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3100000007

第7章 第一分论坛(6)

(一)英藏夏译《贞观政要》内容上的特点

国内外现存《贞观政要》版本众多,以日本建治本(1275年)最早最完整,其在时间上较夏译本也要晚至少半个世纪。元末戈直采录22家评论的集论本,备受推崇,是古代的通行本。1978年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据涵芬楼影明成化元年(1465年)戈直集论本校点,该整理本成为当代中国的通行本。而谢保成《贞观政要集校》将目前国内外所见抄本、刊本基本搜罗无遗,对各版本间不同之处均做了校注,且以唐宋相关史籍、文献进行对勘,极具参考价值,其科学性及实用性远超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及戈直集论本,是最理想的参照本。

英藏夏译《贞观政要》与诸汉文《贞观政要》相比,内容上有增删的情况。

例如Or.12380-3919.52(71-21左)中,皇后在谏言唐太宗时说:“      ”(帝亦因马杀人),而诸汉文《贞观政要》该段谏言中并未见此类言辞。俄藏夏译《贞观政要》中也有类似情况,克恰诺夫解释为“用注释的形式作一些小的补充”[13]。通过对比,还发现某些在汉文《贞观政要》中相距较远的两句话在夏译本中却语句相连,可能存在删略的情况,这一点因为英藏夏译《贞观政要》均为残叶,语句不连贯而无法断定。

在俄藏夏译《贞观政要》的研究中有关于西夏译者“删略原文”原因的探讨。克恰诺夫认为:“在此我们不难推知,该篇被删去未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译者无法令译文从内容到艺术表现手法均与骈体文相吻合。”[14]他的观点不无道理,因为用西夏文翻译汉文,尤其是翻译骈体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聂鸿音的观点则更为全面与妥当,也更具说服力,他认为:“我们现在尚不清楚进行如此删略的缘故,甚至不能断定这是西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删略还是翻译所据汉文底本原有的删略”。[15]

但是,他们的研究都仅以戈直集论本为参照,存在局限性。戈直在其集论本序中介绍自己的整理工作时曾说:“惜乎是书传写谬误,窃尝荟萃众本,参互考订,而其义之难明,音之难通,字为之释,句为之述,章之不当分者合之,不当合者分之。自唐以来,诸儒之论莫不采而辑之,间亦断以己意,附于其后。然后此书之旨,颇为明白。”[16]可见戈直对吴兢原书的整理不仅是单纯的“合之”“分之”,还做过较多的增删。因而,将夏译本与戈本比照时,只能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同,而不能将这些不同看作西夏译者在翻译《贞观政要》时对汉文底本做了增删。况且,夏译本从时间上来说至少比戈本早一个世纪。正如聂鸿音所说:“它毕竟反映了《贞观政要》定型于元代戈直集解本之前的某种版本情况。”[17]

英藏夏译《贞观政要》与诸汉文《贞观政要》篇次不同。

编号Or.12380-3919.41(71-16右)[18]的残叶存8行,前两行为《求谏》篇中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与褚遂良一段对话的最末几句话:“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后5行为《纳谏》篇第一章开篇的一段文字,是唐太宗与王珪的一段对话。第3行仅存“”(纳四)二字,当为篇名《纳谏第四》中的一部分。③诸汉文《贞观政要》,《纳谏》篇均位列第五,即“《纳谏第五》”。夏译《贞观政要》《纳谏》却为第四篇,即“《纳谏第四》”,可见其与诸汉文本的篇次不同。

英藏夏译《贞观政要》,有以“帝”来称呼唐太宗的情况。

前所考释的19枚残叶中有9次以“帝”来称呼唐太宗,多出现在君臣对话或是大臣奏表中,如Or.12380-3919.44(71-17左)[19]中有“”(……奏:帝统四方之民)。又如Or.12380-3919.49(71-20右)[20]中存有“”(今帝威力)。这种情况也多次见于俄藏夏译《贞观政要》,克恰诺夫便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不知道为什么译文一律删略‘陛下’二字,而代之以‘(帝)’,例如原文中的‘陛下承其余弊’,译作‘’,意思是‘帝承其事’。”[21]实际上,日本所藏《贞观政要》“南家本”“菅家本”“写字台本”“元刻”“明本”以及“韩版”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种表述应是唐代《实录》或《国史》原文。④而“帝”这个特定词语的使用恰好说明了夏译《贞观政要》所据底本的原始性,是一种较早版本的《贞观政要》。

