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53400000018

第18章 玉簪记(3)

她正胡思乱想着,师父拿了一封信来到她房中,原来是潘必正中了状元。潘必正进京后,又在京城苦读了几个月,一心考取功名,与妙常成亲。皇天不负有心人,发榜之后,他果然考中状元。潘必正高兴地给家里和女贞观的姑母与妙常都写了喜信,让人先送过来,说过几天,他就到女贞观来了。必正在给姑母的信中说明自己和妙常的事,请求姑母让妙常还俗,与他成亲。观主早就知道二人的事,当初就是她硬把必正赶到京城去的,现在侄儿考中了,她自然也很高兴。妙常本来是她喜欢的弟子,既然两人情投意合,她也就不会从中作梗。让他们成亲,更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所以观主拿了信来找妙常,只是假意数落了她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嘱咐她一番。观主考虑到女贞观是清净之地,不能在这里办婚事,便想让他们到张二娘家举办婚礼。妙常看到潘必正的信,自然是喜不自禁,只是要离开照顾自己两年的师父,她心里又有些不舍。但此时,她也只有听从师父的安排,拜别师父和众师姐,到张二娘家住下了。

没过几天,潘必正果然风风光光、喜气洋洋地来到了女贞观。他先见过姑母和众师姑,只唯独不见妙常,心里纳闷。观主见侄儿如此神采飞扬,非常高兴和欣慰,又见他目光游移不定,也明白他的心意,就趁机告诉他原委。等必正在观中休息片刻,观主就让他到张二娘家与妙常成亲去了。妙常与必正见面后,两人几番诉说相思,自不必说。当夜,张二娘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二人成为名正言顺的夫妻,妙常改回俗名娇莲。第二天,新婚夫妇便辞别姑母和张二娘,返回河南老家了。一路上,娇莲心里充满了甜蜜,无数个日夜的相思换来今天的团圆,也是值得了。想想自己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后又遭遇战乱,与母亲失散;出家为道,偶遇潘必正。这一路坎坷走来,今日总算有了个踏实的归宿,只是母亲至今没有下落,她不免又思念起母亲来。

娇莲一路想着,不几日,就随着潘必正回到了河南家中,潘氏夫妇早就接到儿子的喜信,知道他们今天回来,便早在家里摆下喜宴。潘必正领着娇莲拜见父母,潘氏夫妇见儿子不但中了状元,还娶回一个如花似玉的儿媳妇,更是高兴得老泪纵横。而这边陈夫人见那新娘子很像自己的女儿,但似乎比女儿更娇艳一些,而娇莲也早就看到堂上有一位老夫人很像自己的母亲,只是好像比母亲更苍老一些。两人都不住地打量对方,等到潘母让儿子拜见旧时岳母陈夫人时,娇莲也跟着必正走到母亲身旁,四目相对,仔细辨认,两人这才确定对方就是自己思念已久的亲人。娇莲扑倒在母亲怀里,陈夫人搂着女儿大哭起来。等两人止住哭声,众人才知道,原来潘必正在外面娶的妻子,正是与他指腹为婚的陈家女儿娇莲。大家都惊叹这是奇事,二人真是天作之合。

潘夙赶紧吩咐人奏乐,庆贺这几桩喜事,一时间鼓乐喧天,潘家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赏析】

高濂,又名士深,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鱼,浙江钱塘人。他大约生活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中年时曾做过鸿胪寺官,后归乡隐居。高濂富有才情,在诗文词曲等方面都有所成就,着有《雅尚斋诗草》、《芳芷楼词》等,其散曲存世较多,多写离思、闺怨、怀远之意,尤长于南曲。他的传奇作品有《玉簪记》和《节孝记》。《玉簪记》是其代表作。高濂还是个有名的藏书家,藏书甚富。

