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10300000007

第7章 做官的忘了百姓就是忘了本

五月端午的前一天傍晚。京城皇城根一处宅院挂着“太师府”牌匾。这是关正行姐夫的官邸。月皎穿着一身淡粉丝绸夏装,在落日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迷人。她站在那里,拿着一幅字轴,在门前张望着,不一会儿,栗毓美小跑着到了门前,满头是汗,气喘吁吁。月皎打量着栗毓美,怪怨又关切地问:“怎么走着来了,连辆车也没叫?”

“嘿,让你见笑了,读书人摆不了谱。再说呢,不到十里路,走走还能活动活动筋骨。”

月皎气不打一处来,本想发火,一看在太师府门前,就压住火,悄声责怪道:“你才读过几天书。读书人咋了?读书人就要当苦行僧?照你这么一说,我爹和我姑父骑马坐轿就坏了读书人的名分了,是不是?”

这时一顶大轿从巷口往进走着。栗毓美低声说:“饶了我吧,不然的话,我出去叫辆车,重新进来?”

月皎无可奈何地说:“不要出洋相了。”然后把手上的字轴交给栗毓美。随后吩咐道:“这是咱们山西书法大家傅山的墨宝,算你给我姑父拿的礼。快拿上,一会儿机灵着点儿,啊。”

栗毓美推脱着:“不妥,不妥。字轴是你的,我也不会送礼。”

月皎把字轴塞到他手上:“就算你帮我拿着,准可以了吧?!”

栗毓美无奈地接过字轴,想起什么似的问:“唉,月皎,进家后,我是先看你爷爷、奶奶,还是先看太师?”

月皎调侃地说:“知县大人,这还用问本小姐?”

栗毓美腼腆地一笑:“按理说,应该先看爷爷、奶奶。”

月皎微微点头:“还算知书达理。实话告你吧,前一段时间我爷爷、奶奶到浑源过四月八去了,还没有回来,免礼了。”随后招呼着栗毓美进了太师院子。

太师府客堂有四个开间大。分两个区,靠近门前这边作为客堂,摆了不少瓷器。客堂正面墙中间挂着乾隆帝御笔“福”字,红底黑字。靠里边那部分摆着一个大案子,是太师练书法的地方。四周墙上挂了不少历代名人字画。

太师正在书房站着写字,夫人站在旁边招呼着。一幅字写完,太师拿起印章,郑重地盖在左下角,和夫人欣赏着。当听到院子的脚步声,知道客人来了,就清洗了一下笔,挂到笔架上,然后和夫人一前一后地往客堂这边走来。

太师对夫人说:“正行的事皇上答应了。估计是先回来在户部当值,等适应一段时间,吏部那边有了空缺,就去做侍郎。看来皇上对吏部这边不放心,想让正行盯着点儿。”

夫人扶着太师,温情地说:“正行的事让你操心了。”

太师哈哈大笑着:“谁让我是他姐夫,他是我小舅子呢?”

管家推开门进了客堂,鞠了个躬:“大人,月皎小姐带的客人到了。”

太师看了看夫人,打了个手势:“好,请客人进来吧。”

栗毓美和关月皎在管家的引导下进了客堂。栗毓美进来后先是把字轴轻轻放在门前的桌子上,然后走向前行跪拜礼:“参见太师大人,拜见太师夫人。”

“免礼,免礼!”太师招呼栗毓美坐下。栗毓美小心翼翼地坐到靠门前的椅子上。

太师接着说:“年轻人,我等应是初次见面的老相识了。”

“不敢当,不敢当。太师是当朝大儒,朝廷重臣,晚辈对大人仰慕已久,今日一见,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栗毓美站起来回话。

太师招呼着月皎:“小皎,陪你姑姑到小客堂唠唠嗑,我等两个说点爷儿们的话题。”

太师夫人向门前喊了声:“小翠,给客人上茶。”

小翠应声而入,为栗毓美端上一碗茶。月皎在栗毓美旁低语了几句,就和姑姑手挽着手往门外走了。太师夫人借回头关门之机,多看了栗毓美几眼,然后微微一笑,把门合上。

太师指着茶碗招呼着:“年轻人,喝茶。不要拘谨。”

栗毓美欠了欠身子:“谢太师!”然后端起茶碗抿了一口。

太师站起来在客堂踱着步:“你的学识、品行,十年前正行就给我讲过。可谓少年有志,成年得志,恭喜你呀。”

