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76100000012

第12章 诚信篇(2)

徐君接过宝剑,爱不释手地仔细抚摩着。只见剑柄和剑鞘上嵌着珍贵而美丽的宝石,在阳光下,剑锋熠熠闪光。“真是神剑啊!”徐君喃喃自语着。他想:这把神剑要是属于我多好啊!如果这把剑不是季札的传家之宝,我真想开口问他要了。可是,这剑是季札祖上传下来的,他也视如性命,我怎能夺人所爱呢?于是,徐君强忍了心头的欲望,看过之后,又把剑送给了季札。

季札看着徐君的表情,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季札知道,徐君也是个爱剑如命的人。看到自己这么神奇的一把剑,他一定非常想拥有。可他又不忍心夺人所爱,所以就没有开口要这把剑。季札是一个豪爽仗义的人,他虽然也酷爱这把剑,可他想到这把剑能给朋友带来愉快和喜悦,就非常想把剑送给徐君。但是,他转念一想:不行。因为这把剑不仅仅是自己的心爱之物,它还是吴国的传世之宝。我带着它出使,他就是吴国的信物。我现在还没有完成出使任务,怎能就把宝剑送人呢?

接下来的几天里,季札发现徐君无论干什么都有些心不在焉,眼光总是盯在自己那把宝剑上。又过了几天,季札该走了,徐君再三挽留。他伤感地说:“你走了,我不仅见不到我的好朋友,也见不到这把宝剑了。等你回来的时候,可一定再到徐国来呀。”

季札临走时,徐君送给季札许多宝物,又依依不舍地把季札送到宫门外。季札都走出很远了,徐君还站在那儿挥泪告别呢。季札心里很是感动,他默默地说:“徐君,等我出使归来一定再来看你,到那时,一定把宝剑赠送给你,感谢你的一片深情厚谊。”

几个月以后,季札结束了长途远行的外交出使,又来到了徐国。快走到徐国的时候,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细绢,轻轻地掸去落在剑鞘上的一层薄薄的灰尘。心想,徐君,你就要得到你心爱的宝剑了。

马车隆隆驶进徐国。这时,季札觉得徐国的气氛不对头。这里到处挂白披素,百姓也沉浸在悲哀之中。他叫侍卫一打听,这才知道,徐君在一个月之前忽然染上重病,竟意外地去世了。

季札听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他双手捧起宝剑,想起徐君对这把剑爱不释手,求之若渴的样子,心中万分悲哀。他深为自己没能在朋友生前满足他的愿望而感到万分的愧疚。

季札来到徐君的墓地,想到他们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不禁泪如雨下。他在徐君墓前一连哭了三天三夜。

离开时,他摘下随身佩带的那把宝剑交给守墓人,说:“这把剑是你们君王深爱如命的东西。他生前,我曾许诺把剑送给他。现在,他死了,我要让这把剑来陪伴他。你就把剑放在他的墓前,好好看管。”

季札的侍卫看见,忙阻拦说:“这把剑您一向看得如同自己的性命一般,怎能轻易送人呢?我们也从未听见过您答应过徐君,要把剑送给他。再说,即使是答应了,现在徐君已经死了,把剑放在墓前,他也不能亲手把玩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季札说:“把这把宝剑赠送给徐君,是我考虑再三才定下的事。我虽然没有亲口说出来,但我在心里是已经默默发了誓的。我怎么能违背自己的誓言呢?”

侍卫说:“在心里发的誓又怎么能算数呢?”