《古今女史》上载:“宋女真观尼陈妙常,姿色出众,诗文俊雅,张于湖授临江令,宿观中。见妙常,以词挑之,妙常亦以词拒之。后妙常与于湖故人潘法成私通融洽。潘密靠于湖,以计断为夫妇。”《玉簪记》大致取材于此,谱成一曲乱世之中书生与道姑的桃源恋情。

北宋末年,金兵屡次南下,最终攻破都城,战乱中百姓纷纷逃难。宦家之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亲失散,无奈之下进女贞观出家为道,法名妙常。妙常十分美貌,虽身为道姑,但也招来不少俗家弟子的垂涎。她一一打发掉那些浪荡公子,后来遇到落第的观主侄子潘必正,二人在女贞观中一见倾心。起初潘必正几次试探妙常的心思,妙常都曲意推拒。在一个月明之夜,妙常弹琴,潘必正闻声而至,二人用琴声传达心曲,妙常虽明着拒绝,却背地里相思,潘必正偷听到她的话,明白了她的心意,但妙常道姑的身份是二人中间的障碍。潘必正病倒,陈妙常前去探望,无法掩住情思,写下《思凡》诗一首。潘必正病好后,发现妙常写的诗,更加确定妙常的心思。经过潘的一场大病,二人都明白了爱情的珍贵,终于冲破道教礼教的束缚,在女贞观里偷偷结合。不久,他们的幽会被观主发现,观主怕侄子沉湎于女色,又怕败坏山门,强行把潘必正赶到京城应考。潘、陈二人面对骤然离别,内心都十分悲伤。妙常趁师父和众师姐不注意,偷偷去送潘必正,两人在江中泣别,妙常赠给潘必正一支玉簪,潘以扇坠回赠。潘必正到京城后,用功读书,终于考中状元。他风风光光地返回女贞观,观主不再反对他和妙常的事,妙常还俗,潘陈二人终于喜结连理,然后夫妻双双辞别观主,返回潘家。潘父、潘母高兴地迎接儿子、儿媳回来。娇莲向公婆行礼时,发现自己母亲也在那里,原来娇莲的父亲与潘父是多年好友,曾为各自儿女定下婚事,娇莲本是潘必正指腹为婚的妻子。娇莲的母亲与女儿失散后,一路逃难到潘家,就在潘家住下来,一时母女相认,全家团圆。

《玉簪记》写乱世中书生与道姑的爱情传奇,情节一波三折,折中生变,给人山重水复尔后又是柳暗花明的感觉。陈娇莲是个孤门弱女,经战乱,入空门成为道姑陈妙常,后与书生潘必正相爱,最终成为状元夫人。她不同身份的变化贯穿了整个故事,也是这“人生三部曲”展示了陈娇莲敢于冲破道教束缚、追求美好爱情的气度。娇莲是个二八少女,有青春、有美貌、有才情、有智慧,这决定了她不可能在空门中终老一生,道家的清规戒律不能压住她青春的跃动,所以在遇到才学相貌俱佳、风流倜傥的观主侄子潘必正后,就与之倾心相爱了。但妙常选择对象不是盲目的,她不是见人就爱,更不是良莠不分。张于湖也算温文尔雅,但他人过中年,又言语轻薄,根本引不起妙常的爱欲。至于那无赖王公子,更让妙常不屑一顾,只有书生潘必正才燃起妙常的熊熊爱火。一遇到爱情,所有的宗教礼法都统统抛弃了,妙常作为一个道姑,开始拘于道家戒律,后又冲破道家戒律,说明追求情爱是人之本性,不管是在俗世,还是在道观,爱情发生了,便是什么都阻挡不住,任何清规戒律都泯灭不了人性,泯灭不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婚姻的青春之心。

