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6000000016

第16章 娃娃兵和胡子兵 (1)

秦俑坑里面的这支部队,是否真的属于秦始皇时期,还存在着以下诸多的疑问。比如:俑坑武士俑的平均身高达到1.88米,是不折不扣的大个子兵,他们膀大腰粗的身驱,证明了俑坑那些车舆宽度只有1.0米~1.2米的车,不可能是必须容纳三名武士的“战车”。而与此相反的是,俑坑之中竟然出现了一些个子矮小的“娃娃兵”和一大批体态痴呆的大龄“胡子兵”!根据陕西省考古所和秦俑考古队正式公布的《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上的材料来看:俑坑中的47号袍俑,身高只有1.66米;而86号袍俑的身高仅为1.68米;175号袍俑的身高仅为1.70米。

俑坑出土的陶俑,除了极个别形象年轻之外,其余大部分武士都是蓄着各种胡须的老年“胡子兵”,他们的体态臃肿,神情痴呆,毫无一点“朝气蓬勃”的生机可言。秦俑馆著名考古学家王玉清先生,在1984年第1期《文物》杂志上发表的《秦俑面形和表情》一文中,具体地列出29个陶俑的面部形象资料,其中只有3个陶俑属于年轻人,其余26人(占89%)均属年长者或年老者,当中有体胖者,也有干瘦者。根据曹者祉、孙秉根先生所著《中国古代俑》一书所提供的有关资料看,在秦俑坑一号坑里面,有许多俑“胡子已经下垂,年纪当在五十岁以上”。

周秦时期军队的兵员,有募兵和征兵两种方式。什么是“募兵”呢?“募兵”是从各地的志愿者当中,按照严格的选兵标准,招募而来的常备兵和职业兵。士兵招募进来之后,还要经过正规、系统地军事技能训练,成为军队中的“练士、练卒”,这是当时军队之中,担负着野战、卫戍任务的主体部分。另一种就是“征兵”,它指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义务兵役制度。这种兵员,平时可在原籍地务工、务农,一旦进入战时,则根据不同战场形势,由当局依法临时征召入伍。《秦简》中,那种需要由士兵自带服装入伍的,甚至要不断由农家寄送服装的,就属这种类型。

当然,遇有紧急的军事需要时,选择士兵的身高和年龄的尺度条件,也就不十分严格了。比如,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秦昭王就曾经下令,征召身高只有七尺(1.62米)的小个子以及年龄63岁的老头子,开赴山西的上党战场,与赵军进行大决战。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应急性的临时措施,不应该视为正规部队兵员的年龄和身高的标准。因为大家都非常清楚:军队兵员的年龄越是偏大,其战斗力就越要随着下降;而士兵的个子越矮,其体能、耐力、速度,就越要受到限制。秦国和其他诸侯六国一样,对于正规军队的骑手、步卒、车士,一直都是有严格的选用标准的。

《吕氏春秋·简选》记载:“选练角材,欲其精也。”所谓“角材”,是指有进行拼搏、较量、角逐技能的人,秦军在选用士兵时,掌握的标准和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在《荀子·议兵》里面,对战国时期魏、秦两国军人具备的素质,作了一番对比和分析,它说:“魏氏之武卒,(先)以度(合适身材)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意思就是:齐国士兵,难敌魏国武卒;而魏国武卒,要去与秦国“锐士”相比,那就要逊色得多了!

历代一般军人的身高,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诸军效用》中的有关记载看,南宋正规军的士兵,分为胜捷、吐浑、雄威三个等级。宋元的度量衡:1尺等于31.2厘米。“胜捷”军士身高为5.65宋尺,折合为现代1.77米;“吐浑”为5.55宋尺,折合为1.74米;“雄威”为5.45宋尺,折合为1.70米。春秋战国时期,对车兵、骑兵的要求很高,《六韬》中有军队“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七尺五寸以上”的明确记载。当前一些部门招聘“保安”,也都将身高在1.70米以上作为一条必要条件。