“谢太师。朝廷给了乌纱,就要实心做事,不负皇恩。在下一介草民,怎样做官,还请大人不吝指点。”栗毓美站起来回着话。

太师伸了伸胳膊又回到座位:“今年过年期间,莫宝斋又郑重给我推荐了你。说你品端行正,文武双全,人才难得。月皎从浑源回来后,成天为你美言,恨不得明天就让你做封疆大吏。”

“莫大人和关大人,两位大人对在下恩重如山。月皎说,大人对她视如己出,她对您孝顺有加。”

“年轻人,来,坐下说话。”

栗毓美小心谨慎地坐下:“谢太师。”

太师抓起两个玉石健身球,把玩着:“听宝斋讲,你曾想做教谕,为朝廷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好样的。不失读书人的气度,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呀!”

“岂敢,岂敢。在下已决意怀揣天地民心,心存儒家良知,担当天下使命,听从朝廷的调遣,到河南做知县去了。”栗毓美诚恳地说。

太师指了指自己旁边的椅子,微笑着说:“年轻人,来,坐近一点说话,不必过于拘谨。有志气,有见地。能把刚才的话说具体一些吗?本太师愿听高论。”

栗毓美端着茶碗坐到太师旁,轻轻坐下,又把茶碗放到条几上,两手握在一起:“太师,在下就妄言了。”然后顿了一下,看了看太师,接着说:“世上最大的也是最小的,最小的也是最大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集成森林,个个百姓聚成民众。为政者既要知道这些道理,更要时常把这些道理返回头去想,把百姓的事当天高、当地大,实心为天下的百姓做事,小心为每个百姓做事。百姓家家安居,人人乐业,这些‘小事’做好了,何愁国泰民安?”

栗毓美的一番话引起了太师的兴趣,他竖着耳朵听着。管家推门进来,走到太师跟前低声说:“大人,夫人说饭做好了。”

太师摆摆手:“等等,话还没说完,一会儿再吃。”又招呼着栗毓美:“年轻人,继续说下去。”

栗毓美把两只手端起来,又把手反转了一下:“每个做官的也许对‘民可载舟也可覆舟’这句话耳熟能详。可是,在平时做事时,常常忘却了这一点,对百姓的事漠不关心,把‘民’和具体的百姓割裂开来。民是由具体的百姓集合而成的,每失去一个民心,就使舟倾斜了一点。何况我等做官的人,都是来源于老百姓。自己不是,可能父辈是,父辈不是,再往前推,归根到底官是来源于民的。所以,做官的忘记了百姓就是忘了本。”

小客堂里。太师夫人和月皎正亲热地说着悄悄话。夫人抓住月皎的手,若有所思地说:“这个年轻人气度不凡,必成国之栋梁。”然后搂住月皎,自言自语地说:“不知我等关家的这只金凤凰,能不能落到这棵梧桐树上去。”

月皎撒娇地抱紧妇人:“姑姑,我给您好好飞,但能不能落上去,还得看您和姑父能不能给这棵梧桐树浇水施肥呢。”

“你是姑姑的心肝宝贝,这还含糊吗?”夫人摸了摸月皎的脸,又说:“对了,还有件事得告诉你,你爹很快就要回京城了。”

月皎高兴地站起来:“太好了,太好了!”

随着一阵脚步声,月如进了小客堂。她从桌上拿起一把扇子猛扇,看见妈妈,就撒娇地说:“妈妈,真是又累又热。表姐,我妈偏心眼,全家人都围着你转。”

月皎抱住月如,拿过扇子为她扇风:“姐姐记着你的好处,到你需要姐时,姐也不会含糊的。”

太师夫人从条几上拿起一块西瓜:“来,快吃一块瓜,解解渴。这可是你二叔从浙江老家捎来的。”然后又走到门前开开门:“小翠,不要忘记给太师那边上西瓜。”

月如边吃瓜,边说话:“妈妈,女儿有一事相求。”

太师夫人拿了两块西瓜,一块给月皎,一块给月如:“怎么?女儿和妈说话还客套?”

月如把西瓜放下,趴到她耳旁:“我想跟姐姐、姐夫去浑源州一趟。”

太师夫人脸一沉:“可不要随便乱说,姐姐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哩,不敢把锅揭得太早哩,否则,就得吃生饭。”

月如撇着嘴:“哦,女儿知道了。那我去浑源的事呢?”

