂间真挚而深沉的对白。巨大的悲痛使阿垅无法立即“客观化”,心中积累起的感情能量便在《悼亡诗》中淋漓地宣泄出来。几千行的长诗有对妻子的追忆、有对旧社会的谴责、有对自我的审视、有对人生的感悟。真诚的阿垅具有殉情的巨大勇气,但他却没有选择这条路,为了失去母亲的孩子,为了在妻子坟上种植“自己底梅树”,还为了他手上的剑,他要战斗,要“为历史赎罪”。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阿垅是个极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篇富有战斗性、哲理性和情感性,他的诗歌语言明朗而不晦涩,他的诗歌风格严肃而凝重。阿垅在自己的诗论中谈到语言时说: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在语言的运用上不是自由的,更不能是随便的,应该把景象的特征(客观)和情调的特征(主观)在诗的意境或诗的感觉里统一起来。他主张以特征的语言去表现特征的事物,反对以“公文式的语言”代替文学语言;也不赞同一般生活语言直接入诗。他认为“最好的诗,是生活语言和诗的语言的高度的统一”,而诗的语言“不是思辨的语言,而是感染的语言”。阿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一直是努力这样做的,虽然在战争的环境中他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

阿垅是性情中人,在“七月”诗派里,他是一位重要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不论是旧体,还是新体,都不是轻易产生的,而是伴着战斗的生命节奏,透过深刻的生命体验,蘸着或从身上或从心头流出的鲜血生发出来的。他的诗,每字每句、每笔每划,都是以生命为墨书写出来的。阿垅离世四十年,但他同时仍然活着。他不仅活在朋友们的心里,而且首先活在他的诗篇里、散文里,以及一大摞尚未发表的原稿里。相信通过这本《诗文集》的出版,他还将活在后代的赏识和记忆里。

注:本文题目借自阿垅的《沁园春》(1947)。

原载2009年9月3日

新中国十年我十岁

叶广芩

新中国十年我十岁,这是五十年前的话了,转瞬已是六十,人生的路已经走了大半,共和国却依旧年轻。

六个十年,每一个十年都有说不尽的故事,每一个十年都有难以忘却的瞬间。作为一个普通北京市民的孩子,我是随着解放军入城的脚步而来的。1957年上小学二年级,加入了少先队,那时候入队要写申请书,少年的我崇尚英雄,就把话说得很壮烈、很辉煌,在作业本撕下的一张纸上用铅笔重重地写了“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努力奋斗”,自己对申请书很满意也为能写出这样的话而激动,具体表现是把半条胡同扫得干干净净,那是出自真心。既然承诺了就得努力,收班费、安排扫除、帮助军属、排演“六一”节目,走路都是一路小跑,街坊跟我母亲说:“你们家这孩子将来是当干部的料。”可惜到后来我并没当干部,当了作家。

小学时唱的最多的歌是《少年先锋队队歌》,歌词是郭沫若写的: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

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这首歌每每唱起来都心潮彭湃,感到自己和国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和周围的小伙伴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后来队歌改成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电影《英雄小八路》里的主题歌,因为是合唱团成员,我也参加了这首歌曲的演唱,唱的是低声部,高低音合在一起是很好听的,雄壮而有力,这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前年跟几个小字辈去唱卡拉OK,我不习惯听他们那些沉吟的自恋之歌,让其中一个跟我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他唱高音我唱低音。谁想他竟然张不开嘴,结果只有我一个低声部在唱,小字辈说我是“跑调”,只恨他们少见多怪!

十岁的时候活得很充实,超英赶美,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内心的豪情高过万丈,凡是与铁有关的物件都捐到学校了,三年级的小孩子谁也不甘落后。记得有个同学,把他妈妈的剪刀捐了,他妈妈找到学校,说是正手使的东西……那神情尴尬极了,像犯了错误,把我那位同学搞得很没面子。老师领着我们到东直门城楼上去捡废铁。我捡了一个长满铁锈的圆头大钉子,足有一两重,老师说许是明朝的物件,我很自豪地把“明朝”扔进筐里。“明朝”后来和许多铁一起变做了一个模样甚不清爽的金属疙瘩,老师拿着让我们看。看着铁疙瘩,我总是想着“明朝”,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忘记。

十岁时,我们忙,家长们更忙,忙着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北京的建筑行业首当其冲,最有名的是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等等,这些工程牵动着北京人的心,也牵着我的心。我住在东城,离得最近的要数农展馆了,星期天和几个同学相约了去看建设中的农展馆。没钱坐车,全是步行,早晨出发,回到家已是晚上九点了。一天没吃饭,一天没喝水,尽管疲惫却很兴奋。第二天一到班上,我们几个简直成了英雄。大家围着我们问长问短,要知道那个时候是没有电视的,报纸也不是谁都能看到……农展馆是重要的,但我们更瞩目的是人民大会堂!那座建设中的神圣殿堂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崇高的位置,是任何建筑都不能替代的。能进入人民大会堂不但是我们、也是全国人民每一个人的心愿。

北京的孩子是得天独厚的,这个愿望没过多久就实现了。新中国十周年,也是少先队建队十周年,站在高高的穹顶下,我望着头顶的大五角星,怀疑自己的幸运,竟然不相信这就是真的!我至今还能背诵少先队建队十周年的朗诵词:

十年,幼苗长成大树,

小河变成巨流,

……

建国十年我十岁啊,

我和祖国一同成长!

