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700000002

第2章 大学(2)

我们看这个“德”:左边是双人旁,右边是十、四、一、心。可以从这里知道,“德”从“心”而来,佛教说“一切唯心所造”,万物都是从这一颗心创造出来的。心一文化就是从这里而来。《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左边的双人旁就是让人效法天地自然,让众生效法万物运转的规律,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做生活的主人。

老祖宗的内在境界是非常高等的,他们都有大智慧。就像黄帝,他留下了《黄帝内经》,把身体的经络描述出来,并把经络的内部运行规律也描述出来,现在的科学都还无法证实,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这就是圣人的与众不同,他是一个内明的人,智慧里面本来就有这些,只是通过黄帝带到这个世界。当圣人在创造“德”字的时候,看到了物质宇宙的整体规律,它们围绕着这个“一”而运转,这个“一”是物质宇宙所有能量的源头。就像太阳系,太阳是恒星,还有九大行星,行星围绕着恒星转动,太阳提供给这些行星能量,给予众行星光和热,它是能量的源头,这就是自然之道啊。

这种天道的无私给予和奉献的品质就是“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要明白我们自心里本存的这份上天之德性。在子思所著的《中庸》里,开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和这个“明德”是一样的道理。明德就是明道,明德就是见性,在佛教里讲“明心见性”,而“明明德”修证的结果就是见性。圣人的心是相通的,理是相同的,其实他们所说的都是一样的。我们要看到那相同的部分,亦要看到那不同的部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人生,不执著,不拘泥,才能得自在。

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应该去了解生命的意义,回归明德的境界,感悟生命的内涵。如果只是为了吃喝而努力,就把自己等同于动物了。其实单一的物质生活不能满足我们,只有身心的和谐和统一才能带来人生的喜悦。因此,我们不能只是活在身体的层面,而应该回归心灵,找到自知之明。禅宗初祖达摩入佛门前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他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我是谁呢?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英雄征服天下,却征服不了自己;圣人征服了自己,从而也征服了全天下。“征服自己”就是找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就是明明德,这是圣人的境界。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能看清,有时候看不清;有时候清醒,有时候糊涂。清醒时是什么感觉?糊涂时又是什么感觉?是谁让我们清醒?又是谁让我们糊涂?既然糊涂了,我们又怎么知道糊涂了呢?既然清醒了,我们为什么又变得糊涂了呢?人生有很多的问题,我们没有深入地思考,也很少会这样去想。这是由我们以往的视角决定的,我们不能跳离事物去看问题。人生只是一个旅程,虽然它在不断地变化,但在其中却有一个恒久不变的东西存在,当我们找到那个一直不变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不变的是哪一个呢?应变的又是哪一个呢?糊涂的是哪一个?清醒的又是哪一个呢?本来就是一个,只是一个“有”两种用,用好用坏都是我们的选择。原来可用的是一个,被用的是另一个,可用的是人,被用者是工具,人拿着工具,只是一用而已。

如果我们能跳开头脑的设限,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在我们的头脑外面,还有一个空间,它超然存在,所有的圣贤都在那里,此为慎独,这是独处的境界。我们应该反观自照,深入了解自我,既然糊涂了,我们又怎么知道糊涂了呢?那说明有一个没有糊涂的,它一直是清醒的,而这个清醒的又是谁呢?当我们离开局限性的视角,就会看到一个全息的概念。在我们的内心里有一个清醒的,它一直都清醒着,它知道我们清醒了,也知道我们糊涂了,只是我们很难察觉它,更难去找到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这个一直清醒着的。

我们可以了解眼前的事物,却不了解自己的心,其实我们对自己是最陌生的。要想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必须对真实的自我有所体证,不然太难搞懂了。比如说,当太阳在天空中高悬,我们就会说天上有个太阳;当太阳被乌云遮蔽时,我们就会说太阳没有了。因为,这时我们只看到乌云,但是当风吹走了乌云,我们会发现太阳还在那个地方,只是我们执著于乌云,而忘记了太阳。反观自省,内心世界也是如此,当心中有一个太阳的时候,我们是清醒的;当心中的太阳被乌云遮蔽时,我们就是糊涂的。无论有没有乌云,心中都有一个太阳,当我们糊涂时,我们遗忘了太阳;当我们醒来时,太阳还在那个地方,太阳从来都没有消失,它是恒星。