太师夫人想了想:“啊呀,这一段时间官军正全力剿灭白莲教,路上怕不安全。”

月皎帮腔道:“姑姑,白莲教主要在湖北、四川、陕西一带泛滥,浑源离得远着呢。”

太师夫人轻轻扭了一下女儿的脸蛋:“哦,月皎说得对,白莲教在山西没有兴起。那就去吧,正好你姥爷、姥姥也在浑源。”

月如亲了一下她的面颊:“好妈妈!”

太师府客堂。太师和栗毓美中间的条几上放着西瓜,但两个人都没吃。

“说得好!做官的忘记了百姓就是忘了根本。民众的心要一个一个去争取。深刻,深刻。继续说。”太师兴致正浓。

栗毓美继续说:“大人过奖了。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儒家思想是中国人共同的道德家园。武力可以得天下,但不能坐天下。我国秦朝和隋朝武力盖世,但其政权都是昙花一现,根本原因是他们失了礼,丢了仪。大清自康熙帝以来,开创了一代盛世,是礼和仪的结晶,尊崇孔孟之道的结果。”

太师边喝茶,边微笑着听。栗毓美也大口喝了下茶:“这些是治国之大道理。我同样感到做臣子的,要做到上不负皇恩,下不失民心,也必须牢记礼仪,坚守儒家思想。我等不能读书时讲儒家思想乐此不疲,津津有道,但当了官就忘记了这些读书人的根本。在下以为,读书人要视礼仪为生命,决不能丢掉读书人礼义廉耻的本色。”

太师看着栗毓美:“对,礼义廉耻是读书人的底线,必须守住。”

栗毓美走到太师跟前,打恭到:“人生短暂,再无来时。我愿怀揣天地民心,心存儒家良知,去担当天下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不负皇恩,下不违民意。”

太师听着栗毓美一番话,觉得这个年轻人言行端庄,心高志远,是个难得的人才,打心眼里欢喜,情不自禁地说:“山西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真是才俊辈出,良士如云,今日老夫领受了。山西人崇尚‘义’字。关云长一个义字,成就了刘备的大业;尉迟恭一个‘义’字,助推了开元盛世;狄仁杰一个‘义’字,造就了武周中兴;晋商一个义‘字’,化解了朝廷藩库难题。我朝得你这位义士,幸哉!”

栗毓美鞠躬道:“谢谢您对山西人的褒扬。”

夫人和月如、月皎推门进来。太师顿了顿,轻轻摇了摇头:“不过,有一位山西大儒,我仰慕他的人品,欣赏他的学识,但对他的倔劲不敢恭维。为了招贤纳士,康熙帝礼贤下士,这位先生都无动于衷。”

太师夫人走进客堂:“看你,又在发傅山先生的感慨了。”

月皎拿起那幅字轴:“姑父,您可有面子,栗毓美知道您喜欢傅山先生的字,专门给您带来了一幅。傅山先生一听,要把他的字送给当今太师,高兴地说,善哉。”

月皎这番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栗毓美站起来,连连摆手:“大人,不是。是月皎……”

月皎赶紧接过话茬,把那幅字轴递给栗毓美:“嘿嘿,你怕是赝品,想把责任往我身上推。来,把字轴打开,让姑夫这位一代大儒一看,真假就知。”

栗毓美想说什么。月娇催赶着:“啰唆个啥?是不是真品,你说了不算。快打开,让姑夫鉴赏鉴赏!”

栗毓美只好打开字轴,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太师俯下身子端详了一阵,连连点头:“运笔如行云流水,气势狂傲不羁,形体如诗如画。这是傅青主先生珍品中的极品!”然后看着月皎:“这是你爹在浑源的镇宅之宝,咋给姑父带来了?”

月皎不好意思地说:“姑父,啥事也瞒不过您的眼睛。”

太师哈哈一笑:“你个小鬼头,都是你的主意。这幅画根本与栗毓美无关。如果栗毓美送我这幅画,他就不是他了。”

众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栗毓美就回到了浑源。拜访了关正行,谢了苏子轩、吴开域后,就去河南上任。盛夏的一个上午,栗毓美正和张志远赶着毛驴行进在太行山峡谷。峡谷两边森林茂密,只留下一线天,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着,不时发出阴森的叫声。栗毓美仰起头正好看见那只老鹰。他用手中的棍子在驴屁股上重重敲打了一下,毛驴立即加快了步点。栗毓美回头看着采摘野花的张志远:“快走吧,此地阴森诡异,不可久留。”

半个时辰后,他们就出了太行山峡谷,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尽收眼底。张志远转身看着太行山,感慨地说:“咱们告别山西,到了河南了!”

