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400000030

第30章 30、袁江《东园图》考

《文物》1973年第1期发表了《袁江〈东园胜概图〉卷》一文,作者说:“题识简略,东园各地往往有之,此园不知属何地;且谓临其大略,则原本不知何人所作。”“《东园图》完整地图绘了一所实物早已无存的明代江南农村的园林。”这些意见涉及“东园”存在的时间、地点,涉及袁江此图是临摹还是写实等问题,值得商榷。

袁江是清扬州府江都县人,“扬州以名园胜”,名园又都有画家绘图。研究袁江《东园图》,应从这条线索入手。

(1)张世浣、嵩年同辑《重修扬州府志》卷三十《古迹志一?江都县》:“东园:在城东里村,乔国桢别业。”

(2)王逢源、李保泰同辑《江都县续志》卷五《古迹》:“东园:乔国桢,在城外东南六里。亭馆竹树,皆极位置之工。今废。有袁江、方士庶所作两图,后裔尚珍藏之。”

以上记载,明白地告诉我们,袁江所绘的《东园图》,就是清扬州府江都县东郊里村(六里村)乔国桢(逸斋)所建筑的东园。

在《重修扬州府志》《江都县续志》中,还附录了有关乔氏东园的几篇诗文:

(一)王士祯《东园记》

记云:“辛卯初夏,门人殷彦来书来,为其友乔君逸斋,征余文纪其东园之胜,且绘图邮示,披卷谛视,不自觉其意移焉。乔君斯园,独远城市,林木森蔚,清源环绕,因高为山,因下成池,隔江诸峰,耸峙几席,珍禽奇卉,充殖其中,抑何其审处精详而位置合宜也。余足迹未经,不能曲写其状,姑就图中所睹,已不啻置身辟疆、金谷间矣。”(《重修扬州府志?古迹志一》)

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明崇祯七年生,清康熙五十年卒。《东园记》撰于“辛卯初夏”,即康熙五十年。王士祯撰记后,不久即卒。程哲所编《带经堂集》卷七十七《蚕尾续文》卷五,载此记,与《重修扬州府志》符合。

王记是研究袁图的重要资料:(1)袁江绘《东园图》的时间,是“庚寅畅月”,即康熙四十九年,在王士祯撰《东园记》稍前。(2)乔国桢请袁江、方士庶各绘一图。袁江是北宗,长于工笔;方士庶是南宗,长于写意。方图一定不同于袁图的精细。王士祯没有到过东园,全凭看图撰记。乔国桢为了使王士祯能够准确地形容东园,应是选择界画精严、保存东园实况的袁图寄去。王士祯名义上为乔国桢的东园撰记,实际上是为袁江的《东园图》撰记。王记中所形容的东园状貌,确与袁图的境界相符。(3)袁江《东园图》是写实之作,他所题“东园胜概,邗上袁江临其大略”,是谦虚地说:面对名园美景,不能全部画出,只绘大略状貌。不能误解为临摹古画。

附带说明一点,代乔国桢向王士祯征文的殷彦来,“名誉庆。有诗名,王阮亭、宋商邱并重之,其才不在同时诸名流下。卒未得一第”。

(二)曹寅《东园八咏》(《寄题东园八首》)

一、其椐堂二、几山楼三、西池吟社四、分喜亭五、心听轩六、西墅七、鹤庵八、渔(《重修扬州府志?古迹志一》;《江都县续志》卷十《艺文下》)

曹寅,字子清,号荔轩,汉军正白旗人。顺治十五年生,康熙五十一年卒。曹寅所著《楝亭诗钞》卷七,载此八首诗,与《重修扬州府志》《江都县续志》符合。

曹诗值得我们注意:(1)据《江都县续志?古迹》:“东园……曹通政寅,巡视淮鹾时驻节仪征,至郡,必假寓之,遍为题咏。”曹寅是游览过东园之后赋诗,与王士祯未到东园而撰记不同。(2)据张云章《扬州东园记》,东园八景,是曹寅品题的。(3)曹寅《东园八咏》中所歌咏的其椐堂、几山楼……在袁江《东园图》中,可以一一找到。

