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78800000052

第52章 进一步揭批“四人帮”,全面复查,否定“一月革命”(6)

市委驻原写作组夏其言发言,揭露、批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陈阿大、朱永嘉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大造舆论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哲学小辞典》,从思想上批判“四人帮”。他们篡改党史,制造所谓的“张春桥理论”。夏其言说:1969年8月张春桥攻击我国经济战线上“封、资、修管理影响很深”,“很容易重复过去的东西,老干部也没有好好进行批判”。1971年开始在写作组成立“政治经济学编写组”,1972年9月编成第一稿。10月,张春桥、姚文元回到上海,连续召开两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座谈会,攻击周总理消除林彪在经济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右倾回潮”,张春桥说:“希望能编出反映我们水平的教科书。”朱永嘉说!“理论问题是根本问题,这本书如果站得住,其他问题就好办了。”这本书前后修改5稿,印了16万册,还改编为《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发行了169万册。1975年的一稿加上张春桥、姚文元的“资产阶级法权”论、全面专政论,分析“新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说“在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批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资产阶级法权加以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党内资产阶级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提出!只反对党外资产阶级,不反对党内资产阶级,是不彻底的。”朱永嘉说:“理论上的权威必然会转化为组织上的权威。”他们就是要批判、打倒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实现“改朝换代”。

上钢五厂党委胡铁民发言,揭露每到篡党夺权的关键时候,马天水把上钢五厂当作一块石头打中央、国务院领导。1972年周总理提出加强企业管理,张春桥、姚文元到上海说:“企业管理,无非是三讲:讲路线,讲领导权,讲生产关系。”攻击周总理不讲路线。1973年下半年,马天水到我厂抓典型,大批唯生产力论。1975年6月,国家计委向党中央报告准备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时,张春桥、王洪文在北京污蔑大庆“是搞唯生产力论的典型”,阻挠会议的召开。马天水又一次呼应,到我厂要总结经验。1975年8月26日王洪文到我厂来,“在企业管理上,搞出自己的一套经验来”。1976年3月,马天水到我厂说!批唯生产力论要抓住重,点”,要tE矛头对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他们说毛主席的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是“任何国家都能接受的修正主义口号”,要占领上层建筑,出教材,比出钢材还重要。要工人脱产搞“儒法斗争史”,反复修改《三字经批判》。工人们气愤地说!干脆把第五钢铁厂改名叫第五出版社算了。”把踏踏实实工作的人批为唯生产力论,而把那些兴风作浪的人封成觉悟高,反潮流。他们大批唯生产力论,使生产下降。1976年与1973年相比,职工增加11%,固定资产增加23%,钢产量却下降14。2%,质量下降,经常发生事故。仅转炉车间1974年到1976年3年内事故达13191次,成本超支,亏损7823万元。

市卫生局王希孟发言,他说“文革”一开台张春桥提出“医护工合一”,就是取消医生、护士、公务员(即医院打扫卫生的工人)的分工,说“这是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徐景贤到华山医院要大家都挂听筒,拿针筒,拎铅筒,并炮制了一份“经验总结”。说医院“旧的章法林立,等级制度森严”,“工人不但政治上没有地位,连做的工作也是被人看不起的”,因此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一统天下,实行医护工合一。”否定社会合理分工,制造矛盾,制造对立。造成医生、护士、公务员平均分摊医疗、护理、后勤工作,打舌L医院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造成医疗质量急剧下降,经常发生医疗事故,甚至死亡事件。市局直属单位116名高级知识分子中被审查批斗有102名,不准他们做手术。而徐景贤得了病,不但不让护士、公务员治,要专家治,还从北京请专家会诊。占用华东医院一层楼,光吃药就花了上万元。马、徐、王及他们的小兄弟生病都是如此。充分暴露他们是伪君子。粉碎“四人帮”一年来,医疗单位拨乱反正,整顿体制,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规章制度,广大医务人员钻研技术,职责分明,分工协作,团结战斗。