栗毓美深情地仰望着太行山:“是啊,生我养我的故乡啊,再见了!”然后深鞠了三个躬。

张志远也跟着鞠了三个躬:有些伤感地说:“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朴园,谁让你想做个有作为的男人呢?”

栗毓美仰望着太行山,点点头:“是啊!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谁也不想离开家啊!我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爷爷已卧床不起。四个弟弟尚未完全成人,我爹的疮病经常复发,继母的腿病也不轻。我真是割舍不下啊。”然后面朝北,鞠了三个躬,“求恒山爷保佑家里人平安吉祥。”然后潸然泪下。

张志远失声哭了起来。栗毓美拍拍他的肩,劝说了几句,张志远擦了擦眼泪,故意扭转话题:“朴园,你看这风景多美呀,如果不身临其境,谁都不敢相信,这天下还有这等景观。”

栗毓美仰望入云的太行山,又看着眼前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美景,情绪好多了,就诗兴大发:“峡谷一线天,晋豫天地间。千里来做官,无功誓不还。”

张志远赞许着:“情真意切,好诗一首。”

说话间,毛驴已走远。栗毓美推了一下张志远:“啊呀,志远也会拍马屁了!哎,不早了,抓紧时间赶路吧。”

半个时辰后。一匹快马从河南方向飞奔而来,掠过栗毓美他们,向山西方向疾驶而去,尘土弥漫。张志远怕毛驴受惊,赶紧抓住缰绳靠到路边。栗毓美下意识地捂住嘴。

策马者膀宽腰圆,穿一身黑色武士服,在距栗毓美他们一百多丈远时,吁的一声,马站住了。这人一兜缰绳,马头转向南,看着栗毓美他们的背影,越想越觉得那俩人似曾相识。他想着恒山的遭遇,想起三年前在太原擂台的那一幕,又想起在太原浑源会馆遇见的三个人……他的心一震,情不自禁地说:“莫非是他们?”他又策马返回,追上来,在栗毓美他们周围转了三圈,仔细打量了一番后,然后大喝一声:“真是冤家路窄,栗毓美,拿命来!”

张志远一听呼喊声,不知所措。栗毓美推了一下张志远:“这是无赖霍小宝,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你牵住驴,看好东西,我来对付他。”

霍小宝跳下马,直扑栗毓美而来。栗毓美摆开阵势应战,两人很快打斗起来。张志远不知所措,当他醒过神来,才慌慌忙忙把驴拴到一棵树上,拣起一根树枝,绕到霍小宝身后,但由于俩人纠缠在一起撕打着,怎么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却被霍小宝发现。说时迟,那时快,霍小宝瞅准机会,飞来一脚把张志远踢起,张志远重重地摔到毛驴屁股上。那根棍子甩得老远。顿时,毛驴受了惊,又叫,又踢,不停地原地打转。驴背上的东西洒落了一地。

栗毓美虽然学过几年武功,但远不是霍小宝的对手。栗毓美豁出命来与其对打着、坚持着。正在这时,一匹白马、一匹黑马从山西方向飞奔而来。马身上骑着两位少女。那位骑白马的少女穿一身淡红色便装。那个骑红马的女子身穿粉色便装。这两位女子正是月皎和月如。

月皎和月如看见前面有人撕打,就猛地一提缰绳,马立刻腾空而起,发出嘶鸣。她定睛一看,举起右手示意月如停下:“不好,是朴园哥哥遇到麻烦了。月如,你留在这儿,千万不要过去。”说完策马上前,大声呼喊着:“朴园哥哥,挺住,月皎来也!”

霍小宝一听有人喊,急忙向月皎这边转过头来,一看是个弱女子,就轻蔑地甩了一句:“丫头片子,过来送死,老子还不收你哩。”然后旁若无人地抱起栗毓美扛到肩上,转了几圈,然后手一松,把栗毓美甩出老远。张志远吓得脸色发白,东藏西躲。栗毓美打了个滚,顽强地站起来……

月皎策马到了霍小宝身后,从马背上跃起,双脚斜踢到他的背上,霍小宝打了个趔趄,摔倒在地,月皎又翻了个跟头,重重地踩到他的身上,霍小宝疼得直叫,连连求饶。

趁月皎照看栗毓美之机,霍小宝爬起,窜到马背上,落荒而逃。月如策马拦住他的去路,霍小宝不敢恋战,抄着旁边一条小路跑了。月如准备去追,听到月皎的喊声,策马向这边驰来。

霍小宝没命地敲打着马,发泄着郁闷。在湖北参加擂台赛不仅差些丢了性命,还差点被官府当作白莲教徒抓起。遇到了报复栗毓美的机会,却又败到娘们脚下。仓皇逃命中,又马失前蹄,人仰马翻。

月如跳下马,看着落马的霍小宝,哈哈一笑:“姐姐你可真厉害呀!”