俑坑里面身着铠甲、手执兵器的俑,无疑是一种军人的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众多的不着任何军服、不见有任何作战器械的老年俑,说他们也是军人的形象,是没有多大依据的。有穿老百姓衣服的人,排列在队伍之中,说明这只是一支杂牌军,与担任作战任务的野战军,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不是军人的军人与真正的军人混合编制,只能说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非正规部队。在秦军的历史上,只有在秦昭王时期,有临时征召身高1.62米以上、年龄63岁以下的民众入伍的正式记载,所以将它作为认定俑坑属于秦昭王时期的依据之一,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林剑鸣先生在《秦俑效应和秦文化的整合》一文中说:秦俑头部塑造,有的眼睛特别突出,有的嘴巴特别大,有的腿粗如鼓。至于人体比例,有臂及腰者,有短颈压肩者,有窄胸猿臂者。一个军事队列之中,出现身高不等的情况时,应按身高尺寸,由低到高或者由高到低,作有序排列才对。林先生说:陶俑的排列次序和身高,显出极不合理的状况,既违反了军阵整齐排列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高低逐个渐增的战法要求。俑坑武士形象所反映的情调和气氛,或曰主题思想,除了极少数可称得上“乐观”、“昂扬”外,绝大多数都表现为情绪低沉、精神忧郁、情调暗淡。

王学理先生在《秦俑专题研究》一书上,也说“秦俑造型的缺陷有:结构松懈,不合人体比例关系;有些俑的形象相当丑陋,几近于猥琐;有的俑身躯如柴、四肢僵直、嘴歪眼斜;有的俑毫无表情,平板得有些木然、神不守舍;有不少俑带有几分轻愁、隐忧、讥诮、憨笑等,这种复杂多样的表情,都为阵列要求及勇武精神所不容。”应该说,用这么多不堪入目的形象,去作为秦始皇这位当朝皇帝的陪葬品,无疑是一种“犯上”的行为,但如果换成一个已经失去往日威严的墓主人,此人生前又受到很多非议或者忌恨,出现一些非正常形象的陪葬俑,倒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无盔无盾怎能冲锋陷阵?

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在一个号称象征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攻灭六国的军事队伍中,竟然见不到任何一个头戴护盔和手持盾牌的武士。在双方展开激烈拼死冲杀的战场上,为什么没有见到一个头盔,没有发现一副护身盾牌?秦俑馆的考古学家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一种令人信服的解答。头盔是战争中或者特殊行业中的一种护头器材,它在不同时代,采用石片、皮革、金属等材料加工而成,目的是防止头部受伤。盾是一种手持的,随时移动不同位置,以阻挡外人、外力来袭的护体器材。盔和盾,直到今天仍然在公安、防暴、消防等部门广泛地使用。

袁仲一先生在《秦俑坑是始皇陵陪葬坑》的文章中,是这样回答人们的提问的:“不穿甲的俑,位于军阵的前锋,担任前锋的武士,要能‘踰高绝远’、‘轻足善走’,因此必须轻装。俑坑武士没有盔和盾,正是勇于公战精神的体现”。张占民、何欣云先生在《秦俑坑年代考辨》中也说:“《史记》已明文记载,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备戟者,至不可胜计。《集解》曰,‘科头,谓不着兜鍪入敌’。秦俑不戴胄,正是秦虎贲之士真实形象的写照。”说来说去,归结为一点就是,历史上的秦军是以一种“公战”精神,顶住敌方弓矢的。

袁仲一先生《秦俑学研究·代序》一文说:“因为前锋和阵表的士兵要求轻足善走,行动快捷,所以装备要轻。例如一号坑东端的前锋部分的204名士兵,只3人有甲,其余均轻装。”这是考古学家为秦俑不存在“盔、盾”而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意思是:战斗在最前面的204名士兵,除去3人之外,其余201人,为了“轻足善走、行动快捷”,必须使自己轻装上阵,如果在头上戴着“盔”,手上拿着“盾”,那就不能行动自如了,那就不能充当突击队了。这大概就是所谓“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公战精神、精神战法、精神决定一切观点的一种最新表白吧!