潘必正是个多情的书生,他敢于去爱,不顾妙常道姑的身份,要娶她为妻,不是始乱终弃,而是以婚姻为目标,求长厢厮守;这是真性情之爱,也是此人物形象光辉之处。为了爱情他主动追求,虽然在姑母的逼迫下,无奈进京赶考,但此处并不见他像《墙头马上》裴少俊般的软弱,而是想办法留下来,甚至在妙常送他的时候,他想要妙常跟他一起走。面对爱情的阻力,他并不束手待缚,而是主动争取,最后考取功名,成功迎娶娇莲。堂堂状元在张二娘的茅舍中完成婚礼,也表现他不拘于礼法,敢破礼法的真性情。

《玉簪记》以喜剧笔法,反抗宗教,张扬人性。故事还胜在剧中人物并无大奸大恶者,皆以善为本。张二娘是个热心助人的农村妇女,她两次为妙常摆脱困境,一为把妙常引到女贞观,二为解决妙常怀孕的困窘,最终妙常成亲,也是安排在她家。观主虽一开始阻断妙常与潘必正的情事,但她并不是真正无情的人,虽守着道家法规,但也有慈爱,理解少年人的情怀,侄儿高中后,她便谨慎筹划,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张于湖作为当地知府,情挑妙常不成,遭了羞辱,便急忙归去,并没有用自己的权势强相威逼。后遇王公子和王师姑告状,张知道与妙常有关后,不但没有趁机刁难,反暗自为妙常解脱一场官司。而潘氏夫妇见到亲家母落难投奔,真诚相留,也没有半点嫌弃,更未责怪儿子违背指腹为婚的约定,私自娶妻。甚至连那无赖王公子,虽曾让王师姑诱骗妙常,但只落得个“山鸡野鸭”的骂名,被张于湖打了二十大板了事,也没有继续作恶。正是这些人物都存有善心,交杂相错,才最终成就主人公妙常与潘必正的美好姻缘。少了哪一个的帮助,多了哪一个的恶意相绊,都不能完成如此喜剧,所以整个故事波折横生,但又解之顺畅,让人感觉轻松愉快。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是作者有意曲笔,对大恶予以回避,赋乱世以清雅诗意,使整个故事喜忧相生,富有浪漫色彩,最终圆了美满的结局。

故事结尾以中状元了结全局,再一次用状元的光环点燃洞房花烛,确实有些俗套,但也烘托了喜剧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在当时社会,文人书生本来就是有了功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让功名为爱情护驾,也算是无可厚非。

同类推荐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在祖国的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在祖国的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收入杨志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歌,题材包括主题诗、纪游诗、抒情诗等。作者以个人、个体为本位来关照世界、抒发情感,作品力求清新、自然、生动。浪漫主义是杨志学诗歌的基调和底色,其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真挚热烈,有感而发,贴近生活。既充满了时代感和正能量,也有着宽广的视野和深切的关怀,可谓以诗人自己的歌唱汇入时代的交响,彰显了作品的社会价值。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我们如何变得陌生

    我们如何变得陌生

    到美国上学的第一天,我谁也不认识,坐在教室里,两眼一抹黑。女老师的蓝眼睛清澈而忧伤,但她讲的课听得我稀里糊涂。我压根就对老师讲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股权期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成为华尔街的精英。我唯一的理想是当厨师。在这样一个幸福指数普遍降低的年代,我希望用美味增加人的幸福感。
  • 白毛

    白毛

    顾文显1982年发表诗歌处女作,迄今在国内外公开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00多万字,诗百余首。出版民间故事集《贾成明故事集》、《南侠。北侠》,散文集《梦里有条宽宽的河》,小说集《割豆割豆》,小小说集《白毛》,故事集《草屋小学》、《真的假的谁玩谁》。作品被收入250多种结集、选刊中,其中故事作品自首届至2008年一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故事集”,小小说自2000年至2004年一直入选〈全国最佳小小说集〉。
热门推荐
  • 此时此刻爱上你

    此时此刻爱上你

    她,莫名其妙成了他的未婚妻,他的出现还有她的回归,她们的感情能坚持到最后吗?
  • 历经波折无法传达之爱恋

    历经波折无法传达之爱恋

    有种恋爱,叫做你喜欢一个人,喜欢到立马想要将自己对于(他、她)的爱恋传达于对方,可历经波折却无法传达,成为一种无法传达之爱恋
  •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大佬嗜糖而甜