月皎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摇摇头:“不是姐姐厉害,是他们这些男人太无能。”看了看远遁的霍小宝,瞥了一眼栗毓美:“你可真是的,不赶路,招惹那个无赖干什么?”

栗毓美拍着身上的土,不好意思地说:“哎,冤家路窄,不提了。要不是你,就凶多吉少了,看来我这命中真的不能没有你!”

月如下马看看栗毓美,用马鞭指着张志远:“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离开浑源时,月皎姐姐好心好意地提出,想和你们结伴而行,可你们死活不干!”

“是呀,从浑源到开封山高路远,本来大伙一起走能互相有个照应,到了河南后,你当你的官,我等去少林寺练我等的武。哼,说是怕和我等在一起行动不便,狗屁。”她看了看栗毓美,“其实,有的人肚子里花花肠子有几根,我比谁都清楚。”月皎生气地说。

“不要怪哥了,这件事情确实有难处。”

“算了吧,年初赴京城,你让张志远跟上,唱的是哪一出戏?你知道吗?世上最容易哄的是自己,最难哄的是别人。”看着张志远:“看你那熊样,不是也在恒山武馆练过几招么?怎么就……”月皎埋怨道。

栗毓美抓住张志远的手,拿起看了看,又捏了捏,然后甩开:“嘿,你的武功是咋练的?手比姑娘的还绵!”

张志远低着头搓着手:“是去过恒山武馆几次。”然后看了看月皎:“我去武馆的心思根本不在练武上。其实,我对武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栗毓美看看张志远,又看看月皎,非常生气地吼道:“嘿,看你那点儿德行。不会武功也罢,怎么骨头也没有了呢?!”他叉着腰,“什么叫男人?你以为你爹妈生下你,带了个把把,就是男人?”他又指了指天:“男人就要顶天立地,视死如归!”

月皎挖苦地说:“哎哟,这到了河南咱就是知县了,知县就是一个县百姓的父母官了,就得像个男人。刚才让人家打你的时候,咋就不能顶天立地呢?”

张志远走到月皎旁边劝着:“就不要奚落了,他也够坚强了。”又过去拍拍栗毓美的肩:“都是我不好,对不起!”

栗毓美闷闷不乐。月如看了看月皎,边整理马鞍子,边说:“该说的也说了,该骂的也骂了。姐姐,让人家知县大人去做官,我等去少林寺练武功,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月皎提着缰绳,准备上马,不好气地说:“是呀,省得让别人看见,坏了知县的名声。”

栗毓美急忙抓住月皎马匹的缰绳:“等等,咱们一起走吧。”

月皎看着天,反问道:“你说什么?我咋没听见。”

栗毓美哭笑不得,但又无可奈何,就憋住气一字一句地大声喊着:“月皎,咱们一路同行吧。”

月皎调侃道:“啊,原来是自己不敢走,想让人家带着走!”

栗毓美压着火:“事到如今,咋说都行,反正我等得一起走。嘿,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月如急忙解围:“姐姐,顶天立地的大男人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你就发发慈悲,给他个面子,让他们跟着我等走吧。”

月皎瞟了一眼栗毓美:“还不谢谢月如妹妹?”

月如手一摆:“免了吧,本姑娘不玩那些虚的。”

栗毓美看到散落一地的书,着急地说:“志远,快把东西收拾一下赶路。哎,千万不要把书闹坏,那可是咱读书人的命根子啊。”

四个人把书收拾停当后,就上了路。月皎牵着马,栗毓美跟着月皎走。月如骑着马,张志远赶着驴,跟在后面。

七月,骄阳似火。正值河南秋粮生长期,田野碧浪起伏,鸟语花香。

栗毓美他们到了黄河的北岸。极目远望,黄河金波浩渺,如一条金色彩带,飘逸在沃野千里的中州大地。

很快到了黄河岸边。栗毓美、关月皎、月如、张志远一行登上了停靠在黄河柳园口码头的一艘渡船。张志远牵着两匹马和一头驴,站在渡船的前部。

栗毓美站起身来往西看了看,转过身来往东看了看,又看了看船下,感慨地说:“这黄河真是名不虚传啊。”

