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61500000004

第4章 拜将平北

出了养心殿的大门,冯翰远在玉阶上站了很久才往宫门走去。夜里微风阵阵,微凉的风吹在冯翰远脸上,让他慢慢的清醒了过来。刚才在养心阁里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竟是那么的不真实,可眼前的一切又都告诉自己这不是梦。

回想起来,自己不过是回京上报军情,讨要援军,从来没想过会单独面圣,更没有想到自己谋划的这一战对于皇帝来说,竟然还有那么重要的意义。

是啊,若此战能胜,则朝廷可以借此机会扩建铁骑。大周铁骑若成,那有生之年便可荡平北方,那可是不世之功勋,甚至能与卫青、霍去病齐名,必将流芳千古。想到此处,冯翰远顿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竟有些害怕起来。

更可怕的是,皇帝刚才为什么要提到五皇子呢?为什么要提到曹冲呢?父亲与自己刚刚在家聊过此事,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陛下问自己四皇子和五皇子谁更像他,这不分明是在问自己关于皇储的立场吗?

皇帝宠爱五皇子,有意立为储君,这是朝野皆知之事,可眼下五皇子病重,太医束手无策,眼看是命不久矣。莫非陛下是在暗示自己,若五皇子有何不测,皇储就是四皇子?那让自己不要操心宫中之是事,是要告诫自己不要卷入储位之争吗?

走着走着,已经快到宫门了。这里是皇宫的外围,没有了养心殿外那些名贵花卉与树荫,有的只有眼前的红砖墙,琉璃瓦,青石砖。

皓月当空,在这月光与烛光的辉映下,冯翰远竟觉得这四周的高墙透出一股说不出的阴森与恐怖,让人寒毛直竖。想起此时正瘫卧在床的五皇子,又联想到死于毒蛇的曹冲,冯翰远只觉浑身上下说不出的冷。

不卷入储位之争,谈何容易,冯翰远嘴角漏出一丝苦笑。陛下的意思很清楚,自己现在身在军中,掌管宣府是早晚的事,父亲也是久在北境,又袭承公爵之,位军中多少将领都出自父亲麾下。

父亲的姐姐,自己的亲姑姑贵为陛下德妃,生有皇长子,四皇子两个儿子。而和他们竞争的,有淑妃的二皇子,荣妃的三皇子,还有纯妃五皇子。如今五皇子之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直觉告诉自己,此事必然和储位之争有关。陛下啊陛下,我和我们冯家,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吗?

不多一会,冯翰远便出了宫门。宫门外,凉国公府的马车还在,冯鼎璋见儿子过来,上前问道:“怎么这么久,陛下都跟你说什么了?”

冯翰远刚要开口,马上想到了皇帝提到曹冲都事情,于是说道:“没什么,陛下有意准孩儿带那三万人马增援宣府,问了孩儿战法。”

“没别的了?”

“真没别的了。问过我战法,陛下就回宫歇息去了。父亲在外等了这么久,咱们赶快回府吧,受了风寒可就不好了。”

冯鼎璋虽然不信,但是见儿子这么说,也就没再多问什么。二人上车便回府去了。

一路上冯翰远都在想皇帝提起曹操与曹冲之事。思来想去,冯翰远也不敢确定这究竟是不是巧合,保险起见以后还是谨言慎行为妙,于是一路上都没再和父亲说起宫里之事,只是说自己许久没进宫了,宫里有些变化看着新奇等等。不多时车架回到了公爵府。也许是赶路太累了,也许是今天耗费了太多都心神,冯翰远躺下没多久便沉沉都的睡去了。

等冯翰远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自从入军之后,冯翰远从来没起得这么晚,想来是真的累了。虽然起床晚了,但是这习惯却是改不掉的。

在冯翰远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定下了一条铁律,无论起床早晚,必须先练功,再问安,然后才能吃早饭,开始一天的生活。这十几年下来,冯翰远早已把这些当成了和吃饭睡觉一样理所当然的习惯,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夏日炎炎,冯翰远的武艺操练是一天都没落下。