(二)西夏译者对唐代职官封号及人名、地名等专属名词的译法

夏译《贞观政要》在文辞上并不像目前所见诸汉文本那样讲究辞藻的华丽及典故的铺陈,而更多的则表现为语言表达的通俗与言辞的准确灵活。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西夏译者对唐代职官封号的译法。例如将“黄门侍郎王珪”译作“”(“上卿王珪”或“大臣王珪”),译者并没有将“黄门侍郎”这一职官名称译出,而只是泛泛地译作“上卿”或“大臣”;又如将李大亮的凉州“都督”称号译作“”(将军)。而“都督”这个称号在《天盛律令》及俄藏夏译《贞观政要》中均为音译,虽然二者的用字不同,但是都借音于中原的“都督”来翻译,可见西夏译者在翻译这些职官名称时采取了较为灵活的译法。

西夏译者在翻译《贞观政要》中的人名、地名等专属名词时多采用音译或是音意结合的译法。音译的例如:“桀”译作“”〔:牙音khjar1.82〕、“纣”译作“”〔:正齿音t?拶hjiw2.40〕、“管仲”译作“、“由余”译作、“秦始皇”译作、“太宗”译作“”〔〕、“房玄龄”译作〔:喉音〕、“魏徵”译作、“王珪”译作、“张玄素”译作:齿头音su1.1〕、“李大亮”译作:来日音ljow2.49〕、“洛阳”译作“长安”译作:正齿音〕等。

还有一些翻译是音意结合的,这一类多为尊号、朝代名或是城池、宫殿名,译者对于“帝”“王”“公”“朝”“城”“殿”等字往往采用意译,而其他则采用音译。例如:“舜帝”译作:正齿音2.24〕、“桓公”译作〕、“隋炀帝”译作:喉音〕、“卢江王”译作、“周朝”译作:正齿音〕、“郭国”译作、“楚”译作、“洛阳城”译作、“乾元殿”译作2.24;:等。

(三)残叶中两个未见于西夏字书的西夏字

“”,该字为残叶Or.12380-3919.46(71-18左)[22]中第4行第5字。其造字规则是“”(来)的全部与“”(手)的右部“”合成为一个新字,依据上下文意译为“承”。该字与西夏文“”〔来日音lja1.20勒他切音辣〕十分相近,“”字有“送还、运送”的意思,“承”为引申义。

“”,该字见残叶Or.12380-3919.56(71-23左)[23]中第3行第2字。它是西夏文“”(碗)〔牙音khu1.4乞胡切音枯〕的讹体字。相对于目前所知的“”来看,其左下部的“”缺少“”这一画,且可看出“”已占满左下部满格,可以排除文献破损造成缺笔的可能当为讹体。

三、关于5枚疑似夏译《贞观政要》残叶的考察

《英藏黑水城文献》中除Or.12380-3919号残叶外,编号Or.12380-542[24]、Or.12380-2554R [25]、Or.12380-2554V [26]、Or.12380-2891R [27]、Or.12380-2891V [28]等疑似为夏译《贞观政要》残叶。这5枚残叶在《英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定名都是“佛经”。但从这些残叶的内容来看,应为世俗文献。例如:Or.12380-542中有“忠臣”“臣”等内容;Or.12380-2554R中有“公”等内容;Or.12380-2554V中有“应放”“臣”(残)等内容;Or.12380-2891R中有“谏言曰”“不言者”等内容;Or.12380-2891V中有“成难”“乃生”等内容。而且,它们的版刻形制及文字刻印风格又与夏译《贞观政要》相一致。但因过于细碎,内容考订难度极大,尚不足以确定它们是夏译《贞观政要》。