附带说明一下,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三)张云章《扬州东园记》

记云:“今年,甫至扬,而东园之名,巳籍籍人口,问之,则乔君逸斋之所作,三年于兹矣。其地去城以六里名村,盖已远嚣尘而就闲旷矣。问园之列屋高下几何,则虚室之明,温室之奥,朝夕室之左右俱宜,不可以悉志,其佳处,辄有会心,则孰为之名,通政曹公,时方为鹾使,于此游而乐焉,一一而命之也。堂曰其椐,取《诗》所谓‘其柽其椐’者言之也。堂之前数十武,因高为邱者二,上有百年大木,其面堂而最正且直者,椐也。堂后修竹千竿,绿净如洗。由堂绕廊而西,有楼曰几山,登其上者,临瞰江南诸峰,若在几案,可俯而凭也。楼之前,有轩临于陂池,曰心听,听之不以耳,而以心,万籁之鸣,寥静者之所自得也。由轩西北出,经楼下,折而西,则葺茅为宇,不椽列墙,第阑槛其四旁,倦者思憩,可以坐卧,其宽广可觞咏数十客,颜曰西池吟社,以西池浸其前也。又西,则曰分喜亭,筑台以为之基,亭翼然出,可以观稼,欲分田之喜也。亭之南,为高邱者又二,取径上下,达于西墅,推窗而望,则平畴一目千顷。由西墅而东,重冈逶迤,密树荟蔚,有修廊架险,亘乎沼之中,则曰鹤庵,以其为放鹤、招鹤之所,又昌黎所谓‘开廊架崖庵’者也。又东出,则启其门,即心听轩之左,循山径数百步,屡折而南,入于渔庵,前临沧波,可容数十艇。折而东北,则园之跨梁而入者在焉。其西,农者数家,与渔人杂处。其外旷若大野,视西墅增胜。盖江水西来,潆洄于园之前,环匝其四围,而委注于此,故作庵以踞之。康熙五十年十一月”。(《江都县续志》卷九《艺文上》)

张云章,字汉瞻,江苏嘉定人。顺治五年生,雍正四年卒。著《朴村文集》,载止记,与《江都县续志》符合。

张记是研究袁图的又一重要资料:(1)张云章撰记时,乔氏东园落成已“三年”。张记撰于康熙五十年,东园当落成于康熙四十八年,袁图绘于康熙四十九年,时间符合。(2)张记中,详细叙述了东园园内、园外的景物,还特别介绍在这个富丽堂皇的园林之西,有“农者数家,与渔人杂处”,对照一下袁图,完全吻合。

(四)宋荦《东园记》

记云:“广陵乔君逸斋,构园于城东之里村,曰东园。银台曹公,为赋《东园八咏》;嘉定张汉瞻,文以记之;而吾友王尚书阮亭,复为之记。参镇姜君,图以示余(姜参将把图给我看),援阮亭以为请。余观园中陂池台榭之美,禽鱼树石之奇,已具于诗与纪”。(《重修扬州府志?古迹一》)

宋荦,字牧仲,号漫堂,绵津山人,河南商丘人。明崇祯七年生,清康熙五十二年卒。宋荦撰《东园记》,在王士祯、张云章二记之后,即康熙五十年之后。宋荦撰记后,不久即卒。周龙藻、宋之举所编《西陂类稿》,成书于康熙五十年,在宋荦撰《东园记》之前。所以《西陂类稿》未载此记。幸《重修扬州府志》中,附录此记,保存了宋荦的一篇文章。

宋记具有参考价值:(1)乔国桢请姜参将向宋荦征文,也将《东园图》寄去,必然仍是袁江所绘者。理由上面说过,这里不再重复。(2)宋记中特别提到王士祯“深羡夫东园之晚出而最胜”,是有意与袁图的题识“东园胜概”,两个“胜”字,互相呼应。