这两年一直都在军中,回家的日子甚少。今天又在这后院耍弄起来,竟是别有一番滋味。

冯翰远的武艺大部分是郑烬教授的。这个郑烬是军中遗孤,自幼在宋老将军身边长大,天资聪慧,是一个练武奇才。八岁时,宋老将军见其痴迷武学,便把他送到了嵩山少林,做了俗家弟子。十六岁入军,有了少林武功做根基,这军中的各种兵刃更是不在话下,不多时便成了军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后来凉国公奉旨镇守宣府,郑烬做了他麾下参将,还让儿子冯翰远拜他为师,于是冯翰远就成了郑烬唯一的徒弟。

练功完毕,冯翰远来给父母问安。进了屋,发现父亲不在,母亲和妹妹正在说话。

“母亲大人万安!”冯翰远走上前行礼问安,又转过身对坐在旁边的妹妹道:“妹妹妆安!”

“那么正经干嘛,这又没外人。”说完,妹妹冯紫谙只是站起来象征性的回了个礼。

“不必多礼了,快坐。”母亲说道。

“父亲去哪了?”冯翰远问道。

冯紫谙道:“父亲去上早朝了,看时辰也应该快回来了。”

冯母说道:“自从五皇子病重,这陛下已有十多日不叫早朝了,看来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冯翰远沉默不语,冯紫谙好奇的问道:“哥哥,昨天陛下半夜叫你们进宫,都说什么了,陛下忽然早朝,是不是跟这有关系啊?”

冯翰远说道:“我这次回京,主要是为了向陛下通报宣府的军情,向陛下讨要援军的。”

冯母惊讶道:“宣府的军情?鞑靼人又闹事了?”

“据孩儿探查,鞑靼人这次动静不小。”

“那陛下有何决断?”

“母亲莫急,有孩儿和郑师傅在,不会有事的。陛下昨日也已答应让孩儿带援军支援北境,估计今日朝会,应该就是商议此事,应该很快就有旨意下来。”

冯母叹了一口气,说道:“娘本想着这几年鞑靼人不怎么闹事了,让你去军中磨练一番也是好事,可惜天不遂人愿啊。”

冯翰远道:“母亲不必担心,孩儿与郑师傅早已做好了盘算。”

“你郑师傅,为娘当然是信得过的。只是这刀剑无眼,可不管你是什么王公贵胄。你不知道,你孙家大哥弃武从文,娘心里有多羡慕。”

冯紫谙插话道:“母亲,人各有志,我觉得我哥哥比孙家哥哥要好得多呢。”

“你父亲在军中厮混了大半辈子,我这心是每时每刻都悬着。好不容易熬到他这些年他不怎么去边关了,我这心才算安稳些。这安生日子没过几天,你这又……唉,我这辈子,就是这么个操心的命。”

冯紫谙安慰道:“母亲放心。我哥那身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鞑靼那些个小鱼小虾,哪能伤到他。”

冯母叹道:“越是这样越要小心。那河里淹死的人,大部分都是会水的。”

冯紫谙笑道:“看您说的,再把我哥吓得不敢去了。”

冯翰远白了她一眼,没说话。

冯母继续说道:“你父亲在军中这么多年,怕我担心,因此从来没跟我提过他受过什么伤。可我还是知道,因为他每次从边关回来,身上总会多出几道之前没有的伤疤。”

冯紫谙道:“是吗?我还以为除了六年前,父亲就没有……”还没等说完,见哥哥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就没再说下去。

“六年前,当我赶到宣府大营的时候,你父亲身上的箭头刚刚取出,满身是血,身边围满了人。我数了取出的箭头,足足有八个。后来军里的大夫跟我说,最近的一个箭头距离心脉只有三分。”

冯翰远柔声道:“郑师父和孩儿说过当年的事。当年鞑靼两万人欲偷袭宣府,集结隐秘,行动迅速。父亲领五千人马巡视城外与其遭遇,凭地形死战不退拖延敌军,郑师傅趁此绕敌背后,大破鞑靼。若不是当年父亲城下力战,这宣府也不会有这些年的太平。”

冯母道:“这些娘也是后来才知道。回来之后,你父亲整整修养了半年。从那以后,陛下就不怎么让他去边关了。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形,依然会后怕。“

冯母停了一会,又说道”翰远啊,你听娘说,这家国天下的道理娘不是不懂,也不是要拦着你去忠君报国。只是切莫仗着自己武艺高强就逞勇斗狠,明白吗?”