绿杨村饭店党支部朱雪芬发言的题目是“服务好就会出修正主义吗?”。她说,1968年夏天“四人帮”及其余党马、徐、王一伙在南京路一家饭店总结一份“自我服务”的典型材料,要顾客自己买票,自己端饭、端菜,自己洗碗、揩台的经验,作为新生事物,在电台、报刊宣传,在基层推广。说“服务好就会出修正主义”,谁不照这样做,就被扣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帽子。我们对顾客彳L貌周到,他们说我们是“低头哈腰的旧商人作风”;我们要恢复传统经营特色,他们斥之为“复古、复旧、复辟”,“为资产阶级服务”;我们扩大服务项目,他们说是“培养修正主义”,“助长大吃大喝”。绿杨村饭店原是一家四川、扬州风味的饭店,周总理都来过。在“四人帮”的破坏下我们饭店搞饭店不像饭店,食堂不像食堂,传统服务项目取消了,特色品种砍掉了,出现服务态度“官商化”,经营品种“单一化”,生产操作“简单化”,品种口味“一律化”,营业时间“机关化”的局面,造成第一次营业亏损。

市科委、科学院丁公量发言,他说,1975年《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6年“四人帮”对此汇报提纲进行批判,借口毛主席没有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攻击马克思的基本原理。认为谁有此主张,就是否定人的作用,就是否定革命,就是卖国投降。

新华社的记者东生发言批判“四人帮”的假左真右。张春桥为了掩盖自己历史问题,公然鼓吹“凡事左三分”。张春桥“左”到了极限,抓“阶级斗争为纲”,否定一切,破坏国民经济,破坏安定团结。马天水抓上海机床厂,限令3天内精简300个管理人员,把技术科、生产计划科、案例科、产品检查科砍得支离破碎,质量急剧下降,1971年机床抽查合格率是零,全厂设备完好率是30%。新建的恒温车间,垃圾成堆,油污满地,黄鼠狼、老鼠东奔西窜。而马天水竟说!只要路线正确,群众发动起来,完不成任务也是伟大胜利。”王秀珍在国棉三十厂宣扬!党委是抓大事的,生产是小事,党委不要去讨论。”新华社一个记者写报道时将“革委会”主任,写成车间主任。为此,徐景贤来到分社,召开全社大会,训了两个小时,说漏掉“革委会”三个字,是对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正女卩华国锋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0万吨,财政收人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当时,在内部出版了“四人帮”及其余党在文化、出版、电影、教育、体育等方面的谬论摘编,供大家参考,使群众更加了解“四人帮”在各条战线的破坏活动。

经过数次揭发彳11判,终于剥开“四人帮”的十张“画皮”

一、“四人帮”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功臣”,而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罪魁祸首当时还没有否定“文革”

二、不是“文艺革命的旗手”,而是篡党夺权的里手。

三、不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四、不是“左派”,而是极右派。

五、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而是资产阶级的野心家和阴谋家。

六、不是“新生产物的支持者”,而是破坏者。

七、不是毛主席的“学生”和“战友”,而是陷害毛主席的凶手。

八、不是彳比林批?L“英雄”,而是反党乱军的元凶。

九、不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模范”,而是扩大资产阶级法权的吸血鬼。

十、不是批判唯生产力论的“真革命”,而是破坏国民经济的反革命。

对受迫害的干部、群众开始大规模复查

因上海清查任务特别重,全市集中力量揭发批判“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和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直到1977年5月清查进人定性工作后,才有精力大规模地做对受迫害干部的复查工作,因而这个工作相对起步较慢。1977年4月,建立复查小组,抓市委交办的重点案件的复查。同年11月正式成立市委复查办公室。经过1977年下半年的各种准备之后,一经展开,复查工作就逐步加快了。

由于“一月夺权”以来,“四人帮”篡夺了上海党政大权之后,实行法西斯统治,制造大批冤假错案,全市需要复查的人达30万,加上株连的家属亲友不下150万人。工作十分艰巨、繁重。“文革”中上海有关单位集中了数千名干部,其中六分之一的老干部是原华东局、上海市委的负责同志。他们当中,有的参加过南昌起义、有的上过井同山,有的参加长征,许多人经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考验。在部、局一级干部中受审查的达到93%以上,定为走资派的达30%,定为“解放后17年来执行修正主义路线错误”的达40%。一般干部中和工作人员中受诬陷、打击的人也很多。

在复查中,对“文化大革命”审干中遗留的问题,凡是冤案、错案,坚决予以推倒,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把“四人帮”及其余党强加在干部头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统统去掉,使党的政策尽快落实到每个干部身上。

在复查中坚持四条原则:

一、调查研究,重证据,推倒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四人帮”为了打倒一大批干部,利用审干,搞了许多阴谋,有的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有的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有的用逼供信得到的假材料作为定罪的根据,而将许多证明无罪的材料列为无用的,准备销毁。破坏党的一贯的审干方针和传统。把早已交代的材料说成长期隐瞒;把已经入党多年的同志,仅根据一个记不清的旁证,说成是“假党员”。凡是查到此类问题,都予以彻底解决,恢复干部的本来面貌。