(五)其他

《重修扬州府志》中,还附录卓尔堪、吴均吟咏东园的诗。程梦星《今有堂诗集?畅余集》有《东园八咏》《陪赵秋谷前辈,集饮东园,时桂花盛开》诗。因为与研究袁江《东园图》的关系不大,不一一介绍了。只摘引王、曹、张、宋诗文中几句,是为了证明文献上所记载的清扬州府江都县东郊里村乔氏东园,与袁江所绘《东园图》,景物完全相同,郭俊纶的推测错误。

再将袁图与《重修扬州府志》卷首《舆图?江都、甘泉四境图》对照一下,还可以看出,袁江《东园图》上环绕的流水,就是《江都、甘泉四境图》上回环曲折的河渠,袁图上耸立的两塔,就是《江都、甘泉四境图》上的文峰塔和三汊河塔。地理环境也是完全符合的。

袁图引首“东园图”三字,是方辅所书。“方辅,字密庵,徽州人。工诗,书法苏、米,能擘窠大书。善制墨。来扬州,主徐氏。”徐氏即盐商徐赞侯[2]

《扬州画舫录》成书于乾隆六十年。该书卷首《题词》中,有方辅所作七言绝句一首,可见李斗撰《扬州画舫录》时,方辅还活着。方辅是乾隆时人。

袁江绘《东园图》在康熙四十九年,方辅为袁图题字在乾隆时,相隔几十年,这就证明《江都县续志》所说乔国桢后裔珍藏袁图,确是事实。

乔国桢建筑的东园,是清初扬州名园之一。从袁江所绘的《东园图》看出,东园的布局、建筑、陈设,保存明代园林的某些风格,吸收了明代园林的精华,但也有创新之处,才能获得“晚出而最胜”的声誉。乔氏东园落成后,又有一些园林兴起,与东园“争胜”。据《江都县续志?古迹》记载:

(1)“西成草堂:俗呼赛乔园,因乔氏有东园,而争胜焉。相距不二三里。曲水小桥,前对隔江诸山,沟塍如画,殊饶野趣。尝属诸生李家驹。中多梅桂,寻萎于火。今归一农家矣。”

(2)“墨涛庄:在赛乔园西南三里。江村疏豁,竹树水石,皆有幽旷之致。向属潘氏,今归黎姓。”

(3)“幽讨园:汪汉杰。在墨涛庄后里许,风景约略似之,而位置结构尤雅净。今属柳氏。”

西成草堂、墨涛庄、幽讨园,就是在乔氏东园影响下而兴建的。乾隆是扬州园林最盛时期,闻名全国。仅从《扬州画舫录》,就可以看出,乾隆时瘦西湖畔的名园,也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地受乔氏东园风格的影响。在扬州园林发展上,乔氏东园有承先启后的地位。袁江《东园图》确是研究我国园林史的重要作品,需要正确的考证。

附:袁江《东园胜概图》卷(郭俊纶)

袁江《东园胜概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原图长370.8厘米,高59.8厘米,绢本设色,左端题有“东园胜概,邗上袁江临其大略,岁在庚寅畅月”,引首有“东园图”三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袁江,字文涛,江都人,善山水楼阁,初学仇十洲,中年得无名氏临古人画,遂大进。”生卒不可考,此图作于庚寅,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原图工笔精细,估计作于四十岁前后。推测袁氏出生,当在康熙十年前后。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他的从子袁耀到山西去作画,因此作品流传在北方的反较江南为多。但是后期作品多古代宫苑图,如作于康熙五十九年的《梁园飞雪图》(存故宫博物院),就以枚乘、江淹的《梁王兔园赋》为依据,极尽宫苑之壮丽,与此图描绘江南园林的写实作风不同。