我们从未感知到自己心中的那个太阳,但是现在知道,太阳是存在的,明德是存在的,要知道太阳,要明白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生最大的学问,就是找到心中的太阳。当心中有个太阳时,我们就会很开心,就会很阳光;当心中乌云密布时,我们就会很烦恼,就会很阴暗。我们都想快乐,都想喜悦,只有寻找到心中的那个太阳,才能真正地生活在太阳下,生活在阳光里,才能怡然自得,拥有喜乐人生。

接着来谈谈“在亲民”。儒家有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这段话来自《论语》“学而篇”第六章,是圣人孔子所说的话。它是孔子对人生的感悟,也代表了孔圣人的境界。这个“亲仁”和“亲民”有什么关系吗?当我们“明明德”后,“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这些品质,自然而然就彰显出来了,这时就会知道,我们要去爱人,我们要去付出,我们要去奉献。“泛爱众”是人的天性。

能够“泛爱众”,然后才是“而亲仁”。《弟子规》中解释道,所亲的这个“仁”就是指善知识。这样说也可以,但是并不全面,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弟子规,圣人训”,这里就是亲仁了,亲近那些善知识。“泛爱众”就是要平等爱众生,真正的爱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内在的明德,让每个人都进入“我为人人”的状态。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做,不断地去行,不断地去亲近人民大众,去传播道,去传播福音,去传播爱,这才是“而亲仁”的部分。其实“亲仁”和“亲民”是一样的。佛教里说,要把众生都当成我们的老师,都当成自己的父母,那么众生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民众就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明明德了,必定会做亲民的工作,普度众生,利乐有情。《大学》把人生都讲完了,人生就做这两件事情——先要明白自己,然后再去亲民。其目的是圆满自我,止于至善。

“有余力,则学文”。当把前面的几点都力行了,完善了自己的内在品质,涵养了自己的心性,如果还有一些力量,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在圣人的眼里,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论语》里面,孔子说“里仁为美”,当一个人获得“里仁”的内在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做学问,并不是我们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内心里有多少仁爱的品质。里仁就是大学之道,它是人生最大的学问。

在佛教的《楞严经》里谈到:“自未得度,先度他者,菩萨发愿;自觉已满,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己还没有得度,还没有完成明德的修证,却发愿去度化别人,要去做亲民的工作,这个就是菩萨发心,发愿了,无愿不成佛与仙啊。圣人都有愿力,大愿为天下黎民,普度众生。当他完成了明明德的修证,回复了明明德的体相,而在亲民的工作里,觉悟他人,圆满自己,达到至善的品质,这样的人叫圣人,这是佛为了应化世人,展示在世间了,此为如来应世。稍微谈一下这个“度”。今天外面下着雨,门口的东风渠里有水流过,我们想从河这边到河那边,需要有一个筏子,把我们接到对岸。如果河里水流太急,当筏子一漂在水上,就会顺流而下了,这叫随波逐流。当我们不随波而流,从此岸到达彼岸,需要有种能力,这个叫度。我们要想度人,必须要有让他觉醒的力量才行,这种能力来自于内在的“明明德”。

今天你们来到这里,和我共同学习《大学》,我就在做“亲民”的工作,这是我所选择的道路,圆满自我,最后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佛教里所说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圣人所说的都是一样的。

什么才是“至善”呢?六祖慧能接了五祖的衣钵后,五祖让他离开东山禅寺,他的师弟慧明追上他,请慧能给他开示佛法。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不思善,亦不思恶,远离善恶的两重性,这时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是至善的,觉悟的目的就是为了到达这个至善。这个世间里一切的好坏都是自己造作的结果,都是我们头脑之中的概念,如果我们放下那种分别执著了,就会知道一切原本没有好坏之分,存在的都是那么自然。