二、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干部进行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坚决纠正“四人帮”那种形而上学,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干部全盘否定的恶劣做法。

三、坚持历次政治运动对干部所做的正确的结论,坚决反对“四人帮”否定从延安整风到解放后历次审干中工作成绩。“四人帮”将过去的结论一概否定,将凡是被捕过不是叛徒的,定为“叛徒”。将一些枝节问题抓住不放,上纲上线,乱扣帽子。甚至把过去已经甄别平反的问题,重新定为错误。

四、坚持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四人帮”审干不给本人看审查结论,即使看了也不允许申诉;处分党员,不开支部大会,不许本人到会申辩。谁要是申诉、要求复查,就给谁戴上翻案的帽子,完全剥夺了党员的民主权利。这次复查,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并认真听取本人申诉。做了复查结论,首先给本人看,征求意见。对于本人提出的意见,合理的,就改;不合理的,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坚持实事求是。

1978年7月,参照中央组织部4月座谈会精神,召开全市复查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明确复查范围,统一政策思想,研究分级负责,全党办案,加快步伐的措施。

为了推动复查、平反工作,1977年的年底和1978年的年初,苏振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严佑民、王一平、韩哲一、赵行志、车文仪商量,决定春节期间以宣传部名义召开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工作者座谈会,1月31日在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这些专家是上海精英、国之瑰宝,但是在“文革”中受到打击、迫害,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家破人亡。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的安排了工作,大都还在审查。召开座谈会的办法可以绕开专案组和逐级报批通过,一个人一个人做结论,方法简单明了,有轰动效应。因上海是文化重镇,并不能将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列上。根据朱通华保存的名单,92人名单如下:

文学(2人):巴金(作家,上海文艺)、于伶(剧作家,电影局)、郭台虞(教授,复旦大学)、盛草婴(翻译家,译文出版社)、陈恭敏(文艺理论,戏剧学院)、刘金文(文艺理论,出版局批判组)、姜彬(民间文学,文艺出版社)、赵乃圻(工人作家,上港七区)、周介人(文艺理论,上海文艺)。

电影(9人):沈浮(电影导演,上影厂)、孙瑜(电影导演,上影厂)、柯灵(编剧,上影厂)、赵丹(电影演员,上影厂)、叶丹(编剧,上影厂)、秦怡(电影演员,上影厂)、陈冲(电影演员,上影厂)、白杨(电影演员,上影厂)、孙永平(电影演员,上影厂)。

同类推荐
  • 我是甩锅帝崇祯

    我是甩锅帝崇祯

    废材男主穿越到有武力值的明末,发现自己才是最弱的。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王简刚穿越而来,连大明这座两百余年的帝都都丢了,又有哪个地方还属于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有几个人自认自己还是王臣?人们都希望摊上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可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摊上了一个甩锅帝。王简说:朕是皇上,只要是朕说的话,那都是对的;只要是朕做的事,那也都是对的。要是有错的话,也是你们办事不力!
  • 戏双江

    戏双江

    二十年代的上海。就像一把尖刀。纵然是下山虎过江龙,只要站在这把尖刀上,就需要老实蛰伏。因为这是个枭雄辈出龙湖争斗的年代,这也是角逐较量尔虞我诈的江湖。只有在伪善和真恶下掩藏自己,才可在各方利益矛盾越演越烈的情况下站稳脚跟,甚至出头。在这里,智力,技术,诡计,心理,能者为雄。在这里,权利,金钱,魅惑,荣耀,力者为枪。外来的男人,机巧诡诈,冷酷铁血,带着一身戾气,凭借着一副雄胆,勇闯旧上海。游走在生死边缘,徘徊在正邪之间,追逐阴影的脚步,在死神的刀尖上起舞,才可戏上海。
  • 执笔人

    执笔人

    随心所写,没什么好说的,保证不太监!哈哈哈~
  • 旧念莫相忘

    旧念莫相忘

    讲述明末清初,文化流派的汇集与一脉相传。如吴梅村创始的娄东诗派、王时敏等“四王”为代表的娄东画派赋予精致的古典高雅文化;以郑和为代表的江海文化赋予通融的开放胸怀;以江南丝竹、滚灯、龙狮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具有一份“安和”的生活情致。
  • 醉残阳2