然而,对这5枚残叶的考察及判定意义重大。其一,可以搞清夏译《贞观政要》的存世数量。俄藏夏译《贞观政要》现存18叶,包括12个整叶和6个半叶,计30面共3500余字。英藏夏译《贞观政要》包括这5枚疑似残叶在内共225枚残叶,计3200余字。其二,可以还原夏译《贞观政要》的出土地点。夏译《贞观政要》最早的发现者是科兹洛夫,但他的发掘并非规范的考古工作,致使众多黑水城文献的出土地点从无查找。斯坦因的发掘则规范了许多,英藏Or.12380-3919、Or.12380-2554R、Or.12380-2554V、Or.12380-2891R、Or.12380-2891V等224枚残叶的出土地点均标示为“K.K.”,“K.K.”是“Khara-Khoto”(蒙古语“黑水城”)的缩写;Or.12380-542号文献的考察及判定为我们还原夏译《贞观政要》的出土地点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外,从《英藏黑水城文献编例》可知,“R”表示正面,“V”表示背面,即Or.12380-2554R与Or.12380-2554V为正、背面的关系。但仔细观察其页面边缘,可知实为两枚残叶黏连在了一起,不同于同一纸张正反两面印刷。Or.12380-2891R及Or.12380-2891V情况与此相同。

通过对英藏夏译《贞观政要》中19枚残叶的考察,我们发现其内容上与汉文《贞观政要》存在诸多不同,表现为内容的“增删”,“篇次不同”及以“帝”来称呼唐太宗等情况;西夏译者对唐代职官封号、人名、朝代名及地名的译法;文献中还发现两个未见于西夏字书的西夏字。而对5枚疑似夏译《贞观政要》残叶的考察,不仅对弄清该文献存世数量有一定作用,而且对我们还原夏译《贞观政要》的出土地点有重大参考价值。总之,英藏夏译《贞观政要》是一份重要的西夏文文献,不仅对俄藏夏译《贞观政要》是一个重要补充,而且对西夏时期的翻译事业、西夏译法、《贞观政要》的版本流传以及补充西夏文字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鉴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西夏文释读错误或是文献解读错误,万望斧正。

注释:

①英藏Or.12380-3919号下著录有文献残叶220枚,但《英藏黑水城文献》公布的残叶照片中只有219枚,缺少此号文献中的第12枚残叶。后文中考释的Or.12380-3919.38至Or.12380-3919.56在《英藏黑水城文献》中为Or.12380-3919号下的第37到第55枚残叶。

②原文前面所缺内容,原文后面所缺内容,□原文不可辨认, 方框中的西夏文字均为作者补录。

③“”(纳)字还出现在“俄Инв.NO.122,123;2556,2557《德事要文》(18-1)”中,原文是“”(受谏言则正),参见《俄藏黑水城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33页。“”(谏言受)既是“纳谏”的意思,据此将残字“”(纳)补全,也可推测本篇篇目原应为“《》”(《纳谏第四》)。

④据谢保成先生考证,现日本所传《贞观政要》不论钞本(南家本、菅家本、写字台本),还是刊本(元刻、明本、韩版),都有以“太宗”二字作“上”字者,又有以“太宗”作“帝”的情况。参见《贞观政要集校·叙录》,中华书局,2003年,第38页。

参考文献:

[1]北方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国国家图书馆编撰.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08-343.

[2]北方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国国家图书馆编撰.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15-319.

[3](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89.

[4](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0.

[5](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1-92.

[6](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4.

[7](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5.

[8](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5-96.

[9](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6.

[10](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99.

[11](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3.

[12](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4.