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自南宋发展起来,到明代中叶以后,盛极一时。据文献记载,数量甚多,或处城郭,或在村郊,或据岩壑江湖胜地。如南宋范成大石湖别墅、元代倪云林清阁、顾阿瑛玉山佳处及合溪别业、曹知白泖滨二园、明代松江熙园、濯锦园、佘峰别业、横云山庄等,均远离城市,利用河网丘陵地带,布置成园。唯这类园林,每遇人事变故,往往不数年间,即已犁为农田。现存江南园林数处,多属城郭类型。郊野园林,实物无存,幸袁江此图,界画精严,用长卷形式,保存了一所郊野园林的胜概。园外平畴十里,河港交叉,远山如黛,全是江南风光。唯题识简略,东园各地往往有之,此园不知属何地;且谓临其大略,则原本不知何人所作。园内建筑与山石水池的布局及花木种植,显然还是明代原状,与现存园林历经修建者不同,为我国园林史的宝贵资料。我国古代园林有文字记载的很多,但因自然式山水园,没有中心轴线,仅凭文字极难将立体布局交代清楚;而文人画家所绘图册,专重笔墨写意,如上海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陈所蕴的日涉园,由当时松江派画家合绘园景册页,均因着重写意,从图上只能看到模糊轮廓。此图界画清晰,建筑物梁柱比例适当,树石形态若真。

园周曲水环抱,东面临村道建平桥,杨柳迎风,墙角掩映,转南一带疏篱,舫屋临溪,园林气氛,若隐若现;过桥是一块三面建墙的台地,临水一面建驳岸,地铺条砖。北向有便门通北面竹园;南有门道,入内是一块方整的场地,门屋三间,正间有斗拱,竹丝墙门;门前用宽狭相间砖地,树池植梧桐二株,桐荫有券洞可径通园内。门内院落,左右有曲尺形粉墙回抱,内建敞厅三楹。中轴线稍向西移,又是一番景色:翠竹苍梧,东西对映。由门廊西行,南面有粉墙围成小院,转北是一条向西有漏窗的走廊。厅后有方形小院,东北一角用黄石叠成花台,上植牡丹;西建书斋二楹,前植玉兰海棠;此院墙外,栽竹成林,外复有土墙自东转北,为此园后墙。游廊西折,是一座宏敞厅堂,歇山卷棚顶,堂内陈设,尚属明代形式,正中设天然几,前置方凳数事。阶石用天然山石,前临广庭,堂前虬枝古干,疏密得宜,树下布置湖石,亦即明计成《园冶?厅山》所谓“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南面陂陀起伏,湖石点缀其间,花树丛植,路径盘曲。这样处理,不仅利于花木生长,且仿佛真山之麓,土间露石;此种做法,在现代公园中往往用之。迤南编竹为篱,架木为棚,藤萝蔓衍,果木繁茂。曲径蜿蜒,南达水榭,推窗即见一片乡景,窗棂式样,极似《园冶》所列,此榭前卷后轩,丁字形连缀而成,窗户洞开。清式旱船,或即由此式演变而来。从堂中南望,层次深远。堂后修竹万竿,下设石栏、凳、桌,双鹤栖息其间,书斋窗外有紫藤一架以挡夏日。

庭西有游廊纵贯南北,中缀半亭,西折直达池岸,转北与水轩、厅堂、楼阁、花墙分隔着六个大小不等的空间。其中分植红梅、牡丹、梧桐、芭蕉、桂花、腊梅和山石,组成庭院小品。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观赏花木。铺地或用冰裂石板,或用鹅子石,唯山石均用白石。楼前凸出一间,上层用布幔平台,造型玲珑别致,而上下窗格,多与《园冶》图式近似。图中建筑均无挂落,想明代尚未应用,《园冶》所列装折、栏杆、漏墙,图式详尽,而挂落独缺,江南现存明代民居,也无此装饰,或亦明代未有挂落之明证。临池建水轩,为眺望西部山景的观赏点。由小径西行,经曲廊可至山池区,廊下为园内池水入口,有水闸调节水位。沿堤西行,山影波光,又是一种境界。此种布局,实非一般城市园林所能具备。