月如看了看远方,又低头看着船舷下的水:“我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水,这么浑的河水。”

艄公用河南话提醒大家:“这几天黄河上游连着下大雨,估计一个时辰后洪峰就要来了。你们要看住牲口,人要坐稳,我抓紧摇,可不要在半路上遇上了洪峰。”

栗毓美招呼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敢乱动,要互相照应着。”他又对艄公说:“兄弟,辛苦了,请多费点心思。我等这些人都是第一次坐船。”

艄公边摇橹边大声说:“各位客官放心,我等是同舟共济。”

张志远看着滔滔的黄河,触景生情地:“黄河远上白云间……”

月皎不高兴地看着他:“好好地看着马和驴吧,过了河再朗诵!”

栗毓美人生二十六年,第一次投入黄河的怀抱,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水,感慨良多,心旷神怡地看着挨着他的月皎:“月皎,三听不如一见。不到黄河就不知道黄河的壮观,黄河母亲的胸怀如此宽广,容貌如此慈祥。”

突然一个浪头打来,船晃了一下。栗毓美赶紧护住月皎,月皎顺势倒在栗毓美的怀里,好久没有松开。

月如抓紧船帮,冷冷地看了月皎一眼,背过脸,低下了头。

艄公转过身看了栗毓美和月皎一眼,微微点头,又看着正前方,边摇橹边心情沉重地说:“哎,你们外地的人,只知道黄河慈祥的一面,却不知她凶残的另一面。”

一个更大的浪头打来,大伙儿被吓了一跳,船剧烈地晃动。月皎、月如发出了尖叫色。艄公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岂不知,黄河这位母亲也有发怒的时候,有时候会到了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地步!”

张志远抓紧马和驴的缰绳,招呼着其他人:“大家千万要小心!”

月皎把手伸到水里,若有所思地说:“我等说到庐山的神奇,会想到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可这黄河正好相反,她的奇妙之处在于,识了黄河真面目,只缘身在黄河中。”

“是啊,对黄河的脾气,我是刻骨铭心。”艄公接着说:“我的祖籍是山西平遥,明朝嘉靖年间,我的高祖哥弟两个迁到河南,哥哥务农,弟弟经商。这个哥哥就是我的高祖。经过祖辈经营,到我爷爷时家里已有黄河滩地五顷,是当地有名的大财主了。”

张志远赞许地说:“你的祖先不简单。咱们山西人诚实敬业做啥都是好样的。”

“是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风云。乾隆四十年(1775年),我十岁那年,黄河发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水。这黄河就这么把大口吧咂了一下,我等家的良田被淹,全家老少三十多口性命全部……”艄公说不下去了。

栗毓美心情沉重地安慰道:“兄弟呀,你可要坚强起来,那最后的结局呢?”

艄公揉了揉眼,长叹了一声,继续说:“最后,我家这三十多口人,大部分人连尸体都没有找到,即使找到的都面目全非,无法辨认。那五百亩良田成了一片沼泽,三处宅院被夷为平地。”

月皎两眼掉着泪:“太惨了!”她又问道:“那您是怎么逃出来的?”

艄公继续说:“那时我十五岁,我弟弟五岁,我等哥俩正好在开封书院读书,幸免于难。”他实在忍不住,眼泪扑簌扑簌掉下来。

大伙心情沉重,月皎和月如两眼泪汪汪的。

艄公抹了抹眼泪:“半个多月后,我等哥俩才知道这一切。当我等回到家里时,哪里还有家呢,哪里还有亲人呢!”然后使劲摇着头。

“那你们哥俩可怎么活呀?”月如噙着泪花问。

“知道我等回来了,债主们站了一片,向我等逼债。我弟弟吓得直哭。我抱住弟弟,跪在债主们面前,乞求人家,各位叔叔大爷,大家也已看见,我家田地全无了,但我家在开封还有一处院子,我变卖了仅有的房产也要归还大家的债,我等山西人不会赖账。”艄公咬了咬牙说道。

栗毓美拍了拍船帮:“好兄弟,有骨气!”

艄公使劲划着船:“我把那些房产变卖了,还清了账以后,哥俩仅剩下十两银子。我为弟弟交了一年的学费后,就告别了书院,来到这里以摆渡为生,供弟弟上学。”

月皎靠了靠栗毓美:“真是患难兄弟。那你弟弟时下在哪里?”