同类推荐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 钗外集

    钗外集

    本书内各自诗词,长短皆宜,婉约朦胧,欲说还休,淡淡道来,却又回味无穷,格近少游。其诗作不多,近词味,典雅纤巧,情思细腻。纵观蓝烟诗词,辞虽清浅,意却深婉,不用崛僻字,不涉晦涩典。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本书收录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霍达谢维奇的诗歌160余首。霍达谢维奇是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文学浪潮的标杆型诗人。高尔基称其为“白银时代”最好的诗人,毫不讳言从其诗作中汲取过文学营养,纳博科夫则自称因霍达谢维奇的诗而走出江郎才尽之窘境,别雷、布罗茨基等都对他非同寻常的诗思与诗艺做过非常高的评价。霍达谢维奇的诗尤以心理描写见长,同时不乏哲理与伦理因素。
  • 魏晋风骨化沉香

    魏晋风骨化沉香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
热门推荐
  • 欢喜相遇小夫婿

    欢喜相遇小夫婿

    李欢喜指着躺在地上的小人,“老爹,快看!这儿有个小鲜肉,绝对是新鲜还冒着热气儿呢。”“我的小棉袄嗳,你确定你说的不是刚出锅的包子。”……“老爹,咱俩还没落脚的地儿呢,你打算把这小崽子背哪去?”“先让他跟着咱呗,你老爹我三观超正的,见死不救这事臣妾办不到啊。”“带着他你不怕咱俩掉马甲呀?”老爹:“……”。
  • 在世再恋

    在世再恋

    他睿智仙王,一朝降临与她拉开战幕,每每在一起时总有无休止的战争,她女神中的女汉子一枚。
  • 你是我的光明神

    你是我的光明神

    世界的任何光与彩,任何人都与我是平行线,但你我注定会相交!我来到新的世界,你说过你会来找我,那我就在原地等你。——季承歌 我们在黑暗中相遇,但我们会携手于光明
  • “猎户星座”行动

    “猎户星座”行动

    毫无疑问,这《“猎户星座”行动》将使阅读产生一种力量,如同白昼使工作、高山使远瞩、游走使风景产生越来越远的期待一样。无论是写战地风采,还是绘边塞风情,还是叙京风民俗,邓友梅作品中涌动的都是那份中国文人的传统道德。生活故事、人生体验,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向读者诉说着多彩的人生,读之启人心智,催人奋进。
  • 血色大周

    血色大周

    网络时代孕育的博学广见之士,无意间穿越到战国时期,成为大周纯正的皇族后裔——卫国王子姬黛时值公元前346年,以姬黛的记忆秦国尚在变法初期;齐国邹忌谏言已过五年;魏国已经不复昔日的强盛;楚国只满足于称霸南疆那时候西帝秦国、东帝齐国、南帝楚国,尚不能左右各路诸侯姬黛机缘巧合之下,拜入鬼谷门,成为鬼谷子唯一的亲传弟子,得授其全部本领。鬼谷高徒:庞孙苏张,每每谈起,无不羡慕异常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在王子殿下的领导下,竟然扭转乾坤,一统华夏;现代商业支配着古代战争的发展;千年的军事战略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连横、合纵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且看一个把古今智慧融会贯通的男人如何争霸诸侯,创造一个传奇。
  • 硝烟令

    硝烟令

    黎秋池的眼里温柔的要荡出水来,对上我深深浅浅的调笑也笑的眉眼星星。我这一辈子,再算上上一辈子从没有被人珍爱过珍惜过,也从来一副铁石心肠不曾动情,方才知道,原来他眼里的才是柔情。我原本来这里是想做那玛丽苏女主,天下所有男人都爱我宠我的那一种,却没想,没那好命,拿错了剧本做了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封建社会霸道总裁。也罢,既然来了,那何不玩个痛快?小说文案都怎么写来着?哦,宠之入骨是吧,好!黎秋池,你这个落魄的皇子,本总裁宠定了!在这冰冷猩红的宫城里,我倾尽一生辅佐你,你救赎我这一世。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缅甸、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硫磺岛、冲绳岛……史迪威说:“小伙子们,我将带着你们一路打到东京去!”
  • 逐天之旅

    逐天之旅

    天降万苦于一人之身,可我不认天,从我走出家门那一步,就注定了我是谋天之人,若有一天归来,我定将这天逐出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亡灵家族杜拉戈

    亡灵家族杜拉戈

    提杰.杜拉戈,一个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姓氏,谁也不知道他背负着什么,又将要去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