“母亲教诲,孩儿谨记。母亲放心,孩儿不是那种有勇无谋之人。”

“呦呦呦”,冯紫谙一撇嘴,说道:“你这是在暗示谁啊,当心我去告你的状。”

冯翰远笑道:“妹妹切莫胡说。”

见这气氛已经有所缓和了,冯紫谙也就放心了,问道:“对了,那你很是不是快就又要走了?”

冯翰远道:“军情紧急,耽搁不得。”

“今天是六月初十,六月十二就是迦瑶姐姐的生日,她还要在那天行笄礼呢,你能不能过了六月十二再走?”

冯翰远被她弄得哭笑不得,说道:“这事我真的做不了主,一来军情紧急,二来若有旨意让我明天就出发,我也不能抗旨行事啊?”

冯紫谙道:“那就只能希望陛下让你过了六月十二再走了。”

冯翰远有些奇怪,问冯紫谙道:“这迦瑶妹子许了人家吗?”

冯紫谙反问道:“怎么,你害怕了?”

冯翰远脸一红,说道:“莫要乱说。只是女子一般不都是出嫁之前才行笄礼的吗?”

冯紫谙白了他一眼,说道:“孤陋寡闻,现在京城的女孩,只要年满十五,都会找一个生日行笄礼的,也不用去孔庙了,在家里就行,没以前那么严苛了。”

冯翰远道:“这我倒是真不知道。”

冯母笑了笑,说道:“这也是这几年才有的。其实啊,就是借着这笄礼的由头,邀亲朋好友来府中一聚,若是哪家对这姑娘有意呀,也会登门拜帖,前去观礼。说起来这孙家丫头的笄礼,我还是主宾呢。”

三人正说着,外面下人来报,说大内的常公公已经到了门口,说是来传旨的。三人马上起身出去迎接,这凉国公冯鼎璋正在朝会之上,此时内官前来传旨,十有八九是给冯翰远的。待三人来到正厅之时,常公公已经捧着圣旨等在这里了。冯翰远上前道:“常公公,冯翰远有失远迎,还望公公见谅。”

常公公笑着一躬身,算是回应,然后大声道:“冯翰远接旨!”

三人立马跪地接旨。

“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用建藩辅,以明亲贤,亦知民心思定,人心思安,不宜妄动也。然鞑靼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造谋籍兵,数为边害久矣。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凉国公世子冯翰远,人品贵重,文武俱佳,特拜平北将军,任宣府总兵副将,三日后将西郊兵三万驰援北境,主者施行。”

“臣冯翰远,领旨谢恩。”

“老奴恭喜冯将军!”常公公把圣旨交到冯翰远手里。“今天下午,兵部会给世子送来新制的盔甲和朝服。明日早朝时,世子务必穿新朝服见驾,接受陛下的兵符将印,再去兵部报道,最后才能去西郊大营交接兵事,这几样流程望世子谨记,切莫乱了次序。”

“多谢常公公提醒。”冯翰远接过圣旨交给母亲,又说道:“我送公公。”

“老奴不敢,将军留步。”

常公公走后,冯翰远拿着这圣旨端详了好久。冯紫谙笑他道:“不就封你个将军嘛,至于高兴成这样吗?”

冯翰远没理他。冯母见儿子眉头紧锁,不似高兴的样子,问道:“翰远,你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昨夜孩儿确实和陛下论过战法。但是,就算陛下再怎么赏识我,让我做个参将,领兵北上支援也就是了。这一下子提我为副将,还封我个平北将军,孩儿只怕,未必是好事。”

冯紫谙问道:“怎么不是好事了?”