我国古代造园匠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累积了人工创造山林的经验,利用浚池土方,叠石栽树,其佳者岩壑幽深,林木葱郁,宛如真山。明末清初的迭山家,在这方面有不少经验。如张南垣主张“平冈小坂,陵阜陂陀,然后错之以石,棋置其间”;李笠翁认为“用以土代石之法,既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至于石性则不可不依,拂其性而用之,非止不耐观,且难持久,石性维何?斜正纵横之理路是也”。图中之山,与上述各点若合符节。山石采用黄石,池畔曲岸,布石作矶状,沿小径北折,架曲桥,桥栏低矮,为当时特征。桥后叠石成峡谷,使山巅雨水,汇流下泻,俨若瀑布。山尽处或作岩壁,或作悬崖,此外则根据石块纹理,棋置其间。我国叠石造山,一般采用水成岩,绝无用火成岩者。水成岩在自然界均有层次纹理,天然山陵必有风化土层积累其上,在岩石露头处或山崖石壁,无不有明显层次。张、李诸人的叠石要点,即在于此,计成所谓做假成真的意义亦在此。这一合乎科学原理的叠山技巧,不仅在我国创造了不少人工山林;百余年前,甚至由英人传至西欧,一反习用的几何图案式园林,而另创自然式岩石园,颇能结合地质学原理,布景若真。反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竞尚西化,固有优良传统,反不重视,因此后期作品,佳构已不多见。此园绕麓桃花成林,花时望若蒸霞。夹岸植柳,柳荫深处,有茅亭踞山凹;后有竹林,为此山北面屏障。亭右则是主峰所在,曲径盘旋而上,丛植桂树,四季常青。上建长亭,可凭眺全园景物,而园外岚光塔影,更是极好的借景。有时看到成群的鸥鸟,沿着河港,飞向远处,造成寥廓无际的境界。

界画这一画种,在隋唐时期已经成熟,现存敦煌莫高窟壁画,有描绘佛殿楼阁的木构建筑形象,作者多是画工。宋画如《黄鹤楼》《滕王阁图》等记录了实物早已无存的唐宋楼阁建筑的结构造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及《金明池图》保留下了北宋汴京的城楼和梁式虹桥以及宫苑建筑的面貌。这些都为我国建筑史保存了极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元明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一画种不够重视,只有像仇英这样漆工出身的画家才继承了这一传统。此外,当时民间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工匠画家,保存和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良传统,绘成图稿,作为建筑蓝本并以之授徒。这类图稿,留传在民间;袁江中年获得的无名氏临古人画,想必是这类粉本。清代前半期的统治者,在承德建造了避暑山庄,京西建造了圆明园等大型宫苑,为了图绘这些园林景色,在宫廷画院里收罗了擅长界画的画师。如被法帝国主义分子劫去的《圆明园图》,就是在乾隆年间由画院绘制的,它留下了于1860年被英法帝国主义分子焚毁的圆明园的本来面目。

值得注意的是,《东园图》完整地图绘了一所实物早已无存的明代江南农村的园林,使我们能看到封建地主剥削农民的血汗建造的园林内外景象。画家在图绘这所园林时,还在对河画上一所农民的简陋住房,茅屋已经漏雨而用芦席遮盖着。庄园主人骑驴回来,奴仆肩挑重担随行。当农民在辛勤耕作的时候,园内有人悠闲地垂钓;或者带着书童,携琴访友;有的桃林独坐;有的山亭眺远。这些都在客观上反映了不同阶级的生活。而袁江的这个临本,忠实地保存了原作的面貌。

综观全园,东南临河;园北栽竹成林,有防风作用,今日江南农村居住点,尚多采用。园西浚池造山,池中植莲,池介于建筑与山岩之间,东西相望,可看到对岸景物和它在池中的倒影。园中山石花木的布置手法,也有可取之处。较名贵的玲珑湖石,仅在竹林前配置一二,正如《园冶?选石》所云“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而迭山均用黄石,此种石材,在江南一带分布较多,石面古拙,且能堆成石壁状:如上海龙华公园近年采石佘山,迭成一峰,颇有成效;但不同石料切忌混用。西部山池区全用黄石,池岸凹凸起伏,尽处之山,突兀而起,成岩壁悬崖状。主厅之前,花丛树荫,点缀一般湖石,与卉木组成树石小品。在各个庭院中则配合花木、建筑、粉墙、游廊,布置庭院小景:如东北隅后院采用黄石叠成花台,其处理手法,依着纹理,叠成利于排水日照、宜于灌木生长的环境,仿佛山麓一角。中部几个小院,则用白石点缀于冰纹或鹅子石地坪间,配合四时花木,无异是在粉墙背景上的一幅幅潇洒秀丽的花卉画。当人们进入水轩,推窗西望,则另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这有使人视觉不断变化,引起观赏不尽的感觉。像这样的设计构思,今天的公园布局,也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总之,这幅《东园胜概图》卷对我国绘画史和园林史的研究,都有价值。史家称袁江的界画冠绝清代,看来并非过誉。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 历代散文