艄公顿了顿:“正在准备参加河南乡试。”

栗毓美安慰道:“看来你们哥俩难关快过去了。”

艄公放慢了动作,摇摇头:“哎,各位客官,难关不仅没有过去,而且一关更比一关难。这科举考试比黄河的水还凶险。我等既没有钱,更没有门路,想考个功名,那是小鸡尿尿——没门。”

他的话逗得月皎和月如前翻后仰。

艄公苦笑着看着黄河:“像今日这样的天气,渡河不太安全,一般艄公不愿上河,只有我这样急着用钱的,才冒险上河。”

栗毓美抹了抹了眼:“志远,把这位兄弟的地址记下来,以后可能互相用得着。”

半个时辰后,摆渡靠了岸。张志远牵着驴,月皎、月如牵着马上了岸,栗毓美跟在后面。他们到达一块高地时,“洪峰来了,洪峰来了”的喊声惊天动地。令人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岸边的人、牲畜拼命往高处跑。

人的呼喊声,马、牛、羊的嘶叫声响成一片。

栗毓美他们牵着牲畜跑了一阵子,站到了更高的一块地上。

栗毓美使劲推着月皎和月如:“你们两个赶紧往前赶一赶,这里很危险,离岸越远越好。”

月皎拉住栗毓美的手:“既然危险,我等就得在一起!”

栗毓美不高兴地拍拍月皎的肩:“千万不要耍孩子脾气,我不能走,得看一看洪峰来了是个什么样子。在河南做官,一定要了解黄河,认识黄河,懂得治理黄河,否则就不称职。”

月皎拉住月如一动不动:“你不怕,我等更不怕。”

这时洪水越涨越高。栗毓美使劲催着她们快走。

月如跟在月皎后面:“如果洪水来了,姐姐一个筋斗云,这黄河奈何不了她。”

张志远把驴的缰绳交给栗毓美,跑到了她们两个跟前使劲推着:“二位大小姐,这个玩笑可不敢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后悔也来不及了。你们赶紧往前走。”

洪水像排山倒海般涌来。栗毓美大声疾呼:“志远,我等也往里边走。”他指着前面的高地:“我等四个人一起上那里,一起看黄河发怒,好不好?”

月皎听到栗毓美的喊声,飞身上马:“这还差不多。月如,上马。”

月如边上马边看栗毓美:“只要和姐姐在一起,你就得啥也听她的。”

张志远使劲敲打着驴往高地上撤,栗毓美跟在后面。

这时河水不断上涨,跟着他们往岸上猛窜。四人使劲策着马,赶着驴,拼命往高地跑。

马和驴不时发出嘶叫声。

好不容易上到一处安全高地。栗毓美他们四个人手挽着手,小心翼翼地观看着河水上涨。

随着轰隆轰隆的沉闷声由远及近。周围人的哭喊声、牲畜的嘶鸣声响成一片。他们的两匹马和一头驴被拴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上,情绪不安地在原地乱窜着。

接着洪峰像一群脱了缰的野马咆哮而来,铺天盖地,惊心动魄,顷刻间,眼前的良田不见了,不远处河滩上的一群马和一群牛,很快被洪水吞没。前面低洼处有一群羊,正在往高地撤,但由于洪峰来得太快,羊群和两个羊倌儿瞬间被洪水吞没。

月皎和月如抱在一起,睁着眼睛,好久说不出话来。

他们乘坐过的那艘渡船,像一片树叶,先是被洪水冲起,一会儿就无影无踪了。

栗毓美眼瞪着水面,关切地说:“不知道那位艄公在哪儿?他不会有危险吧?”

张志远顿了一下,轻轻地说:“应该不会吧!”

栗毓美点点头:“看得出,那是个机灵人。”

顷刻间,栗毓美他们面前的空地被凶猛的洪水淹没。水面离他们所站的位置,垂直距离只有三尺多高。洪水滔天,向东奔涌而去。

他们拴在树上的那头驴和那两匹马在原地乱叫乱窜。

同类推荐
  • 欲望背后真相:爱情的诱惑

    欲望背后真相:爱情的诱惑

    聪慧美丽的夏薇,因为母亲临终时的嘱托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转交一封母亲的亲笔信,也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陈天诺的一份遗嘱掀起了轩然大波,传说中价值连城的“神狮”和“邮册”究竟落入谁手?在这条沾染诱惑的路上,夏薇邂逅了心中的挚爱陈心宇。其实,对他来说,获得她的爱情,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诱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涂佛之宴·宴之支度(全集)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涂佛之宴·宴之支度(全集)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讲述的是一名战前曾在偏远山村户人村担任驻警的退伍军人光保公平,为寻找传说中不老仙药「君封大人」重访户人村,没想到村民却集体消失、不知去向。三流文士关口巽受托查访真相,当谜底即将揭晓时他却失去意识,醒来时竟成为杀人嫌疑犯……此外,拥有大片土地的富豪孙女怀疑爷爷记忆被人修改;传闻中百发百中、可左右国政的占卜师表明自己的预言全是捏造……各路人马假借延年益寿、神通为名,操控群众、恣意敛财,他们的目标全指向谜样的户人村……世上真有不老仙药?面对众多强敌,京极堂如何全身而退?
  • 把命交给你