季札听了摇摇头说:“做人应该诚实守信,遵守诺言。

不论是嘴上说的还是心里想的,不论是人前说的还是人后说的,都应当说一不二,说话算数的。怎能口是心非,人前人后不一样呢?徐君虽然不在人世了,可我把剑放在他的墓前,就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徐君的守墓人听了这番话,心中万分感动。他说:“我们的国君生前交了您这样重诺守信的朋友,这也是我们徐国的荣幸啊!国君如果九泉有知,也一定会万分感激您的。我一定看好这把剑,让世人都知道您的高尚品德。”

季札听了守墓人的这番话,知道宝剑会安然地陪伴徐君,这才放心地回国去了。

小儿问日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不仅自己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就连他带出的学生也大都是很有学问的人。于是,人们都尊称他为“孔圣人”,认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可是,孔子自己却非常诚实、谦虚,从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他有句非常着名的话,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

意思就是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肯定有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可以做自己的老师。

一次,孔子给学生们讲课,他提出了一个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让大家回答。学生们一一回答了,最后,就剩下一个叫子路的学生没有回答。子路其实没有考虑好这个问题,可他又不想说自己不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于是就接着别人的话茬胡诌八扯了一通,想搪塞过去。孔子听了子路的回答很生气,他严肃地告诫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做学问的真正态度。子路听了老师的话,惭愧得脸都红了。

孔子经常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方面也让学生开阔眼界。

这一天,他带着子路等几个学生一起到齐国去。路很长,他们一大早就上路,可走到中午了,才走了一小半。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大家都觉得又累又渴。于是,孔子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再赶路。

路边的小客栈搭了个凉棚,方便过往行人歇息喝茶。

孔子他们就在凉棚底下坐了下来。这时,一阵叽叽喳喳的争吵声传了过来。孔子他们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两个小男孩正在比比划划,面红耳赤地争论着什么问题,两人互不相让,只争得满头大汗,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孔子站起身来,说:“走,去看看他们争论什么问题?”

子路拦住孔子说:“老师,我们走得这么累了,还是好好坐着歇会儿吧。两个小毛孩子能争论什么大道理呢?”

孔子说:“你怎么知道小孩子就不能辩论大道理呢?追求知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我们去听听他们的辩论,如果我们的学问可以解答他们的疑问,就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我们解答不了他们的问题,那么,他们的辩论也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呀。”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知道自己又犯了妄自尊大、不求甚解的老毛病了。

孔子走到两个小孩身边问:“你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啊?争论得这么激烈。”

两个小孩见有人关心他们,就争着表述自己的看法,想让孔子他们支持自己的观点。

一个小孩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孔子问:“你认为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呢?”

“肯定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呗。”这个小孩接着说,“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东西,都是离得近看起来大,离得远看起来小。你们看,早晨的太阳又圆又大,像个大磨盘。可是,到了中午,太阳变得只像碗口那么大。这不正说明太阳早晨离我们近吗?”

他的话还没说完,另一个小孩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的话:“不对,不对。我们冬天烤火时是不是离着火盆越近就越觉得热呀?这就说明凡是能发热的东西离我们越近就越热,离我们越远就越不觉得热了。根据这个道理来说,肯定是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你们看,中午的太阳晒得我们大家都出汗了。早晨的时候,我们出汗了吗?”

这个小孩像小大人似的讲述着他的道理。说完,他居然不知深浅地拍拍孔子的肩膀,说:“老头,你说我们俩谁说得对呀?”

子路看了生气地说:“你这个小孩怎么这么不知轻重!怎么能这样说话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孔子,孔圣人!你们还不快虚心求教。孔圣人有什么不知道的!”

孔子摆摆手止住子路的话。他笑着对两个小孩说:“你们问的这个问题,我确实不知道。”他又回头问子路:“子路,你知道吗?”

子路心想:老师也真是的,怎么能在两个小毛孩子面前说不懂呢?这岂不是要让别人耻笑吗?于是,他支支吾吾的就是不肯说不知道。

孔子看透了子路的心思,便说:“看来你也不知道。”

回头又对两个小孩说:“我觉得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可我也说不准到底谁说得对。等我以后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明白了,再告诉你们。现在,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两个小孩听了孔子的话都惊讶得张大了嘴,他们喃喃地说:“你不是孔子——孔圣人吗?”

孔子笑着点了点头。

两个小孩又说:“早就听大人们说孔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怎么你居然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呢?”