    历代散文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TFBOYS执念,那一瞬的爱恋

    TFBOYS执念,那一瞬的爱恋

    我不知道该怎么挽留你,但我知道,千年之后,我,定去赴那千年之约!若千年之后,你还记得我,那么,我们便生死不离。恋这一世倾心,殇这一世离别
  • 黑暗征服者

    黑暗征服者

    “当我挥下屠刀,敌人必将流尽最后一滴血。”我渴望这个世界的一切,终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将属于我!
  • 命运因你而改变

    命运因你而改变

    她的生活并不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只身前往他乡,在这里,她因为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直想要的幸福。
  • 精分老公太爱我了怎么办

    精分老公太爱我了怎么办

    【重活一世,忘却一切,只为与你相知相爱!】深情精分大佬V.佛系小娇妻,多人重生,黑吃黑,集各种玛丽苏梗,互虐互宠,爽文+宠文!在A国,谁人不知赫赫有名的云家二小姐!13岁时,被作死的父母抛弃,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16岁时,跟褚家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少爷爱得轰轰烈烈,自此成了整个A国所有年轻女性的眼中钉肉中刺。17岁时,她被人污蔑和陷害,一夜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成了众矢之的!被大众谩骂、被所爱的男人抛弃、被家族驱逐!于是那年圣诞夜,她化身魔鬼,亲手把害她的人送进了地狱,而她也被深爱的男人亲手送进了牢狱......曾经,她爱一个男人,刻骨铭心。后来,她恨一个男人,深入骨髓。她一生坎坷,被命运玩弄,与命运抗争,直到最后才发现,她自己也只不过是命运手中的一枚棋子......P.S.萌新开坑,感兴趣的小可爱们欢迎踩坑哦!
  • 超越四合院

    超越四合院

    本书是作者的杂文、随笔集,作者或说古论今,或说长道短、说三道四,无不对当今社会万象进行分析评论,立论精辟,令人回味。
  • 一场叹

    一场叹

    他本是天之骄子,却一夜之间沦为万人唾弃的阶下囚;她本过着幸福的生活,却因为他的自负毁于一旦;他爱她,一直都是;她恨他,在那以后;他本无心向帝位,奈何同根相煎七步难。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 总裁的笨笨女友

    总裁的笨笨女友

    相守七年的爱情,在一次外出归来时,撞破男友和闺蜜不堪入目的现场,童卯卯开始不相信爱情,开始逃避,逃到男友曾经最向往的那座城市伦敦。童卯卯伦敦买醉,夜店初遇顾铭。可她,却在利用完他后毫不留情的甩手走人。某天,顾铭再次见到她童卯卯,并发现她竟是青梅竹马肖洁的死党。在互不理睬却狭路相逢的冤孽路上,顾铭发觉自己总是莫名其妙的想起一个人,她叫童卯卯。童卯卯开始频频在顾铭面前出洋相,他在见证她傻气的同时意识到那个在夜店里浓妆艳抹的女人原来是一个爱情傻瓜。顾铭变着法儿的使他与童卯卯的生活开始有更多的交集。他喜欢她,可她的心里却始终住着另一个男人的名字齐喆。他步步为营,她节节防守。
  • 生门客栈

    生门客栈

    《命里轮回》第二部。衢城,三面环水的衢江畔,林间开了一家名为生门的旅店,门口高挂一副楹联,上书:林间小憩;下曰:一夜浮华。里面住着的客户:有人,有妖,鬼未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雨果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雨果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