    醉残阳2

    她是现实底层的一名普通老年妇女。她是中国农村的一名普通空巢老人。从小讨饭被卖到凤凰塬的她,在夕阳之际,却相继失去儿子,失去男人,眼见着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一根,又倒一根,面对生活,她何去何从?……这是一部农村独守老人的历史写实,它渗透出浓浓的乡愁,它更烛照现实,映衬历史,直达读者内心。
热门推荐
  • 人生若无香水惑

    人生若无香水惑

    在浓浓的香氛里,每一个品牌,每一种味道,都珍藏着一个情感故事,或亲情,或爱情,抑或人生中不可知的情感。有美如琥珀的初恋,有给我一块“爱的橡皮”的懊悔,有一路花开不再等待的酸楚,有爱情魔法伞下为爱大胆走天涯的执着与热烈……
  • 暗芏陈仓

    暗芏陈仓

    新晋男主陈苍最近进了一个组,拍一部网剧,编剧是个不露面的人,其实,陈苍早已经知道她了,好久不见,阿芏。
  • 玉面琵琶桃花扇

    玉面琵琶桃花扇

    一人慵懒肆意的享受最美的时光,一人乖巧懦弱的听从残酷的安排。从天堂,到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从地狱,到天堂,却需一生祈祷。就因这一念,慵懒肆意的她,来到不属于她的世界,代替乖巧懦弱的她,用尽一生,从地狱走向天堂。冷酷?无情?在冰冷的面具下,且让她看看,这个男人的心,是花,是石,还是伪装的温柔。勾心?斗角?如今,便由她借着这副娇滴身子,笑探众生如何浑身解数唱一出好戏。不知,茫茫面具下,会否真有一颗心?一把桃花扇,扇尽天下缠绵风,一曲琵琶锁,锁尽叵测女人心;琵琶一曲,扇一把,莫待心凉空茶温…
  • 诺水的诺

    诺水的诺

    她沈诺水,只是一个寻常的大二女生罢了,却因为喜欢上一个从来没有真正见过面的网络歌手,走出校园,去社会创业。几年后,她有了自己的娱乐公司,成功的和他签约。当接近不再是问题,沈诺水精心设计,一步步夺得了他的心。
  • 绝色魔妃:魔尊轻点爱

    绝色魔妃:魔尊轻点爱

    她注定为天下苍生而死,却阴差阳错的爱上了他。他是魔界至尊,一统妖魔二界,却遇到了她。他无情无欲,她精灵古怪。他为她成魔,她为护他而死。“血债便要血偿,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想不到吧!我就是你要找的天女。”“若你可以爱我,我便可以放弃一切。我只要你!”“待到彼岸花开之时,便是你我重逢之日。”她嘴角含笑,看着他缓声说道。
  • 创世神的重生

    创世神的重生

    一代神尊天骄楚轻云于神武历2115年在天云山遭兄弟背叛而陨落,侥幸大难不死回到神界,踏上了一条创世之路
  • 遗香阁

    遗香阁

    【橘子又名邵卿漓,小说由于是在原先的小说修改的,不太算是玄幻】有名的百年香料老店遗香阁,当然少不了许多人前来,在这些人中,发生了一件件凄美不可置疑的奇幻故事,神秘遗香阁老板洛清婉是这些故事唯一的联系,曲终,未必人散。
  • 魅惑十三夫

    魅惑十三夫

    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妖女,她是另无数英雄豪杰折腰的仙子,她是横空出世的精灵,她是喜怒无常的罗刹。颦笑间乱了四国,弹指间毁了人间。她亦男亦女,亦正亦邪,要是敢惹上她,哼哼,那就不只是不幸也已了!
  • 耳道的道

    耳道的道

    仙友,一看你气度不凡,英姿焕发,颇有江东周郎之才,一定是出身名门,敢问何门何派,师承何人?“无门无派”不打紧,英雄不问出身,看仙友仙气逼人,余韵不绝,敢问仙友修的是什么道?“耳道”啊?那一定是听力过人,能感天上地下一切震动。厉害,厉害!“那个。。。。。。我是干采耳的,就是掏耳朵”。。。。。。服务业啊。。。。。。“谁说掏耳朵,就不能自成大道,挖出个三千大世界呢?”
  • 姜颜修书记

    姜颜修书记

    有人告诉姜颜菇凉前面的坑是假的。然后,她就掉坑里了。