冯母说道:“这平北将军是朝廷三品武官,你年纪这么小,之前也没有单独领过兵打过仗,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这一下子仍给你这么大的官,娘也怕你登高易跌重。”

“孩儿也这么想。孩儿现在身无尺寸之功,只怕会引来朝臣的非议,人心不服啊。”

这时一个声音从门外飘了进来:“你能这么想,算你小子还有自知之明。”

众人向门外望去,原来是冯鼎璋回来了。“你小子现在可是风光了。”冯鼎璋说着坐到主座上,抓起桌上的一个茶杯,一饮而尽。

“老爷,朝上情况如何?”冯母关切的问道。

“别提了”,冯鼎璋放下茶杯说道,“陛下一上朝就连下连三道圣旨,都是关于北境的,其中就有封你平北将军的旨意。这些旨意都是陛下乾纲独断,没有与内阁商量,朝臣对此颇有微词啊。”

冯翰远说道:“孩儿昨天就奇怪,陛下昨夜明明也召了内阁首辅杨老太师,何以会对北境之事只字不提呢?”

冯鼎璋说道:“这就是所谓的圣心难测啊。说起这位内阁首辅,今天陛下宣召封你平北将军之时,他的脸色可是很不好看啊。”

“这一点孩儿想到了。孩儿现在无功而受禄,自然是人心不服。其他朝臣如何说?”

“有几个御使当场反对,有的说陛下过于偏爱,有的说你经验太少,不足胜任,都被皇帝驳回去了。其他人,大都默不作声。你孙伯伯和宋伯伯可是对你百般维护啊。”

“有当朝颖国公和兵部尚书作保,孩儿这个三品将军倒也是风光啊。”冯翰远语气中充满了满满的无奈。

“陛下这次可谓是天恩浩荡啊,老夫在你这个年纪,连个游击参将都没混上呢。”

“父亲刚才说陛下连下了三道圣旨,另外两道圣旨说的什么?”

“一道是让颖国公带东郊大营进抵居庸关与宣府之间,另一道是让四皇子卫王殿下到宣府做个参将,历练一下。”

四皇子?冯翰远一下子就想起了昨晚皇帝说过的话。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陛下真的有意立四皇子为储,所以才会这个时候把四皇子派到宣府。

想到此处,冯翰远问道:“东郊大营能拉出来的兵力,大约是五万。进抵居庸关,可以说是陛下为保万全之策,但此时让四皇子去宣府,是不是另有用意?”

“这,为父就不知道了。陛下对此也未做解释。”

冯紫谙听了半天,终于忍不住插话道:“管他为什么呢,陛下总不会害哥哥的,更加不会害自己的儿子。”

冯鼎璋听罢哈哈大笑,说道:“谙儿这话说的倒是不错。”

冯紫谙听得父亲夸奖,甚为欣喜,继续问道:“父亲刚才说颖国公孙伯伯也要去北境,也是三天后出发吗?”

“圣旨上说五日之后,你关心这个做什么?”

“六月十二是孙家姐姐的生日,若那日孙伯伯不走的话,那迦瑶姐姐的笄礼也就不会耽搁了。”

“原来是为了这事。散朝时,颖国公还跟我说起此事,说那天让咱们家一起去呢。”

“真的?”冯紫谙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转头对冯翰远说:“你看,孙伯伯让咱们一家都过去,看来对你也很是中意呢。”

冯翰远听得脸又是一红,说道:“迦瑶妹子的笄礼,母亲是主宾,父亲与孙伯伯同朝为臣,又是故交,我不日又要与孙伯伯并肩抗敌,你又是从小就爱往颖国公府跑,这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孙伯伯请我们一家去府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何来中意不中意都呢?”

“你别装糊涂,”冯紫谙说道:“这次可是姐姐的笄礼,不同与平常的生日,这能去一观的,都是对姐姐有意的人家。这次人家可是点名让咱们家去,这不是有意是什么?你说你一个大男人有什么可害羞的啊?”

冯翰远有点急,说道:“我哪有害羞?”

“不是害羞,那难不成你是不喜欢孙家姐姐?”