由于俑坑中没有发现“盔和盾”,就一口咬定秦军从来没有使用过“盔和盾”,并将这种说法载入军史之中,是一件很不恰当的事情。因为,各地出土的秦墓文物中,证明秦军应该是有“盔和盾”的。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先生,在《秦俑》一书中就说过:“秦始皇陵园石胄——修复起来的石胄,由74片石片组成,重3168克,石胄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秦军作战时不戴头盔的认识。” 秦俑馆考古学家党士学先生,在1994年第6期《文物》杂志的一篇题为《试论秦陵一号铜车马》的文章中说道:“一号铜车除配有弩、矢箙之外,在车右内侧还插有铜盾一面。”

同类推荐
  • 二十四史在三国

    二十四史在三国

    你有想过携带一本《二十四史》穿越至三国,里面的人物随便你怎么召唤吗?这天,冯瑞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情,他穿越到了三国,携带了一个叫做二十四史的系统,但是他却还需要慢慢解锁章节来召唤人物。且看冯瑞如何在三国事情壮大自己,成就霸业,且看《二十四史在三国》。
  • 甲午遗证

    甲午遗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苦心经营近30年的北洋海军一朝覆灭。这场旷日持久的海陆大战,在此后长达120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隐隐伤痛,也让大量的清军遗物被掳至东瀛。时值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法制晚报》甲午遗证报道组远赴日本,寻找那些曾经象征着中国战败耻辱的战利品,抚摸流浪百年的灵魂。两甲子匆匆过去,历史并未走远,当年日军的“战利品”在日本并不难觅。面对这些“甲午遗证”,中国人当如何反思?日本人又当反思什么?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大明之全面战争

    大明之全面战争

    四川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两次有目的性的屠杀,是上千万的人口消失。元屠四川,张献忠屠四川,究其原因,百姓的誓死抵抗引来的罢了。周刚,他回到了明末的四川,还好,现在是崇祯元年,一切都还来得及。
  • 崛起明末1616

    崛起明末1616

    主角穿越大明朝万历年间,是宁夏镇一小旗官,穿越的时候附带《国王游戏》一起穿越过来了。主角发誓,绝对不能留长辫子、做奴才,只好奋起努力,和蒙古斗,与后金战,改变历史进程,杜绝四川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的发生,挽救2亿汉人被屠杀的命运;利用系统对抗明末小冰河时代带来的危害;与西班牙、荷兰、英法等进行海上对抗;建设华夏大帝国,横跨亚非欧美和大洋洲。
热门推荐
  • 天道盟天道起源

    天道盟天道起源

    商王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神盟国和商王朝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应惧怕,神盟加入神盟国起来反叛。
  • 智酱养成记

    智酱养成记

    盘古开天地之后世界分为人,神,魔,兽三族,人族在一个长得像葫芦的岛屿上生存,海上的兽族突然来临,就在众人无可奈何妥协兽族要求的时候一个男孩站了出来:“我要统治这片大海!”
  • 俺叫铁大锤

    俺叫铁大锤

    本文,无穿越无系统无老爷爷空间金手指。新书大家多多支持。另外,作者菌很好奇其他女孩子们看仙侠是喜欢打戏剧情多些,还是生活化剧情多些呐?可以留言评论哦!
  • 系心之鱼

    系心之鱼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长。拥有一子的蓝血用独有的女性魅力成功俘虏了比她小八岁的成功总裁鲜于行骏,收获纯美的爱情。
  • 天梦神谕

    天梦神谕

    武脉一出定乾坤,武道之途路漫漫,无边大陆,浩瀚海域,辽阔苍穹,百族林立,与天夺命,追求武道巅峰,神秘的生命禁区,富饶的洪荒位面,一个个传奇,一次次争锋,踏着遍地白骨,登上武道之巅。
  • 穿成男主的小可爱

    穿成男主的小可爱

    同为穿越,别人不是称王,就是称霸。而他倒好,直接穿成了男主的宠物‘鸡’?!好在这里是仙侠世界,只要有梦,哥早晚能成人。然而等他抱着梦想,终于到了化形那天...尼玛?!贼老天!你玩哥呢?!!!
  • 恶魔追爱记

    恶魔追爱记

    简介:“学神,可不可以做我女盆友”“伊熙辰,有时间在这问这种问题,不如我教你二次函数,如何?但我可以告诉你三个词语,这就是答复墙壁,眼睛,膝盖,好好琢磨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为欲无为

    有为欲无为

    小女讨厌剧透的人,看书看剧只问好看还是不好看,不问内容。喜不喜欢自己看了才知道。希望你们也是自己评价我的作品好看不好看。怎么知道?先看个几章呗。
  • 倾城小毒妃

    倾城小毒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与人私奔的太师之女,被灌剧毒扔到乱坟岗,自己解毒重回太师府,成功逆袭,她医术高超,毒术惊人,娘家陷害,她狠狠回击,太子紧逼,她进退有度,更来一场红杏翻墙,助小叔倾权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