我们心一文化有个员工臣哲。他生日的那天,广福买了一个蛋糕,晚上吃完饭,一起分蛋糕。这时广福说:“留一半吧,明天给其他的人也品尝一下。”在场的人就吃了一半,留下了一半。过了一会儿,我从屋里出来,广福又说:“老师,我们把它吃光吧?不要让大家执著这个相。”我说:“行,剩下的一半你全吃光!九点钟吃完。”一看时间,离九点还差十三分钟,他不是想吃吗?我让他吃完。(大众笑)他没有办法,只有去做了,吃着吃着,肚子有点胀了,一看时间还差一分钟就到九点了,还有一块蛋糕呢,吃不下去了。他说:“老师,我吃不下去了。”我说:“不行,这是你的任务,必须完成。”我知道他的肚子可以盛下。法慈的怪招挺多的。(大众笑)接着他说:“那再多给我一分钟,我就吃完。”我说:“行,多给一分钟。”九点多一分钟他把剩下的蛋糕全吃完了,肚子胀得鼓鼓的,有点反胃,在那里揉着他的肚子——这下终于如愿以偿了,一下子吃了个够。(大众笑)过了半个小时,我就问他:“想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他说:“很好啊!”我说:“那现在呢?”他说:“不好了!”我就给他讲:你认为那个蛋糕是好的,但是一下子让你吃个够,吃到吃不下去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恶心。那个你认为那么美好的东西,瞬间就变得不再好了。什么是好呀?什么是不好呀?你认为的好,那是头脑里的概念,同样的东西当换成另一种环境,你再去认识和感受它时,它就变成不好了。好坏都是你自我的判定。

就像我们和老公在一起,“老公,你真好呀!”两天过后,“老公,你真坏呀!”好坏从哪儿来的?说他好的是你,说他坏的也是你,你说怪不怪呀?你说他好的时候,他的坏到哪里去了?你说他坏的时候,他的好到哪里去了?好和坏都来源于头脑里的分别和执著。而圣人就不执著,远离分别之念,才能随遇而安,游戏世间。不思善,亦不思恶,最终才能达到至善的状态。那是至纯至粹的善良,是没有私心、没有分别妄想的爱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是一个觉悟的人,当他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这个至纯至粹的状态就是明德之本相,释迦牟尼说它是“如来智慧德相”,至善就是这个如来智慧德相。

在《圣经》里,开篇讲到了伊甸园,上帝创造了伊甸园,然后把亚当和夏娃放在园子里。伊甸园里有一棵生命树,还有一棵分别善恶的树,里面还提到有一条蛇,引诱亚当去吃那棵善恶树的果子。当时的亚当和夏娃是裸体的,还没有那种分别心,就像婴儿一样,不会认为没穿衣服是羞耻的。当他们吃了那棵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知道自己没穿衣服,感到不好意思了,就拿了个树叶,把他们的私处给挡住。上帝回来一看,知道他们偷吃了禁果,就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那棵分别善恶的树也长在我们的心里,当我们吃过那个禁果后,就有了分别意识,就会产生好坏的判断。只有去除这种分别意识,不思善,亦不思恶,我们就回归那棵生命树了,这棵生命树就是至善的状态。

那棵分别善恶的树上的果子,就是我们被“假我”作用后所展示出来的状态,就是在“不明明德”了,也是佛教里所说的“无明”。当那个蛇引诱亚当,让他去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子,他照着去做了,这一念就叫“无明”,因此才被从伊甸园里赶了出来,被流放到物质宇宙,来到了这个红尘苦海。原本的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因为那个地方有生命树,那个地方有你我的生命之根。

其实那个引诱亚当的蛇也住在你的心里,你每时每刻都在受它的引诱:当你看到一个好吃的,心里就有一种声音,想让你去吃两口,引诱你了吧;当你看到一个美女,心里就有一种力量,让你多看两眼,也在引诱着你。这就是那条蛇的力量。其实在伊甸园里发生的一切,东方的经典也是这样描述的,但是你看不到,你没有那双能看的眼睛,你会被相所左右,你看不清这些经典都在表达什么,它们的奥义太深了。