“我……”冯翰远被她这么一问,一时竟说不上话来。

这时,冯母开口道;“翰远呢,你妹妹说的,也不无道理。为娘见你每次聊起你与孙家姑娘的事,你似乎都有推诿之意。娘也想知道,你看这位孙家姑娘可中你意?”

冯翰远想了半天,说道:“母亲,孩儿不知如何回答。孩儿与迦瑶妹妹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孩儿也知道迦瑶妹妹无论人品、相貌还是才学都十分出众,只是孩儿从未想过要成亲之事,所以也就没有中意不中意之说了。”

冯紫谙道:“我告诉你,我可是想让迦瑶姐姐当我嫂子的,你可别坏了我的事。”

冯翰远苦笑不得,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冯母说道:“依我看,这颖国公府与我凉国公府是门当户对,迦瑶这孩子无论人品也好相貌也好,都是无可挑剔的。翰远啊,你要是听娘的话,就别犹豫了。老爷,你说呢?”

冯鼎璋说道:“这婚姻大事,马虎不得。孙家的姑娘嘛,我是没意见的,只要翰远自己同意就行。”

放在昨天,冯翰远并无太多感觉,只是觉得自己年纪尚小,还没有什么打算。可是经历过昨晚之后,冯翰远对于这婚事又有了多一层的思考。父亲与颖国公孙伯父都是戎马半生之人,如今朝中许多领兵的将军都是出自这二人麾下。尤其是北境军中,二人的威望甚高。如今五皇子病重,皇储之位也一直没有定论,此时如果冯孙两家结为儿女亲家,这会是当今陛下乐见之事吗?

想到此处,冯翰远不想此事再纠缠下去,说道:“父亲,母亲,如今北境黑云压境,大战在即,孩儿实在是无暇思考此事,待赢得此役,北方安定之后,再行商议把。”

冯鼎璋欣慰的一笑,说道:“嗯,不错,这儿女私情自然比不过家国大事,就依你所说吧。”

冯母觉得也无不可,只有冯紫谙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同类推荐
  • 一二九学生运动

    一二九学生运动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晋君襄公

    晋君襄公

    晋襄公姬欢是晋文公重耳之子,死后谥号襄公。重耳去世后,二十七岁的姬欢执掌国事,成为新晋盟主。然而,表面强盛的晋国却面临着内忧外患。掌国伊始,晋国便与强秦血战崤函;崤函大战之后,姬欢大胆启用新人,整顿政务,变法革新,晋国为之一变。就在晋国蒸蒸日上之时,姬欢听说自己的红颜知己竟在卫国饱受凌辱,怒不可遏,遂发兵卫国,并引发了一场中原大战。面对晋国的强大,楚国和秦国再也按耐不住,三大国之间战事不断,姬欢在位七年,年年有战,却终靠一己之力能威服诸侯,使得晋国霸业延续。有多少生生死死情,都付红尘烟雨中;有多少爱恨情仇事,都留与后人评;英雄仗剑,书写下千秋功业;女儿梳妆,常思念梦中情郎!
  • 唐朝第一和尚

    唐朝第一和尚

    大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前夕,安西都护府的安西铁军守护着大唐的安定,而李云归正是这安西铁军的一员,他以坚韧的性格迅速成长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而他的命运并不简单,从小他就被挑中成为佛法密宗的守护神,神秘的力量蕴藏在身,等待人去激发;而他在睢阳战争中,遇到了中原佛教传承了两百余年的神秘教派——护法金刚,此派以佛门执法者著称,可通西方诸佛,借佛门万物之力,除魔伏妖;断不公之案,秉公正之尺;精彩的故事就此展开。
  • 称霸从春秋宋国开始

    称霸从春秋宋国开始

    世人皆笑宋襄公愚蠢的仁义道德,殊不知他本就是贵族,遵守着贵族精神,当他抛下贵族精神的那一刻,你们都将颤抖。
  • 问道无常

    问道无常

    生死寂灭,乃世间之无常;无常之大,自然包括世间万象。无常不会令人痛苦,人心困于无常之时,才会产生痛苦。执著问道,原本就在于执著修心。《问道无常》,讲述一个更真实的全真道派,讲述一个不一样的邱处机。
热门推荐
  • 重生国民男神洛少很强势