孔子听了这话,笑了,说道:“那些话都是大人们的想象和夸张。我虽然是个当老师的,但也并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神。我只是比你们出生得早,比你们受教育早,所以知道的东西也比你们多一些。学海无涯,知识没有止境。不论什么时候,世上都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没了解的学问。说不定什么时候我还得向你们两个请教呢。”

子路听了老师的话,深感老师的修养深厚。他顿时明白了:老师之所以会成为一位圣人,并不在于他无所不知,而在于有谦虚诚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其实,那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在当时谁也回答不了,因为那时科学还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那时,大家都以为地球是方的,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呢,更不知道地球有自转、公转了。现在,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肯定能回答出当时孔圣人回答不出的那个问题了。

杀猪教子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人叫曾参,他是大学问家孔子的学生,深得孔子的厚爱。曾参做人检点,总是“一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多次检查自己的言行)。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曾子。

曾子有个儿子叫曾申。曾申小的时候是个小淘气,每次父母出门,他总是要跟着出去。有一天,曾夫人要上街买些东西回来,曾申看见母亲提着篮子往外走,立刻跑过去摇着母亲的手说:“娘啊,我也要跟着你去。”曾夫人拍拍曾申的头说:“好孩子,娘今天出去要办许多事情,带你去不方便,下次出去一定带你。”曾申一听母亲不肯带他去,急得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一边哭一边死死地拉住母亲的衣服不肯放手。曾夫人看看时候已经不早了,自己又被孩子缠着出不去,便应付着说:“你听话在家里待着,等娘回来给你杀猪吃肉。”

谁知,曾申一听母亲这话,立刻破涕为笑了。曾申家的生活一直很艰苦,平时家中有点好吃的,父母总是让爷爷、奶奶先吃,说曾申年纪小,以后有的是吃的机会。曾申虽然嘴里馋得直流口水,但他认为父母说得对,所以每次总是很乖地把肉汤端给爷爷、奶奶。现在,他听母亲说要把那一头猪杀了吃,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又蹦又跳地说:“今天要杀猪喽!今天有肉吃喽!”

曾子正在书房里写文章,他听见儿子的话,心里不禁“咯噔”一下。他知道,一定是妻子用谎话来哄孩子了,因为家里的那头猪才养了三个月,小得很。他暗暗责备妻子随意用假话骗孩子。一句戏言可以使孩子暂时不哭闹了,可是,在他的心里却留下了做人可以不遵守诺言的印象;以后,他也不会再那么信任父母了。要想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父母就得首先做出个样子来。想到这里,曾子就起身奔灶间而去。他拿出已经生锈的杀猪刀用力磨了起来。曾申在旁边看着父亲磨刀,高兴得拍着手又蹦又跳。

磨好了刀,曾子又拿了一条绳子到猪圈里去捆猪。小曾申也格外卖力,他呼前跑后地随着父亲哄猪。他还一边帮着父亲捆猪一边问:“为什么猪这么小就可以杀了呢?”

曾子看了儿子一眼,说:“本来这么小的猪是不杀的,长大了再杀可以多吃好多肉,现在杀了很可惜。可是,你不听你母亲的话,非要跟着出去。既然你母亲已经答应了你,不出去就给你杀猪吃,那也只好把这只小猪杀了。”

曾申听了父亲的话,很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感到惭愧。

他低下头,脸红红地对父亲说:“爹爹,要不然就不要杀这头猪了吧,我不想吃肉了。”

曾子拍拍曾申的头,笑着说:“父亲答应你的事就一定会办到的。说不想吃肉是假话吧?瞧你,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快来帮我把东西准备好,等你母亲一回来,我们就杀猪炖肉。”

下午,曾夫人拎着许多东西赶回家里。她一进门,看到院子里的情形一下子愣住了。只见刀和盆摆在地上,那头小猪被四脚朝天地捆着,“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曾夫人惊讶地问道;“不过年不过节的,为什么要杀猪呢?再说,这头猪才这么一点大,还没长到时候呢,杀了多可惜啊!”