通过不同的方面,我们去了解这个至善,感知曾子的大学之道。

我们都见过道家的太极图。

太极生两仪,两仪依然在太极里面。这个太极是什么状态呢?在英国,有位科学家叫霍金,在他的著作里提到了一个能量山,他指出物质宇宙的一切都从能量山而来,这个能量山就是中国的太极。然而在太极之前还有一个状态,那个叫无极,就是一个圆,里面什么也没有,这个状态叫“至善”。大学之道就止于这种无极的状态,在佛教里叫“大圆境智”,人的阿赖耶识转化而成的大圆境智,就是伊甸园里的“生命树”。

有人问:“法慈,你是信什么的?”我说:“我信‘吾道一以贯之’,我信心一,我信觉悟,我信爱。我没有宗教门派。这个身体不是我的,我只是一个工具,把精华的内涵的部分流衍出来,把源头通过我而展示出来的‘水’,带给在座的每一个人。”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讲道:“从今以后,以觉为师。”而这个觉就是神,就是道,就是佛,就是法。

今天的这个课程,在开篇讲得有些深了,但是有这个必要,曾子所讲的形而上的道,就是这个高度,我必须讲到这个层面,才能往下进行。《大学》前部分讲内明之学,后部分讲外用之学,我们称之为“内圣外王”之道。我有一堂课,名字就叫“内圣外王之道”,专门针对企业家的,帮助他们找寻内在的根,然后建立外在的事业。如果没有生根,或根系不发达,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就变成一种空想了;如果我们在市场上建立了参天大树的形象,却没有根系的支撑,就会成为自己的负担,把自己的精气神消耗掉,身心疲惫,最后被拖垮。很多老板都是被拖进了这样的漩涡里,走不出来。如何去解决呢?那就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扩展自己的格局,从内在生发出真正的力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同类推荐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汉唐盛世均建都于西北,当时西北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全国各个区域,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西北又是中国古代亚洲与欧洲交流的桥梁,是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接带,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北成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西亚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可以说,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古迹,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堪称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西北自古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 中华节俗

    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
热门推荐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余生不长遇你甚幸

    余生不长遇你甚幸

    民间传闻,沈凛爵是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男人可是,在他遇到乔锦桐之后……“沈凛爵,我饿了。”二十分钟后,一碗香喷喷的鸡丝粥出现在面前。“沈凛爵,我累了,你过来接我回家好不好。”正在开会的沈总扔下会议室所有人,半个小时后出现在她面前,将人抱了个满怀。小剧场:“沈凛爵,要娶我,是不是要拿出点诚意?”男人望着她,满目神情开口:“我的到来,就是对你最大的诚意。”跨越时间,不问结果。余生很短,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特工嫡妃

    穿越之特工嫡妃

    作为首席特工,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大昭国的俘虏,战事吃紧,兵荒马乱。人命贱如草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夏至恋屿

    夏至恋屿

    初遇,你是校花,我们是校友,后来,你被囚禁,我们帮你逃脱,回来,我们成了朋友,可是我们还没好好的坐下聊天,你便离我们而去,终是没能一起看这繁华的世界,听那有趣的乐曲……
  • 掌御天下

    掌御天下

    时逢大世,百族争鸣,人杰辈出,各种可怕的体质铸就了无数神话。任怀宇默默无闻,从得到一件古怪的魂兵乌金尾起,却是走上了一条成就万圣之体的无上武道。神尾遮天、拳荡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 未来太阳系

    未来太阳系

    林子风意外触电,来到了未来三百年后,未来世界经历过一场毁灭世界的战争。毁灭后的未来世界散落着各种黑科技。“已收录大型核聚变蓝图,详情查看文档记录。”“已收录量子服务器蓝图,详情查看文档记录。”“已收录虎鲸级巡洋舰蓝图,完整度68%,详情请查看文档记录。”“次奥,谁把指挥室给拆了?”林子风看着空荡荡的指挥室一脸懵逼。这是一个前期去未来捡垃圾赚钱,后期去宇宙欺负各个文明的故事。书友群:781554063(欢迎来吐槽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