    快穿大佬嗜糖而甜

    唐苏,作为快穿世界的一个bug,为了去每个世界…吃糖!绑定了一个攻略系统,然后她开始快穿了…虽然结果很好,但过程总有点不理想…“小九,我想做一条美美的咸鱼等死。”“不你不想!”“小九,这攻略对象是个蛇精病,我想弄死他!”“不,你不想!”“小九,我想自杀。”“不,你不想!”本书又名:#论宿主总想弄死男神怎么办#论宿主总想做一条咸鱼怎么办
  • 甜甜小青梅高冷竹马住隔壁

    甜甜小青梅高冷竹马住隔壁

    “小哥哥你长的好好看呀,我能跟你回家吗?”“……”没理,很好不能放弃……后来冉冉小朋友成功跟着小哥哥回家了“辰辰哥哥,你跟我说说话吧?我把小鸡腿给你好不好”辰辰:“不好”冉冉:“哇,辰辰哥哥说话啦”辰辰:“……”表示不想理你冉冉:“辰......辰哥哥,你等……等我嘛!我要和……和你一起去”辰辰:“……”虽然嘴上没说却慢下了脚步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天气冉冉出了车祸,躺在病床上的女孩缓缓的睁开眼睛看着围着自己的一圈人问:“你们都是谁啊?辰辰哥哥呢?”冉冉爸爸:“冉冉你不认识爸爸了吗?”冉冉一脸茫然:“我怎么不认识你呀?辰辰哥哥呢?我要我的辰辰哥哥”刚去买过饭回来的辰辰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一旁的爸爸“……”我的五十米大刀呢?赶紧给我拿来……
  • 若你从未知道我爱你

    若你从未知道我爱你

    暗恋就像假装没看到你,却用余光瞟了千遍万遍。我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他是我的上司苏哲。从暗恋到打定主意表白,我疯狂地追过他,他每次都拒绝的斩钉截铁。终于,我累了,决定放弃了,他却跑过来说爱我,但不能跟我在一起。因为,他前妻。我不是小三,认识他的时候他就离婚了。苏哲:“你给我时间。”我:“苏哲,我不想玩了,也不想再暧昧不清了。你……你是不是因为我要离开,所以弄乱了自己的想法……你搞搞清楚,你爱的到底是我,还是你前妻。”
  • 石碑之海

    石碑之海

    漆黑的梦,怪异的石碑,明明是一股简单的考古事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居然穿越的可能力呢,为什么会成为着该死的神使,靠玩我呢,听到没这群该死的海鲜,离老子远一点。
  • 异界小酒馆

    异界小酒馆

    最强六式,却是一句无奈话语。本心为剑,能注定什么?历史的年轮因他的到来转动起来,悲与喜的漩涡中,谁都无法自保。那式,那剑,那人,那世界,那明天......神魔之争已然开始,异世大陆的人们正在崛起,柔弱的我们该何去何从,一个人,一把剑,一主六式,如何才能守护呢?
  • 拯救全球攻略

    拯救全球攻略

    灵气复苏,科技黑化万物都想成精,人人都要当天选之子但天赋觉醒者太多,地球明显要装不下了一旦地球膨胀爆炸,普通人又该何去何从苏仁:为了拯救全球,我只能化身为天赋终结者了!
  • 花开半夏间

    花开半夏间

    是夏夜,女子用手轻轻的托起那血红一般的罂粟,道:“你后悔吗?”只见女子身后的男子缓缓开口道:“不后悔!”千言万语只汇聚成了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包含了太多,那是一生的承诺…女子似乎还要说什么似的,只是,唇,已被堵住;舍舌,索取着唇内的每一寸……自从尝到了了她的芳香,他,在那一刻早已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