……

那是十岁生命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后过去了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到今天回想起“要为解放全人类而努力奋斗”的话语,非但不感到空泛,反而更感到了内涵的深远厚重,人类的解放是身与心的舒展与放飞,包括别人也包括自己,为此努力奋斗是值得的,特别是一个作家。

十年……六十年,每一个脚印都踏在了共和国的脉搏上。

原载2009年9月3日

“这热血,这泪水”

——读郑玲诗篇《正在读你》

树才

《正在读你》,作为一首诗的题目,多少有点冒险。“正在……”(后面一般都跟着一个动词),按语法中的时态,是正在进行时。一个正在做的动作,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像一种正在状态中的感觉,或者一种正在体验着的体验……要描述它们,是极其困难的,要抓住它们,那几乎不可能。然而,郑玲正是一位勇于冒险的诗人。她敢于挖掘这样的题材,敢于写这样的诗:《正在读你》。当然,这个诗题也隐含了一种邀请:是的,现在轮到我“正在读你”。它能一下子把“我”(每一个读者)拽进这首诗里!读者读一首诗时,“我”是主体,“诗”是对象,因为读者明白:“我”正在读别人写的一首诗。但当读者读到《正在读你》时,作者写作的情境一下子变幻、转换成了读者阅读的情境:作者的诗题所写,正被读者化为“行动”。这是很巧妙的安排。我不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但我更不相信作者对这一点无所察觉。因为作者正是自己诗作的第一个读者。读自己写的《正在读你》时,作者一定察觉到了这一点。这里有一种角色转换:作者的“我”和读者的“我”,在写《正在读你》和读《正在读你》时,已经融为同一个“我”。是的,是“我”,而不是别人。写诗时,“我”是作者,是诗人自己;读诗时,“我”转眼间变成了读者,每一个读者的“我”。

同类推荐
  •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中的第三本。本书是对《元曲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和尹博数十年对元曲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元曲爱好者参考使用。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 当代文坛点将录(四)

    当代文坛点将录(四)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

    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闲时吃紧是居安思危的处世智慧,而忙里偷闲则是高超的生活艺术。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的《四方食事》《人间草木》《受戒》《大淖记事》等散文小说名篇,分为人间风味、人间草木、旅途杂记、联大往事、欢喜人间五辑。他历经坎坷,一生颠沛流离,却天真得像个孩子,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在他的笔下,平常的一茶一饭、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变得生动有趣。他用文字告诉我们,生活是有诗意的,人间是值得的。读他的文字,会让你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 红裙和黄衫

    红裙和黄衫

    本书收录了作者诗歌作品115首。诗人用短小精悍的词句回首天真快乐的童年,用美妙音符吟唱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大学校园那段青春岁月。用丰富的知识释放了对大千世界的深刻感悟和认知。在记忆中默默寻找那不舍的乡音乡恋乡愁。诗人在广泛的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对话交谈,用精巧的画笔描写了一个个闪耀着人类智者光辉形象。诗人还用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祖国壮美山川以及世界各地的风情风光风俗。诗人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歌唱生活、赞美人生,抒发了积极向上、豁达真挚的人生情怀。
热门推荐
  • 仙途尘圣

    仙途尘圣

    滚滚红尘中成就仙位,与无奈奋挣中拼死挣扎,于无情仙域中成就圣尊,归于凡世中笑看人生。
  • 人狐恋之等我三年

    人狐恋之等我三年

    她,白莫颜,一个顶级的仙狐;她,白莫熙,一个高级的仙狐;她,白莫晶,一个高级的仙狐。。。她们三个好姐妹偷偷来到人间,遇见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烟花簪尽将军情

    烟花簪尽将军情

    烟花夜出生的孤儿烟柒,实力坑死自己!无语!感谢老天爷让其跨越时空,来到这古代世界,不过为什么是个在西域倒夜壶的小丫头?什么?公主要和亲?是和西域有血海深仇的冷血将军?还是做侧妃?那不就是妾?公主不乐意嫁,要找代嫁?小的愿意啊!做妾还是被冷落那都不重要,关键不用倒夜壶,可以做个米虫啊!嫁他!三年契约!三年后便可被休一生自由!三年后,烟柒满怀期待,可是这冷血将军为何就是不肯写休书?!!小剧场:烟柒不会医,不会毒,亦不会武功!但烟柒会炼钢啊!钢枪一出,谁与争锋!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 云泥殊路

    云泥殊路

    两个生长不同家庭女孩的人生写照,体现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生差距。
  • 金丹变

    金丹变

    神秘丹圣,半吊子传人。金丹期的一场奇迹境遇,造就了一段不同的修真路。境界?感悟?法则…….不需要,统统都不需要!金丹异变,境界、感悟、法则统统都有。只手握剑,一切皆可破去,金丹异变,剑可弑苍穹。转世重生的林云天,演绎一段梦幻般的修真路,一段热血澎湃的男儿路…..男儿路,不悔途,一步跨落,汗泪莫言数;男儿路,苦寒多,一杯浊酒暖心窝;儿女情,愁怨说,几时冲发,怒冠血满泊……..丹圣传人,自悟匠神,变异真元,可撼天地!!一段热血男儿路,即将为你展开......
  • 我的世界:怪物学院

    我的世界:怪物学院

    在我的世界里,有一片森林,森林中央呢,则是一座怪物学院,在学院中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我的世界:怪物学院。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霸道拐婚:陆少娇妻

    霸道拐婚:陆少娇妻

    新书:《惹火新妻:总裁大人请放过》他是年轻的财团继承人,英俊帅气。她刚离婚。他把她拐回家,告诉她:“我们已经领证了。”她说:“可是我不认识你、、、”他说:“老婆,那我们晚上好好认识认识……”别后重逢,她带着三岁小包子。小包子指着他说:“妈妈,为什么叔叔这么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