曾子说:“你早晨出门之前不是告诉孩子回来要杀猪吃吗?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曾夫人一听不禁笑了起来:“嗨,我那是为了哄小孩顺口说了一句,你怎么就那么当真?现在杀了猪,过年吃什么呀?”说着,曾夫人要解开捆猪的绳子把猪给放了。

“慢着!”曾子拦住夫人,说:“我们平时常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说谎话。说一千遍,道一万遍,不如我们亲身做一遍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印象深。你怎么能遇到问题就用说谎话来解决呢?你如果不把猪杀了,就是对孩子说了假话。今天你用假话来哄孩子,明天他就有可能用假话来欺骗你。再说,孩子知道大人有时也会说假话,那么,以后我们说话他还会听吗?”

曾夫人听了这话,沉吟着说:“你说的这些道理固然是对的,可是,猪还这么小就杀了,实在让人心疼。我本来是打算过年的时候再杀这头猪的。”

同类推荐
  • 族群与族群文化

    族群与族群文化

    本书分“族群概念研究”、“族群理论研究”、“族群认同研究”、“族群关系研究”等六部分。收录了《族群与民族》、《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等40多篇文章。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金钱的革命

    金钱的革命

    具体对尊重金钱就是尊重你自己、掌握现代理财方法、花钱的学问等十四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 有趣儿:老舍笔下的人生幽默

    有趣儿:老舍笔下的人生幽默

    本书中的作品有短篇小说,诗、散文、杂文、创作经验与文论,均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老舍对当时社会时事、人事和自己处境的有感而发。写出真实生活中的幽默,写出老舍和平常人一样的可笑心态,使人感到可乐,亲切。
热门推荐
  • 一步斑斓尘埃

    一步斑斓尘埃

    一张塔罗,改变了一切轨迹,她,华城名妓,祸水三国。想来一向无欲无求、问心无愧,却一步一步走向了刀尖毫无反抗之力。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话说材料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话说材料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TF浮生太晚記得微笑

    TF浮生太晚記得微笑

    这是从写薄荷味的那些年。她们是神秘人物,小小的身躯接受了多少压力。他们是万众明星,火火的组合付出了多少努力。TA们的爱情一波几折,这是上帝在开玩笑吗?为什么她们的爱情那么不堪一击?更多精彩就在《TF浮生太晚記得微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给我你的爱对的人

    给我你的爱对的人

    每个人都会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每个人都在红尘中寻找对的人,有可能一生都在寻找,亦或转身就找到了。
  • 斗罗之前尘旧梦

    斗罗之前尘旧梦

    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神界之主若尘帝君还是忘不了那个女子。终于,等到她重生了,帝君准备疯狂一回。
  • 水浒潜规则

    水浒潜规则

    著名财经评论家刘亚洲先生的第一本非财经著作,是其20多年社会历练与读《水浒传》的心得结晶。作者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大历史角度,解读了水浒梁山的用人、取势、谋财、搏位等的特殊之道,解析了梁山从一个小山头成长为可以与朝庭抗衡的大型黑社会组织的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惊人的细节解析能力,独到的社会背景挖掘能力,与宏大的观察角度个体角度,使文章不仅极具可读性,亦非常具有现实性。
  • 东宸遇见冷饮

    东宸遇见冷饮

    叶微微第一次见到厉陌景的时候觉的他好高冷,好帅,直到后面两人在一起了,才知道这不是高冷是焖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之夭夭

    仙之夭夭

    这里的桃花似乎年开不败。她坐在树上晃荡着双腿打量着他,打量着这个百年进来的第一人闯进来的要付出代价的她笑眯眯的说此后这林里,除了桃树,除了她,多了一个扫花的男子。师父曾对他说,桃花娇艳,但却有份迷离的妖冶。不利于修行要是……要是喜欢上了呢?师父却没有说他为她扫了千年的花,她替他做了千年的桃花羹,千年,转逝而过,千年呼?千年矣!她修成了仙,他呢?还差最后一道天雷他挨不过,她知道,他的气力全费在为她渡劫上了。他挨不过的。受劫那日,林里桃花似乎失去了理智似得疯长,一道天雷落下,桃林尽毁来世相见,勿等。桃花般的血幻化的字。来世……何有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