    重生国民男神洛少很强势

    重生归来,是巧合还是注定的命运?归来做男神,万人追星;做校草,万人追求……妖孽如“他”,“他”是爱尔家族的小少爷冰冷如“他”,“他”是贵族圈里的贵公子温柔如“他”,“他”是粉丝们的精神支柱天真如“他”,“他”是他们唯一的挚爱可谁又知,“他”...亦是她……本文有爱情,有友情,也有亲情。前世(夜)洛月漓没有的,今世都会有。洛月漓:重生归来,为了复仇,也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 师父不要你了

    师父不要你了

    这个世界上,不是最先遇到谁,就先爱上谁,而是,遇到对的人,便会义无反顾的爱上。她,是一代沐家剑术传人,他,是一国皇子,为了她冰川也能融化,天下也能放下,他,是她最初遇到的那个人,却不是她爱的人,利益,爱恨,家国,谁又为谁丢了魂失了魄,改变自己扬言曾不会变的诺言……场景一:夏子墨看向面前的少女,十五六岁的模样,明眸善睐,肤如凝脂,眉如新月,樱桃小口,亭亭玉立,确实好美,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心里想到怎会这样反常,默念了,几遍清心咒,这难道就是智信说的际遇,看来他不是一无是处的。
  • 梨木湾

    梨木湾

    一部牵动人心的经济大开发;一部令人沉醉的爱情史诗。海百川,古城某大学的高才生,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一表人才,是众多女子心中理想的白马王子。但他却偏偏地爱上了山村女子山凤容,在仅仅只有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俩个人演绎出了人世之间可歌可泣的生生死死的爱情篇章。萧望月,一个村支书的女儿,天生丽质,风华绝代被人们誉为杨贵妃。她,一见到海百川便为之着迷倾倒,毅然决然地甩了自己的男朋友。疯狂地大刀阔斧地向大学生发动了爱情攻势,她不惜任何代价要把海百川夺过来——捏足疗伤之情迷意乱、强行圆房的尴尬……如火如荼的感情纠葛。山凤容和海百川能否结成幸福的伴侣?萧望月能否如愿?生死恋情与可怕的世俗观念和纠缠不清的感情纠葛贯穿於全书的始末。年轻的村主任许心农,是一个从风口浪巅上杀出来的百炼成钢的汉子。在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声中,决心带领全村民众向贫穷宣战。以他为首的革新派与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展开了激烈的大博斗……这是发生在一九九六年夏月的故事。
  • 凌云辞

    凌云辞

    百年的天下太平,总归是要出点乱子的,妖和魔相互勾结企图打开百年前神界帝君设下的封印,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印的力量被削弱,越来越多的妖和魔逃往凡间,羽皇之子下凡历练,遇到了脾气时好时坏的小妖女,顺便还带上了私自跑下来的刁蛮小殿下妹妹以及她半路上拐来的小秀才,途中居然还捡到了一个灵...于是乎,五个人踏上了一段温暖而又热血的成长之旅...
  • 破琴诗

    破琴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神教父

    魔神教父

    前世黑道太子,今生破法邪神。一场意外穿越到异世界的林凡,却获得了一双妖孽般的破法血瞳。坠入血魔古窟中洗髓伐筋后更是打造一尊无敌金刚身。魔功成,血瞳开,魔眼破尽万法大道。盯法宝,法宝破;盯阵法,阵法开;盯上那边那位美女,喂,你……你别过来!
  • 释迦氏谱

    释迦氏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世做俗人

    今世做俗人

    重活一世,只求念头通达;做个俗人,图个贪财好色。
  • 梦彻心

    梦彻心

    游千梦的别扭,刘南彻的迷茫!差点错过的心!
  • 遵命,我的女王陛下

    遵命,我的女王陛下

    某天,一腹黑男无辜的看着她“娘子~我不是故意要隐瞒你的”。某女在一边静静的看着他理都不理他一下,于是某男有了漫漫的追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