    把命交给你

    本书辑录了青年作家纪富强近年来最新创作的微型小说精品佳作,与以往不同也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本书中专门收入了其擅长的警察题材小说,这些作品有生活、有情趣、有感悟,曲折离奇,洒脱幽默,感人励志,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家从警多年精心观察、切身感受、深刻参悟的艺术结晶,曾有多篇被各大文学报刊头条刊发、重磅推介、选摘荐读,也有多篇获奖、收入权威选本、改编成影视剧,为广大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和久久不绝的回味。
  • 电视台长

    电视台长

    一年一度的选秀即将拉开大幕,各大电视台之间硝烟味渐浓,为赢得收视率各出奇招、死磕到底……选秀“一哥”南城卫视一条路走到黑,继续玩性别概念造“伪娘”;地方台“大佬”滨城卫视放眼世界,引进偶像模式成就“草根帝”;后起之秀苏城卫视剑走偏锋,大搞相亲节目火了“拜金女”,到底鹿死谁手,谁又会功败垂成?本书以小说的形式,犀利揭示了电视选秀背后的潜规则和整个操刀过程,精彩展现了中国电视产业的操盘手电视台长,带着相同的“镣铐”,秉持各异的理念,一起舞动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大旗。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讲述了姐妹二人对待婚姻、爱情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思考和行为,进而赞扬一种女性自尊和独立的思想。在小说中,姐姐埃莉诺是理智、成熟的代表,妹妹玛丽安是情感、浪漫的代表。姐妹二人在爱情面前,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在一番波折之后,理智与情感互相交融,姐妹二人都拥有了幸福的结局。
热门推荐
  • 衍杀尊

    衍杀尊

    他来自异界,他寻死未果,他一念成魔,他心狠手辣,他满手血腥…他是谁?他是衍人峰
  • 北国之春之天若有情

    北国之春之天若有情

    描写一位中年油画家独自一人前往北国旅行遇到了美丽多情的叶子姑娘从此一见倾心魂依梦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芕花

    芕花

    艳装红唇,妖言惑众。权权之子,战乱民国。团团锦簇,烟火寥寥。万千孔明,如有一方。翩翩惊鸿,蝶舞如花。乱世佳者,美人如画。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 金七十论

    金七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九八八之渣男当道

    一九八八之渣男当道

    一个神秘的村子养育这一帮神秘的人我从小在村里长大,村子却不存在。我是一个合法公民,却干的是杀手盗墓勾当。我是个军人,却是一个逃兵。我当过黑车司机,却拉的都是鬼魂。我是个好丈夫,却带着妻儿亡命天涯。。一个精心布局几十年的局,一个保守几十年的秘密。且看我这个渣男如何当道
  • 凤起于南

    凤起于南

    南朝盛世,有铜棺从天而降,携着刺眼火芒,欲去何处不得而知。有城名山海,城中学堂夫人日落时生小女,名梦蝶,惊动云端人。云端人,行六载,方至山海,只为一眼。十年后花梦蝶初长成,为求学与约定前往离京。有凤南来。
  • 忧心浅殇

    忧心浅殇

    “赫凛然,自己跑一边玩去!”“赫连烨,不应该是你自己跑一边玩去吗?”“赫凛然,你是不是皮痒了?”“赫连烨,敢不敢一决胜负去?”“走!”两人异口同声道。浅婉欣看到两人的举动却是一个头两个大。生活本应如此下去,可从那一刻开始,一切都脱离了轨道……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政治家,自青年时代起他就博览群书,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曾反复阅读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左传》、《吕氏春秋》等历史典籍,注意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明辨历代王朝帝王、宰相、文臣、武将的治国方略及得失,注意研究各个朝代兴替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扩展自己的政治胸怀和才能。可以这样得出结论: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成为孕育毛泽东思想的土壤。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他是极为信仰马列主义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在中国土地上诞生、竭力主张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独树一帜的伟大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